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医务工作 > 正文

    小说创造世界时空文学 [点评:站在世界尽头:金衍洙小说的时空探求]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1 04:46:04 点击:

      朱家治 译      金衍洙是个具有多面性的小说家,就像他以非凡的想象力创造的那些主人公一样。他是个喜欢引用诗歌的英文学习者,在这次与中韩日三国读者同时见面的短篇小说里他也引用了T.S.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他还是个业余天文学习者(他曾经申请过大学的天文系),喜欢与星座有关的故事,喜欢能巧妙融合各种故事的星座传说。金衍洙虽然自称是个“专业小说家”,然而大学期间(1993年)他却是以诗歌首次亮相文坛的,偶尔他还写诗集解说,其水平不亚于专业的诗歌批评家。他也曾将美国短篇小说作家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说集《大教堂》和华裔作家哈金的小说《等待》等神韵十足地翻译成韩语。也许正因为如此,金衍洙的文句能够像地震仪一样敏感地反映不同文化或语言在不同时空相撞时产生的沟通。另外,他在整个文化界也展示了惊人的活动力。他曾在洪尚秀导演的电影《不是很明白》(2008)中出演一个人气导演,还和一位小说家(他的同乡朋友)一起出版电影评论集。我曾经听过金衍洙亲自筛选并录制的音乐。初登文坛的那段时间里,他一边给杂志社写小说,一边还写了很多关于音乐和唱片的文章。作为博览群书的人文学习者,金衍洙绝对是同时代小说家中最会运用智慧文句,最会构造缜密情节的作家。他的小说将他独特的知性和细腻的感性很好地融合起来,逐渐深化对人和世界的探求,也就是米兰-昆德拉所说的小说可探求的四种可能性中的一种――随笔性的省察,由此他拓宽了韩国小说的发展空间。有人说金衍洙是个在文化界和知识界到处露脸的娱乐人,其实并非如此。虽然他带着各种各样的面具,但却是个名副其实的专业小说家,只通过小说来表达思想。
      以诗人的身份登入文坛一年后,金衍洙又以小说家的身份崭露头角,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带着面具行走》。至今已发表了四本短篇小说集,六部长篇小说。2009年,他在韩国文化和社会科学季刊《创作和批评》上连载了长篇小说《向着大海走三步》的一部分。这篇预计将用掉约3600页韩文稿纸的大作其实始于一个短短的脚注,这个脚注出自一个外国人写的《大韩帝国灭亡史》――一本关于旧韩末时期朝鲜的书。脚注是这样的:“神父带走了战争中留下的一对孤儿兄弟,后来其中的一个当了神父。”小说讲述了壬辰倭乱爆发后,在战争中沦为孤儿,后来分别成为神父和商人的两兄弟辗转一生的故事。在这部连接韩国和中国,跨越日本和葡萄牙的规模庞大之作中,壬辰倭乱不仅仅是公书中记录的历史事件,也是虚构的主人公实际体验到的世界尽头,或者说是另一种世界和生活的开始。当然这“世界”和“生活”之间,是张着大口的深渊。
      出现在金衍洙的登坛之作中的“世界的尽头”,也是去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世界尽头,女朋友》的书名的一部分。这个书名借用了一个日本乐队的名称。我们无法不关注这个“世界的尽头”,因为不管是不是有意识的,金衍洙足足用了它15年。“世界的尽头”唤起人们一种启示录式的感觉,它并不一定象征着历史的终结或北极等偏僻之地。正像生活近在眼前一样,世界的尽头也并不遥远。亲近之人的葬礼或是和女朋友离别的场所也可以是世界尽头。在韩国,最近一两年,包括前总统在内,风靡一个时代的很多社会文化界人士仿佛约好似的一起离开了人世,除此以外还有很多人的离世也让社会无法忘却。人们都说,那些人死之前还隐约地感觉到和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等到他们突然死了,就感觉他们比活着的时候还要鲜活。人们凄冷地感到好像什么东西歪歪斜斜地斩断了死去的人和活着的人之间的纽带。那么生活在世界尽头的到底是什么?留下的人应该怎样活着?站在世界的尽头就是这种感觉吗?重要的是被抛在世界尽头的生活是什么,应该和谁怎样地活着。最近的韩国社会就像匆忙举办的葬礼现场,流淌在内心底层的摩性就是那无尽的忧郁。令人惊奇的是,金衍洙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正因为如此,他最近的小说让人感觉他在重新找回作为作家的根基。这里出现了尼采所说的生活形式――“反复”的问题。作为作家,金衍洙的早熟在于他能快速把握到和生活问题直接相关的感性结构是贯穿在个人和整个社会之间的,他的诚实在于他能彻底认识到那是他一生都应该怀揣的课题。当人们欢欢喜喜的时候,他独自掩面哭泣,当人们哀悼逝者后迅速回归正常生活时,他却得了忧郁症,长时间游荡在街上。金衍洙就是这样写了15年,活了15年。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事情,又写了些什么呢?
