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医务工作 > 正文

    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谁 印度改革的背水一战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1 04:44:32 点击:

      最近关于印度经济改革的几则新闻值得关注。一是印度经济事务大臣10月14日称,他预计印度今年出口下滑10%;二是评级机构惠誉表示印度政治环境不稳,令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风险,而标准普尔发表声明称,很可能在未来调降印度的信用评级至垃圾级;三是美财长盖特纳10月9日访印,对印度经济改革发声支持;四是印度通过修正案,将外资进入本国保险和养老金市场的投资上限分别提高至49%和26%。综上,印经济不容乐观,美似出手撑印,辛格新一轮经济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但落实过程变数犹存。
      改革遭遇上下“抗争”
      9月14日晚,印度政府宣布进一步对外资开放零售、航空以及广播电视等行业,标志着新一轮经济改革驶入深水区。一周后,辛格总理罕见地出现在“多达山”电视台中,为政府提高柴油价格、向外资开放零售业等措施辩护,并警告说如不改革,印度经济增速有可能下滑至5%。这之后,辛格在新德里为一场国际学术会议致开幕词时,遭一名反对油价上涨的律师脱衣咆哮闹场,而这不过是连日来印度上下反对新一轮经改之合唱中的一个小插曲。
      9月19日,印度独立调查公司克里希亚刊文指出,放开对某些部门外资参与的限制,意味着未来5年里零售业将吸引约30亿美元外资;外资进入印度食品和百货行业后,可使农民收入提高10%至15%,并将零售价压低15%至20%。然而,在普通印度民众和政治反对派看来,此言不过画饼充饥,经济开放无异卖国条约;将外资持股比重上限设定在51%,意味着类似沃尔玛之类的国际连锁店将突破经济壁垒,对印度本土小商店构成威胁。在印度,星罗棋布的小商铺被喻为经济“生命线”,2亿多印度普通人赖此生存。
      此外,允许外资进入国内航空市场或收购国内航空公司、持股上限可达49%,提高广播电视业的外资上限至74%,公开向私人资本出售印度斯坦铜业公司、国家铝业公司、矿产和金属交易公司及印度石油公司4家国有控股公司股份,出让股权比例最高达12.15%等举措,更让外国资本之手前所未有地深入印度经济腹地。从尼赫鲁时代便开始的经济“国有化”,将变成一个遥远的历史图腾。
      对于外资“入侵”,印度国内民族主义势力一直不爽。早在去年底,辛格政府就打算放开外商投资多品牌零售业等,规定外资最多可持51%的股权;在单一品牌零售领域,外资持股上限可达100%。方案刚出台,便遭遇国会部分反对党派强烈抵制,不到3周时间就夭折。
      今年稍早前,印度国会还准备通过一项“银行业补充法案”,将股东在私有银行的表决权限从原先的10%提高到26%,放宽银行业并购限制,并允许更多私人资本和外资进入银行业。然而,印度工会和银行从业者却担心危及“饭碗”。8月22日,印度银行系统爆发大规模罢工,抗议金融业开放。全国七成银行从业人员、约100万人参与了罢工抗议。
      今年9月再次出台的经济改革举措,被反对党认为决定太过仓促、政府的许诺有撒谎之嫌。在出席一次群众集会时,属于印度人民党的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相当于中国的省长)莫迪挖苦辛格:“美国前总统林肯给民主下了一个有名的定义:民有、民享、民治。可我们的总理给出一个新定义:外国人有、外国人享、外国人治。”
      政治盟友的分道扬镳,更令辛格心烦意乱。在西孟邦的玛玛塔·班纳吉领导下,草根国大党已经退出执政的团结进步联盟。玛玛塔9月20日召开记者会表示,将不惜一切代价,抵制政府的开放零售业的改革措施,并表示该党在下议院的19名议员将不再支持执政联盟,现任内阁中6名该党部长级官员正式向辛格请辞。
      遭遇民众抗议,应在辛格内阁意料之中,但抗议规模之大,却令印度政府震惊。9月20日,在反对党和工会号召下,印度各地爆发了规模不等的抗议活动。约5000万商户关门歇业,部分城市的公共交通和一些公共服务业也歇业,一些示威者甚至当众焚毁了辛格塑像。次日,焦头烂额的辛格不得不站出来,对全国发表电视演讲,称“钱不能从树上长出来”,呼吁民众“支持应对经济困境的改革”。
      21年前,作为经济专家的牛津大学博士曼莫汉·辛格应邀进入拉奥政府,在外汇危机之际主导经济改革,印度经济由此腾飞;21年后,他已是两度“执政”身,面临财政危机,几度辗转反复,再次作出“门户开放”的改革决断,等待耄耋之年(辛格9月26日迎来80岁生日)的辛格将是什么?一个焕然一新的印度,抑或一支壮志未酬的悲歌?
