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农村党群关系研究综述] 党群综述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6 04:44:13 点击: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农村党群关系问题,相关学术研究也逐渐增多。目前农村党群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村党群关系的现状、问题、原因、措施等方面。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农村群众;农村党群关系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全方位多渠道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农村党群关系总体上保持了和谐融洽。但农村党群关系在部分地区依然存在着疏远的倾向,极少数地区还比较紧张。因此,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农村党群关系进行了研究。目前,学者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关于农村党群关系现状的研究
      关于农村党群关系的现状及特点的研究,目前学界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观点:
      (一)“结构”论。认为农村党群关系整体上是好的,但在部分地区和特定阶段存在矛盾和冲突,甚至个别比较尖锐。王诚宏等认为,绝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为农村的改革发展作出很大贡献,但确实也有些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脱离群众,办事不公,简单粗暴,以权谋私,违法乱纪,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
      (二)“程度”论。认为农村党群关系具有不同的程度表现。孙艳春,范拥军等认为总体上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和谐型。二是疏远型,这一类型较为普遍,表现为干部的群众观念淡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等。三是紧张型。少数干部素质低下,独断专横,贪污腐化等。王淦等认为的三种类型为:融洽型、平淡型、疏远型。
      二、关于农村党群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
      改革开放后,农村党群关系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曹殊认为大致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农村党群之间思想隔阂不断加深。二是农村党群间磨擦与冲突增多,特别是利益矛盾凸显和复杂化;三是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威信明显下降、向心力减弱,基层党组织核心地位和作用受到挑战;四是不同农村社会群体群众对党的感情差异较大,农村困难群众等对党存在不满甚至对立情绪;五是党组织对农村部分新领域新阶层的群众影响力和凝聚力不足。
      三、关于农村党群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研究
      学者对农村党群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基层党自身存在的问题
      1.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建滞后。曾云燕指出,农村基层党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党员队伍严重老化,如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创新意识和致富能力;二是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长期不开展活动;三是农村基层领导班子软弱涣散,党政关系不顺,内耗严重。
      2.农村党员干部本身存在各种问题。首先,农村党员干部身份的特殊性。段爱勤等认为,农村党员干部既是农村群众,又是干部,但又不是标准的国家干部。因此有的村干部不能把全部的精力用于工作之中。其次,少数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化,丧失党性原则。魏磊指出,有些党员干部政绩观错位,不惜以牺牲长远利益来换取“政绩”,超越客观实际和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孟庆云等学者指出,一些基层干部很少关心群众的利益和疾苦;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有些干部奢侈浪费严重。马元海指出,有些党员干部没有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只想着自己怎样先富起来;有些农村干部没有正确的权力观,甚至以权谋私,贪污侵占。
      3.农村党员干部管理机制不完善。邵翔认为,一是管理手段单一。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思想工作方法。二是在村干部的使用上存在误区。有些村干部的使用不是看素质有多高、能力有多强,而是为了平衡家族势力的需要。三是监管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的乡镇只看重经济指标的落实,并没有真正重视制度的落实,造成有的制度流于形式,有的形同虚设。
      (二)农村群众的利益问题未能有效解决
      1.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温敬元等认为,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更弱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能力,造成部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福民政策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对其领导不满。
      2.农村社会利益矛盾凸显且复杂化。陆学艺指出,农村社会阶层分化渐趋明显,农村群众大体分为8个阶层。郭伟强、潘雪江等认为,由于农村阶层分化、利益分化严重,出现了贫富差距扩大的现象,但是部分党组织在农村的利益协调缺位,导致利益矛盾冲突加剧,削弱了农民对基层党组织的依赖和信任。
      (三)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不健全
      王国忠指出,一些农村党组织依靠权力,包揽一切农村社会事务。不考虑群众意见和接受程度,不顾群众的民主要求,不考虑村民的权利,进行“命令式”的领导。刘成旺认为,近年来有些村在村务、财务公开方面还是走形式图应付、弄虚作假或很马虎,群众思想上有疙瘩。张秀珍指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规定的罢免程序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操作,对村委会成员的罢免很难进行;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也缺乏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作保证,党支部与村委会互相争权,各自为政,严重对立。
      (四)“三农”政策在制定和执行中出现偏差
      陆正方认为,国家的一些政策、法规不尽完善配套,有的与农民利益发生矛盾,在执行过程中引起群众的对立情绪。王宗儒认为,我们的现行政策出现多处纰漏。具体表现:一是政策变动频繁,摇摆不定,时紧时松。二是政出多门,相互矛盾。三是脱离地方实际,乱开政策口子,把政策包袱转嫁给地方。
      (五)农村群众综合素质不高
      白栓鱼指出,部分农村群众文化素质较低,政策观念淡薄,法制观念滞后,存在小农意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无政府主义,“等、靠、要”等落后思想。农村群众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并非是造成农村党群关系不和谐的主要或者根本原因,但对农村党群关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六)农村党群沟通不畅
      马小伟等认为,单一的党群沟通模式导致农村群众的利益诉求及其对国家政策执行的建议得不到反馈,党也无法了解到群众的真正需求,难以保证党的决策体现农民的利益。同时,沟通渠道过窄,群众建议无法进入沟通渠道中,而且农民个体力量分散,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易发生丢失或被搁置的情况。   除上述原因外,李作春指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消极成分也对党群关系造成负面影响。要想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彻底清除几千年来农村中的封建残余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从根本上改变封建等级观念、特权思想等落后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四、关于改善农村党群关系的措施研究
      通过对农村党群关系的问题及原因的深入分析,学者们系统地提出了农村党群关系的改善措施,认为需要采取如下措施改善农村党群关系:
      (一)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
      在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中,从一定意义上说,党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
      1.转变思想作风,增进党群感情
