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无声的惩罚]无声恐怖动画《惩罚》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8 04:48:22 点击:

      摘 要:茨威格的短篇小说《恐惧》描述了一个红杏出墙的上流社会贵妇因害怕自己的事情败露而日益惊慌、恐怖的心理路程。对贯穿全文的恐怖心理的分析,可以看出她恐怖的原因是整个父权制意识形态的社会对她的一种道德定位,同时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妇女的解放和争取自由平等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工作。
      关键词:恐惧; 女性主义视角; 惩罚
      茨威格是一位擅长窥探和剖析世人“偏执”灵魂的奥地利作家,曾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杰出的三大中短篇小说家之一”[1]。在《恐惧》这篇小说中,茨威格以细腻的心理分析手法对女主人公进行了刻画,塑造出了一个备受恐惧煎熬的女性形象。
      一
      小说的女主人公依莱娜是一位上流社会的贵妇,生活安逸、富裕,有一个钢琴师的秘密情人。某次和情人幽会后,她遇到了一个自称是被钢琴师抛弃的女人,从此这个下层妇女开始不断地对她进行纠缠和勒索。为了不让自己的出轨被丈夫发现,依莱娜一面想方设法应付勒索,一面在丈夫的怀疑和逼问中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当她终于忍受不住丈夫的猜测,内心极度恐怖而自杀未遂时,却被丈夫告知,原来丈夫早已经知道了她的不忠,为了逼迫她亲口承认错误,丈夫就雇佣了一个女演员向妻子不断进行勒索。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生动,悬念叠出,吸引着读者以高度的热情来阅读。
      恐惧是一种心理的感觉,更是一种主观感受,小说以“恐惧”为切入点,通过对人物的行动、语言、神态的描绘反映出了恐怖的表现,并没有让这样一种虚无的感觉流于形式化。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依莱娜的恐惧感由无到有、由弱到强,并最终令她绝望地选择死亡。通过对小说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导致她濒临崩溃的恐惧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陌生女人的勒索和步步紧逼是她恐怖的外在因素。
      作为一个有修养、体面的太太,伊莱娜知道自己婚外恋行为是不能公开的,所以她格外敏感,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保持着很高的警戒心,甚至走到街上,看到别人看自己的目光稍有异样,都会怀疑是不是别人发现了自己的秘密。
      当她被陌生女人堵在门口大声辱骂的时候,吓得手足无措、浑身发抖,恳求对方 “发发慈悲吧”,“请你不要大声嚷嚷好不好”,“可劲地抓了一把钞票”,塞给了那个陌生女人,然后仓皇离去。
      然而没过多久,她竟然在家门口又遇见了陌生女人,那个女人对她似乎无所不知,这彻底打破了她的侥幸心理,从此,恐惧就如同一只看不见的黑手,紧紧地抓住了伊莱娜。从整个小说来看,陌生女人对依莱娜的勒索共有四次,第一次她给了那个女人一把钞票,第二次她在自己的家门口连钱包一起都给了那个女人,第三次是陌生女人在全家吃饭的时候找人送来了一张索要一百克郎的字条,而最后一次那个女人则穿戴一新亲自登门索要四百克郎,却因为依莱娜没有那么多的钱而要走了她的结婚戒指。面对勒索,依莱娜始终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她胆战心惊,不敢反抗,随着勒索次数和数目的增大,她的恐惧感也越来越强,无时无刻不在担心,害怕家人、丈夫、朋友知道。
      其次,对丈夫的恐惧是伊莱娜走上绝路的内在因素。
      伊莱娜的丈夫是一位著名的律师,他曾经说过:“作为律师,面对着一个预审法官,他的诀窍就是在审讯过程中装做眼睛近视,埋头审阅案卷,以便以后在听到真正关键性的问题闪电般地抬起眼睛,目光就象举起的一把匕首刺入被告人的突然惊缩的心窝,而那被告人也就在这注意力集中的有如耀眼闪电照射的目光逼视下失去自制,使那精心编造的谎言彻底破产。”[2]
      文中有6次提到了丈夫对妻子的试探。前几次是貌似平常的追问,却使已经处在惊吓之中的妻子更加失措,而在后面的几次试探中,作者就着重突出了对丈夫眼睛的描写,“她丈夫那惊讶、呆滞的目光冷酷地穿透了她的心”,“死死的逼视”,“咄咄逼人的目光直勾勾地望着她的眼睛”。
      此时对他而言,妻子已经不是那个给他生儿育女、关系亲密的女人,而是一个站在被告席上接受审问的犯人。他比以前对妻子更好了,甚至借惩罚孩子这件事情来对妻子进行旁敲侧击,然而妻子却始终不松口,她接受陌生女人的勒索,在家中倍受丈夫的怀疑、猜测,但却宁可选择死亡也不愿吐露真相。
      二
      对伊莱娜来说,婚外恋情是她对苦闷、不满的发泄,更为她味同嚼蜡的生活注入了激情。但无论何种婚外恋者,在法定婚姻的面前都显得理不直、气不壮。伊莱娜一方面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刺激,另一方面又背负着巨大的负罪心理,因为她知道自己的背叛如若被人发现,必然会带来毁灭性的、难以承受的后果。
      对于丈夫而言,妻子只是自己身份、地位的装饰品,所以当他发现妻子的出轨行为后,没有反思婚姻出现问题的原因,而是难以容忍地、怒不可遏地要对妻子进行惩罚。他想方设法逼迫妻子承认自己的“罪行”,要用道德这把利剑给妻子烙上“淫妇”的标识。从这个角度上说,丈夫对妻子的步步紧逼,无处不在的威慑和恐怖,更像是一种无声的惩罚,最终将背叛者送上绝路。
      表面上看,伊莱娜是恐惧丈夫发现自己出轨的真相,而从根源上说,在父权制社会中,那些以男性利益为基础而制定的信条和所谓的道德规范才是她恐怖的真正所在。斯坦顿在《妇女的圣经》中指出,“所有那些信条、法规、典籍和章程”都是以父权制观念为基础的,这种观念即“妇女在男人之后被创造出来、从男人那里创造出来和为男人而创造出来,女人是低于男人的造物,她附属于男人”[3]。长久以来,女性被灌输的父权制的意识形态已经根深蒂固,相当一部分女性已把男权文化观念积淀在自己的潜意识中,进而把这种不平等的要求变成了自觉的意识。
      由此可以看出,《恐惧》中的恐惧感投射出的是男权社会女性地位的卑下和脆弱。这种隐藏的不公和致命的威胁,将引发我们对婚姻问题、对两性地位平等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参考文献:
      [1]张玉书.象棋的故事·序言[A].斯台芬·茨威格集[Z].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
      [2]斯蒂芬·茨威格.茨威格小说集[M].高中甫,韩耀成等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2.
      [3]伊丽莎白·卡迪·斯坦顿.妇女的圣经[M], 第1卷.转引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女性主义思潮导论[M].艾小明等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张金蕾(1979-),暨南大学文学硕士,河南省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推荐访问:惩罚 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