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昆仑关大战_由麦展穗的《昆仑关大战》说开去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8-12-31 11:33:20 点击:

      新时期伊始,解放思想运动给文坛带来了勃勃生机,文学不断向着时代的广度和历史的深度开拓。从最初的袒露伤口,继而通过思考,寻找悲剧产生的根源,这样自然而然就把目光投向了历史。在此背景下,作为纪实体裁的报告文学,由于与急剧变革的现实生活更为协调,与读者的“求真”心理更为合拍,就更适合表观历史,向事物的纵深开拓,在广阔的背景中反映生活进程中本质的东西,史志体报告文学应运而生。
      此期,涌现出一大批令人耳目一新的历史报告文学作品。比如,大鹰的《九・一三事件始末记》真实再现林彪反革命集团从阴谋篡党夺权到企图举行反革命政变,最后折戟沉沙,彻底灭亡的全过程;钱铜描写1973年7月28日大地震全过程的《唐山大地震》;温书林描写日寇残杀30万百姓,屠城血流成河的《南京大屠杀》;大鹰描写不幸被俘的志愿军官兵身陷囹圄坚持斗争,归国后却受到不尽审查和屈辱待遇的《志愿军战俘纪事》;董汉河描写长征途中的西路军妇女先锋团悲壮故事的《西路军女战士蒙难记》;彭程、王芳描写庐山会议全过程的《庐山・1959》;胡平、张胜友描写“文革”初期,因为一个误传,各路红卫兵一路兼程向江西集结,演出的悲壮的一幕的《历史沉思录》;钱钢描写北洋海战的《海葬》;张建伟描写清王朝晚年那次“立宪”变革的《大清王朝的最后变革》;邓贤描写云南知青返城始末的《中国知青梦》;从维熙描写自己当年悲惨遭际的《走向混饨》等。
      因篇幅所限,本文无意就以上问题进行具体讨论,而是以广西作家麦展穗的《昆仑关大战》为阅读视点,简要分析其题材开掘和艺术审美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期为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感悟。
      
      高尚的民族气节:对人类文明的痛切思考
      
      麦展穗是广西人民广播电台首席编辑、国家一级编剧、广西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等,作品曾获全国及省级奖80多项。
      他在报告文学领域的远近闻名,得益于他的长篇纪实文学《昆仑关大战》的发表。不尽如此,他还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譬如《天朝基石杨秀清》、《李正海》、《兵妈妈》、《走进东巴凤》等。
      我们知道,报告文学或纪实文学,主要应该还是写人,写出人性,人的性格、人的命运,史实或事件都是围绕人而存在的,上升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要写出人物所要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这样的作品,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才能让读者穿越时空隧道,与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在心灵上直接对话,体味出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不同命运。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政治的、地域的、时代的原因,一些当时很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不能及时予以报道,或尘封起来成为“冰冻”新闻,或以表象或片面地披露,真相却鲜为人知。时过境迁,原来受限的条件不复存在,而读者对这些尘封的史料、“冰冻”的新闻依然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而且这些史料仍然具有极大的新闻价值和现实意义。以1939年末发生的中国抗战史上著名的重大战役为表现对象的《昆仑关大战》这部报告文学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昆仑关是广西境内一大雄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路窄关险,怪石嶙峋,易守难攻。1939年末的中日昆仑关大战是中国抗战史上著名的大战役,为当时国际社会所关注。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尊重历史,以史为鉴,麦展穗9次寻访昆仑关古战场,无数次采访当年战斗的幸存者,翻阅数百万的各种文字资料……每当他站在当年曾鏖战的山顶上、壕沟旁时,山野的风徐徐吹来,便让他立时有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现实的凝重感。他呕心沥血,终于完成了长篇纪实文学《昆仑关大战》的创作。
      正如麦展穗所言“无疑,用现代的坐标重新审视历史上的这一场悲壮激烈的民族战争,将会引起我们更深的思索,得出更为冷静的认识。”事实确乎如此,他善于从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体利益这个角度去审视战争,并在战争中发现人类精神的内涵,展示人类的优势和弱点,这正是作者对人类文明的痛切思索。
      通读该部报告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到,麦展穗着重于在细节之微表现人性,通过人的思想和行为表现民族情结。“日军联队长三木在战前是一名小学教师,侵略中国并不是他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昆仑关之战,他的善良和凶狠交织于一体,处在了矛盾的漩涡中。他怀里的全家福照片,恰恰说明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让人对战争更感到憎恶。被击毙的旅团长中村正雄,他是日军的儒将,受命北援昆仑关,被阻击后迷路,抓来带路的两个中国老百姓被手下施暴杀害,他那一刻的震怒和处置令人震撼。可悲的是军国主义扭曲了他们的人性。”
      麦展穗认为,他所揭示的两个民族在战争中的内在精神,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或表现出崇高,或表现出卑劣,放在历史的天平去衡量“更能跳出具体的民族利益的思考,上升到对人类文明的思索”。的确,《昆仑关大战》中日军人的对比,凸显出一股强烈的精神力量:日本侵略者代表了异族独特的气质,而中国军民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气概更令人肃然起敬。
      