      金衍洙和1980年代末入学,1990年代初中期毕业的很多韩国青年一样,通过学生运动晚晚地搭上了历史的班车,却不得不早早地下来。他们将由此产生的“时间错位”(语出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视为生存体验的根源。也许青年们完全没有想到,但事实上历史的班车正是驶向叫做世界尽头的黄昏终点站。一个年轻的文学学习者因1987然年反独裁民主化斗争获得的历史进步而建立起来的信任,由于1989年开始的现实社会主义解体事件(金衍洙当时是大学新生)以及无数学生以死投身,却被残忍的公权力无情践踏的韩国学生运动而最终化为碎片(当时同校的一名女学生被战警轧死的时候金衍洙就在旁边)。所有这些事件让金衍洙确认了一个令人悚然的真实:世界是造作的虚构之物,而投身其中的自己是幽灵。第一部小说《带着面具行走》的题目参照了笛卡尔的著名善言,这部小说是一个青年作家“方法的怀疑”的产物。他说在“等待的用虚假构建的世界”中“如果看到宇宙有变为虚假世界的趋势,自己应该确认那变化的虚假,或者那方法的虚假”。
      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七号国道》(1997)和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正是不得不活在错位的时间和他人时间里的“幽灵”哈姆雷特的惨淡告白。“过了二十岁后不是二十一岁,而是二十岁以后。”仅仅活了《二十岁》。幽灵们出没的七号国道就是世界的尽头。然而再也不能在世界的尽头仅做个幽灵了。即使是在这虚假的世界里我也要过我的生活。那么我怎么同时生活在他人和自己的时间里呢?一直苦恼于这个问题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再见,李箱》(2001)是金衍洙的得意之作(他靠这部作品首次获得文学奖),它追溯了殖民地时期的韩国诗人及小说家李箱(1910-1937)的生活和文学。这部作品中,原本和副本,事实和虚构,意志和命运等种种对立在后现代式的实验游戏中一个个瓦解。第二本短篇小说集《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2002)讲述了一个个平静的故事。留在已是成人的我身上的孩子和已是成人的我突然重叠,过去不是怨恨,而变成一粒种子,播种充满鲜花和果实的生活。现在“错位的时间”已不是满怀怨恨的幽灵的时间,而是一种单纯的回忆(马塞尔・普鲁斯特)。因为如此,第三部长篇小说《怎么说是爱,善英雅》(2003)的幽默和讽刺才变得可能。题目看起来相当悠然自得的第三本短篇小说集《我是幽灵作家》(2005)也就不是偶然了。以这本优秀的短篇小说集为契机,金衍洙已经能够以更简洁、更有分量的文体探讨个人和社会,记忆和历史,特殊和普遍,主体和他人等问题。现在我才隐隐约约地明白在世界的尽头应该怎样活着。活着不再仅仅是独自活着。在世界的尽头,诀别往昔世界,追求新生活的挣扎真的很像一场恋爱。可以说之后金衍洙发表的所有小说都是关于爱情的。那爱是一种穿越时空,追溯过去以确认自我位置的反复体验。
      之后金衍洙借助《无论你是谁,无论你有多孤独》(2007)和《夜晚在歌唱》(2008)两部长篇小说达到了写作高峰。他也由此成为韩国文学界最受读者和批评家追捧的作家。第一部作品中,金衍洙极其巧妙地讲述了投身革命大义的他那一代人有关爱情和背叛的故事。
      第二部作品中,金衍洙来到1930年代活跃于满洲地区的青年共产主义者中间,探求革命和暴力,大义和爱的问题。明白某个东西并执拗追求的人虽能迅速洞察世间,却被其他东西所迷惑。在这充斥着悖论的世界尽头,被迷惑之人流着眼泪明白了生活的真相。流着眼泪的被迷惑之人的形象也可以说是作家金衍洙的自画像,他艰辛地走过年轻岁月,同时体验了失去和成熟,因此我们最终看到了他的第四本短篇小说集《世界尽头,女朋友》。这部作品称得上是献给爱情的赞歌,当中流淌着能够喊出“再来一次”的尼采式的乐观论和幽默。而且这“再来一次”在这次介绍给中韩日三国读者的短篇小说《四月的咪,七月的嗦》也出现了。那是当那个“死的时候应该看到的脸一张也没有了”的,也就是来到世界尽头的中年妇女决心再活一次的时候。生活是反复的,只有我们肯定这种反复时,生活才会是生活,才会有爱。尽管这篇《四月的咪,七月的嗦》乍看和这次中韩日作家的共同主题“性”并无关联,然而我是否能理解你,是否爱情让我们合二为一了,两人是否一起分享敲打铁皮屋顶的美妙雨声等等,这些都延伸在金衍洙一向追求的主题意识主线上。我只希望我写的这篇文章能成为一幅略图,将外国读者们引向作家金衍洙和他的《四月的咪,七月的嗦》。
      
      责任编辑 陈 蕾

    推荐访问:站在 探求 尽头 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