•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意义: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21 04:40:21 点击:

      摘要 从地貌与气候2个方面阐述了青海湖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介绍了其保护和治理的背景,并提出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意义及必要性,以期为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特征;背景;意义;必要性;青海湖流域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251-01
      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该区域由青海湖流域、茶卡盆地—共和盆地及都兰察汗乌苏—香日德地区3个部分组成。青海湖流域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重要自然地理单元,是连接西藏、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的主要通道,也是沟通青海省南部、西部和东部地区的枢纽地带,流域周边地区所在的行政区域涉及海晏、刚察、共和、天俊、都兰、乌兰和贵南7个县,总面积52 721.3 km2。主要自然景观是高山、草原、荒漠和湖泊,其中青海湖为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著名的内陆高原湿地水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辽阔的水体环境与人文、社会、历史交织所孕育出来的丰富自然资源和地方民族文化是国内乃至世界的宝贵财富,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青藏高原整体生态变化的发展趋势,其变化对青海省西部柴达木盆地、东部湟水谷地、北部的祁连山地区以及南部江河源区均影响较大[1-3]。
      1 自然环境特征
      1.1 地貌特征
      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位于秦岭、祁连山和柴达木盆地的结合部属于秦祁昆仑地槽褶皱区。印支、盐山和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产生了类型不同、规模不等的断裂系统和山脉,从而逐步形成一系列断陷盆地,主要山脉有大阪山、日月山、大通山、青海南山以及相间的盆地。区内最高海拔为大通山山顶,海拔4 300 m。区内地貌类型多样,在山麓与平原交替地带有冲积洪积扇;湖岸周围分布由沙堤阶地;在湖边及低洼地带有沼泽地分布;在湖的西部和北部发育着三角洲、河漫滩及河流堆积阶地;湖的东部和北部有流动沙丘、固定沙地、半固定沙丘、沙地等,为大面积的风沙堆积区。该区域包括了现代中山、冰原台地、中山、低山、冲积平原、滨海平原等。
      1.2 气候特征
      青海湖流域地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高寒区、西北干旱区和东部的季风区交汇地带,气候特征为温暖期短、寒冷期长,干旱少雨,四季不分明,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烈。流域内年平均气温在-1.0~1.5 ℃,最低月平均气温-23~-18 ℃,绝对最低气温-35.8 ℃;最高月平均气温16~20 ℃,绝对最高气温26 ℃。青海湖流域海拔较高,气温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山丘区低,湖盆区高,无霜期很短。“湖泊效应”使湖滨地区比距湖泊较远的地区无霜期略长,全年平均降水量在300~400 mm,年平均蒸发量在1 300~2 000 mm,属于半干旱地区。
      2 保护和治理的背景
      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类的过度放牧、无序开垦、超量樵采、采矿挖沙(石)、水资源利用不当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等综合因素,造成青海湖水位持续下降、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截至目前,青海省已成为我国沙漠化比较严重的省(区)之一。沙漠化土地面积仅次于新疆、内蒙、西藏、甘肃,排列第5位。共有沙漠化土地面积11.63万hm2,占全国沙漠化总面积的6.78%。草地退化日趋严重、草地鼠虫灾害频繁、渔业资源濒临灭绝、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破碎、湿地面积不断萎缩和沙尘活动频繁等现象的发生,使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区域生态质量锐减,生态和资源安全缺乏保障,同时也对黄河中下游的水资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生态环境的退化不仅影响区域周边人民的生产与生活,而且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由于青海湖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重要的生态、社会、经济影响地位,因此为了保护青海湖流域,保护农牧业生产基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全面发挥该区生态与社会服务功能,合理开发资源,协调人地关系,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中央领导和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国务院于1992年1月批准青海湖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收入“国际重要湿地目录”;1993年4月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制定了“关于鸟岛保护区”实行入区审批制度;1994年2月国务院在《关于发布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的通知》中,将青海湖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于1997年,批准建立了《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青海省人民政府也于1997—2001年先后出台了《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青海省退耕还林、
      还草总体规划》和《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相关文件,这不仅为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同时也奠定了相应的法律基础。
      3 保护和治理的意义及必要性
      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所具有重大生态、社会和经济意义:一是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器,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部蔓延的天然屏障,是高原高寒干旱地区重要的水汽源,它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也是保护青海省社会经济最发达的河湟谷地生态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二是青海湖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宝库,是世界著名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代表性、生物多样性以及特有性,其他湿地均无法呈现和替代。三是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高原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示范基地,是高原特色资源裸鲤的栖息地,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的依托。保护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可以有利于保证该地区社会安定团结,对于该区域乃至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不加大治理力度,可持续发展无从谈起,局部生态环境扭转和总体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在继续,完全不能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因此,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线,以退化土地的治理为主体手段、以增加农牧业收入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正确把握生态保护、生态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关系[4-6],正确定位地区相关产业间的关系、加大对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力度势在必行。
      4 参考文献
      [1] 赵明月,赵文武,安艺明,等.青海湖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10(2):15-20.
      [2] 陈克龙,韩艳丽,曹生奎.青海湖流域植被生态补偿标准初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21-24.
      [3] 陈晓琴,张娟,王静慧,等.青海湖流域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研究[J].群文天地,2012(3):94-96.
      [4] 吴学宏,曹艳芳,陈素华.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动态响应[J].华北农学报,2005,20(S1):65-68.
      [5] 谷淑湘,王建明,李运,等.阿荣旗耕地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5):64-65.
      [6] 刘艳,蔡德所.广西西部地区石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12(3):43-45.

    推荐访问:青海湖 流域 治理 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