      “经忧政患”刺激改革需求
      在印度执政党内部、执政党与执政盟友之间、执政联盟与反对党之间,每逢土地改革、反腐败等都会激化矛盾。倘若不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辛格政府绝不会抛出如此激进的改革举措,将自己置于水深火热中。
      今年第一和第二季度,印度经济分别同比增长5.3%和5.5%,为2003年以来最低。通胀压力持续加剧,挤压了印度央行降息刺激经济的空间。标普和惠誉两大评级机构,相继将印度主权债信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与此同时,印度出现了资本外流势头—印度公司宁愿将钱投在经济几乎“零增长”的欧洲,也不愿投在国内。今年5月和6月,印度公司投资近60亿美元用于海外收购。“金砖褪色”、“经济搁浅”是印度当前的真实写照。
      目前,依靠政府财政推进经济改革,道路已封闭。2008年以来,印度政府先后投入近千亿美元刺激经济,为此负债累累。据里昂证券报告,印度2011~2012年的经常账户赤字占GDP的4%,财政赤字占GDP的5.8%。印度政府2013年净借款目标定为4.79万亿卢比,接近2008年起5年内的净借款额的总和。
      从政治上看,国大党亦到了“求变图存”地步。在2009年印度大选前,国大党及主要反对党印度人民党均已呈颓势。2009年通过联合第三势力组阁上台后,辛格政府交出了一份还不错的答卷,但也留下几大污点:2008年,震惊世界的孟买恐怖袭击案造成188人死亡;2010年底,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违法发放2G手机运营牌照,辛格备受牵连压力;今年8月20日,印度国家审计总署称,从2005年到2009年,政府部门低价出售国有煤田,造成国库损失逾330亿美元,辛格总理时兼煤炭部长,故而再受攻击。   2013年,印度将进行地方选举;2014年,印度将进行国会大选,届时辛格总理也将卸任。然而,国大党“老人政治”色彩浓烈,青年一辈尚未“成熟”。在辛格政府中,32位内阁成员平均年龄67岁,其中总理辛格和外长克里希纳都已届80高龄。现年66岁的党主席索尼娅·甘地疾病缠身,被视为希望之星的拉胡尔·甘地之前在北方邦选举中遭遇惨败,让国大党格外忧心后年的大选命运。
      对于耄耋之年的辛格,在剩余任期不到两年时推行新一轮经改,既是了却心愿之举,也是给有知遇之恩的国大党和索尼娅·甘地一个交代—一旦改革有所起色,自己固然功成名就,政权接力棒亦可顺利交接—只不过这副担子有些过于沉重。
      难以重演1991年经改
      印度大规模经改始于1991年,当年6月印度国大党再度上台后,彻底抛弃尼赫鲁的经济发展战略,从半封闭的经济走向全面开放。表面上看,这次改革“可以媲美中国1978年12月实行的改革开放”,与2012年辛格改革也有诸多相似之处。比如,两次改革都由少数政治精英推动,改革之前都面临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等等。但是,两者的区别又是明显的。