      农村干部必须坚持群众路线,转变工作作风,一切以农民群众的利益为重,关心群众冷暖,做农民的贴心人,打好感情基础。薛维松认为,应充分尊重农村群众的民意,充分保障农民群众应有的自主。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经营自主权、首创精神和情感。基层干部与农民打交道,要多通气,多协商,多说服教育。尤健认为,我们需要克服“官本”和“物本”的错误倾向,确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从制度和物质两个层面给农民自主经营和自我管理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
      2.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
      吴光能认为,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应把如何密切农村党群关系的务实工作作为切入点,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党员和干部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改进其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姜丽媛认为,村级党组织班子建设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好村级党组织班子成员,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有本领的村级党组织班子队伍。
      3.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制度建设
      学者建议实行干部专职化,招聘、选聘能人进村;把有责任心、办事公道、廉洁奉公、群众信得过作为衡量村干部能力和选配村干部的重要标准;此外,必须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和约束,还建议在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议事会之外,设立农民自己的组织,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和约束。
      (二)确保“三农”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
      李成远认为,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树立牢固的政策观念。一是把党的各项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二是及时把党的新政策宣传到位;各级政府还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可行性措施,并且真正落实到位。同时,赵士红指出,决策和决策执行都必须以坚持群众路线,符合群众利益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为原则。
      (三)加强农村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提升群众综合素质
      曾岚玲、谢昌荣认为,必须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曾云燕、李琨指出:一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努力提高村民的素质和致富能力。二要疏通农村干群联系渠道,把群众的思想统一起来、意志凝聚起来。三要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营造密切党群关系的良好氛围。
      (四)实现好、维护好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
      1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群众生活水平
      郭献功认为,应以农民致富奔小康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村级集体经济,为农村党群关系的和谐提供物质保证。钟健英认为,党中央应加大对“三农”的投人,动员全礼会广泛参与和扶持农村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周元宵指出,应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张秀珍认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养老等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翟明清认为,应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业政策,确保农民既得利益。给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护和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还有学者认为,应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增强对农村土地处置的约束,强化和保障农民对于土地处置的发言权,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2.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化解农村社会利益矛盾
      郭伟强、潘雪江指出,要充分发挥党的利益协调功能,加大利益整合的力度,调整利益分配关系,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利益分配结构,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的利益成果。
      (五)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保障农村群众民主权利
      魏磊指出,农村应普遍建立和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村务财务公开、民主评议干部和村规民约五项制度,保证群众的“用人”、“理财”等民主权利得以充分行使;还要对农民群众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依法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文丰安认为,村民自治是一种直接民主形式。村民可以直接、公开、民主的方式解决农村干群问题,形成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保障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格局。黄晚霞指出,一定要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法制观念,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办事,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翟明清认为,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规范党支部权力的运作,处理好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提高以“制”办事、科学决策的水平。
      (六)畅通党群沟通渠道,加强农村社会管理
      杨亮、郭伟强等认为,必须创新党群沟通模式,即在农村群众、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之间形成平等信任、多元互动、纵横交错的沟通网络,实现党群双向互动沟通。李湘玉认为,还需要建立干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制度,随时听取群众意见,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随时随地做好化解矛盾的工作。李文辉认为,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畅通农村信访渠道,探索建立健全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机制,妥善处理农村社会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农村党群关系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并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对农村党群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和措施等方面有了比较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还需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如:缺乏对我国农村党群关系的历史变迁、历史经验的分析总结;学者对于农村党群关系的个案实证性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对农村党群关系的研究视角也还有待突破,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从转型期利益格局变化的视角来对农村党群关系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过程中,随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产生,对于农村党群关系的研究还需进一步结合新的实际,加大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及时性、针对性。
      [责任编辑:褚永慧]

    推荐访问:党群关系 综述 农村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