      生动的艺术表现:对历史文化的丰润表达
      
      《昆仑关大战》应该能唤起人们的思考,评论家苏桂宁认为这部作品属于“触动型”,用现代坐标关照历史事件,具有厚重感和震撼力,不失为新时期广西报告文学创作的新收获。他认为,从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体利益审视战争,从中发掘人类精神的内涵,展示人类的优势和弱点,“自然地流露出对祖国的感情,但又不局限于狭隘的仇恨。把它放到全民族的整体利益中去把握,麦展穗先生发掘了这段不应该被忘记的历史。”
      “昆仑关战役发生在广西,作为广西人,有责任去表现抗战的历史。写历史,更重要的是关注现实。”《昆仑关大战》中人物的描写占了相当大的篇幅,这正是其独到的精彩之处。文中将战争置于广阔的国内外背景,对于国民党将领、日军将领、中日双方高级领导人甚至普通的日本军人也不惜笔墨。麦展穗说:“避免脸谱化而不至于肤浅,不是为写历史而写,追求的是一种精神境界。抗战是中华民族的抗战,中日两国人民都是战争受害者。”
      著名评论家李运抟曾这样说:“报告文学与文化联姻,是一种特殊的时代现象和时代需要。从创作实践而非从理论条条出发,我们就不能不承认:报告文学和文化联姻,不但给中国当代报告文学带来了事实上的巨大生命活力,取得了重大成果,而且还必须如此”。从这个层面,不得不承认,《昆仑关大战》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我们再来看《昆仑关大战》是怎样将历史与文化有机连接起来的。首先,我们要谈谈历史向度,一般认为就是历史观的问题。愚以为,历史报告文学不仅要重新披露历史事件的真相,更要通过剖析历史事件,评判历史事实,挖掘历史原因,寻觅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内在联系。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历史题材,为历史报告文学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于是报告文学的天地和领域从现实扩展到历史中,把今昔沟通起来。这一沟通,看起来只是时间的突破和扩展,但它却有效地更新和丰富了 报告文学的报告时效性和新闻性的内涵。
      作为纪实文学,作者麦展穗不拘泥于实录,而是在占有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追求历史与艺术的有机统一,既符合历史真实,又做到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描述恢宏的战争景观时,作者巧妙地运用散点透视俯视全局,对中日双方的最高军事谋署作了清晰透辟的披露与剖析;又以历史与民族的眼光,对中日双方的高层军事将领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更以激越的情怀,描述了在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血战中,中国抗战军民的刚毅气概,忠勇之举,写就了震撼心灵的悲怆壮歌。从这个层面讲,该部作品浓郁的民族情结自然而然呈现在我们面前。
      不得不承认,《昆仑关大战》还很好地做到历史性、文献性、启示性与文学性的统一。该部作品通过真实报道当年发生在昆仑山的那场有名的战役,让读者从中领悟到历史与人生的真谛。作品张扬了革命英雄主义,使读者从中得到了对于中国军人全新的更全面的认识,而且还看到许多中国军人在忍辱负重,百折不挠、九死不悔的斗争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这是另一种形式的革命英雄主义,是对原有的革命英雄主义是一种丰富和深化。
      史志体报告文学同其他报告文学一样,必须具有真实性、文学性和政论性。《昆仑关大战》无疑做到了这三者的有机结合。作品通过真实描写中日之间的那场大战,使它与历史小说划清了界限,归属到报告文学品种中来。同时,该部作品还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运用一切文学手段,将历史事件写得环环相扣,具体生动,引人入胜,将历史人物写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性格突出。政论性使《昆仑关大战》与就事论事、为写历史而写历史划清了界限,作品以全新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者不时站出来作新颖而独特的评判,以自己所处时代的眼光去评判,真正实现了现实思考判断与历史的真实沟通。
      毋庸置疑,细细考察《昆仑关大战》,认真分析作品所表现出的民族情结,细细体悟作品全新的历史视角,对于指导我们当前的报告文学创作不仅有益,而且显得十分必要。当然,《昆仑关大战》在写作中还较多地运用了文学语言的表现手法,如叙述、抒情、描写等,通过对某些典型事件或人物的着力刻画,用一定的情节性、形象性去说明道理,较具感染力和影响力。整部作品值得更深层次玩味与解读的地方还有很多。无论如何,我们都有充足的理由认为:作为历史报告文学作品,《昆仑关大战》可谓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的难得之作。

    推荐访问:开去 大战 麦展穗 昆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