      首先,国际环境有所变化。上世纪90年代之前,石油危机的出现,造成国际资本外流,惠及印度;美国战后“婴儿潮”一代,进入储备养老金时期,充沛的养老金在国际市场上寻找投资对象,使国际市场上私人投资盛行。而且,对彼时印度的开放政策,美、欧、日颇为欣赏。在国会议员推动下,老布什总统对拉奥政府的“宏图大略”大力支持;杜邦公司对印投资8亿美元,并从印采购10亿美元机械品;日方则表白,“只要印度实行正确的政策,日本每年可向印度投资20亿美元”。反观今天的印度经济改革,2008年美国金融风暴影响犹存,蔓延至今的欧债危机阴霾未消,全球经济下滑态势愈加明显,在此种情形下,吸引国际资本、呼唤国际援手谈何容易。
      其次,政治格局斗转星移。上世纪90年代的印度政坛,国大党仍是一党独大,强势的拉奥政府,足以控制国家改革方向。而今天的印度政界,民声尤为“可畏”,大众社会党、印度共产党、多数派社会党等政党,包括一些地方性政党逐渐走上政治前台,国大党联合第三势力组阁,才能勉强保住执政地位。
      在2009年的大选中,国大党虽然比人民党席位多出80个,但距离组阁必需的272席还有差距,不得不联合草根国大党等执政,却也埋下了分裂伏笔,推行国家改革更不免大受影响。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博弈中,印度政府“朝令夕改”,也在一点点消弭外商信心。在人们看来,尽管有像辛格这样的出色“干将”,国大党仍如一台破旧的“老爷车”。当初,如不是意大利出生的国大党领袖甘地夫人“恩赐”,辛格本不可能登上总理宝座。
      再次,支持面发生了巨大变化。1991年经济改革,得到了印度产业界的大力支持。困于闭关锁国的他们,希望政府取消对私营和外资的一切限制,把经济改革进行到底。那次改革也得到了农民支持。为了补偿农民由于化肥价格上涨的损失,印度政府提高了农产品收购价格。虽停止了向富人供应公共分配制度下的平价粮,中下层人民的粮食补贴却没有削减。为了筹措改革资金,公司税由40%提高到45%,并提高了高档消费品的税率,这些“劫富”措施也是当时渴望经济松绑的富人和大公司能够承担的。而在2012年,印度大公司和财阀忙于海外投资,财政困难的印度政府“手无余粮”,只得企求外国投资者入彀,敦促国企举债投资基建,甚至将手伸向了依靠财政补贴的普通民众。为了吸引外商投资,辛格在法令上作出巨大“让步”。按照印度政府原定计划,将对来自毛里求斯等避税天堂的短期投资征收资本利得税,但考虑到此举对吸引外资的消极性,这部原本将在今年4月实施的法律被推迟一年生效。
      基础设施的优劣,影响吸引外资力度。在辛格运作下,17家印度国企承担投资任务,融资约350亿美元参与基础建设,这是2011年印度直接利用外资总额的2倍。未来5年,印度政府还将投入占GDP10%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印度将出售部分国有企业。更令印度民众愤怒的是,政府还决定削减燃料补贴,并批准提高柴油价格。这意味着为了支持辛格的改革,普通印度民众必须勒紧裤腰带,付出不菲的代价。
      面对经济疲态、执政党颓势和滚滚抗议浪潮的叠加,辛格政府所要启动的,既是没有多少退路的“背水一战”,更应是“挽救人心的改革”。据《印度时报》报道,辛格政府正制定计划,花费700亿卢布,向约600万贫困家庭每户发放一部手机,并提供约200分钟的免费通话时间。在这个传统势力束缚有如“100万个小型叛变”的国家,民心在手,改革才能多一份希望。

    推荐访问:印度 一战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