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医务工作 > 正文

    可行路径【探索校园文化建设中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的可行路径】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1 04:41:33 点击:

      摘 要: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独特灵魂,是一所学校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师生实现美好价值追求的精神动力。大学精神也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校园环境建设、学风建设、校园网络建设,为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提供可行路径。
      关键词: 大学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 可行路径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巩固社会主义共同的思想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建设先进的大学校园文化,使高校真正成为人类文明的高地,不仅是现代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支重要力量。而大学精神作为大学文化的核心,在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探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弘扬和培育具有新时期高校特点的大学精神,发挥大学精神的导向作用,是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价值源泉和精神动力,也是摆在高等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形成过程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独特灵魂,是大学的内在气质和性格,是大学完成其职能的动力基础。对于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学术界有多种表述和定义。一般来说,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心理诉求,是一所学校在各种环境下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全校师生为完成自己美好目标而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从外在体现来看,它体现在全校师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之中,体现在全校师生的共同理想信念、道德品格、价值准则和性格特征之中,体现在学校的政治生活和文化形态之中。
      大学精神不是一朝形成的,它从产生、发展到成熟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办学过程。大学精神从内容上看,它的形成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认识是大学精神形成的发端,大学精神起始于认识,形成于实践,完成于再认识和再实践。大学精神的形成起始于大学校长或大学创办人对大学本质的认识,然后形成了他们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具体的办学模式,并在一段时间的办学实践中不断予以发展和检验。那些符合办学规律、符合历史发展和社会需要、推动大学发展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被保留下来,凝练成了大学精神的内核。在此基础上,办学者进一步升华对大学本质的认识,继而对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进行再思考,从而提炼出大学精神来,并得到大学师生的认同。在此基础上,再对大学精神加以概括、提炼、总结,从而上升为具有鲜明个性的大学精神。由此,再回到办学实践中去检验并加以固化,从而内化为大学人坚定的信念,成为巨大的精神动力,推动大学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
      大学校园文化是以大学生为文化主体,以完善文化设施、丰富文化活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依托,以塑造校园精神、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完善主体人格为目标的特殊文化。在高等院校教育、科研、管理过程中,它以师生特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具有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所形成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具有四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1.传承性。校园文化传承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治学传统、办学理念、学术风气,反映学校的个性和精神特征,同时以物化的形态表现在校园规划设计、建筑、环境美化等各方面,形成特殊的文化氛围。
      2.时代性。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高校师生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始终引导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潮流,对社会发展和形势变化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和积极的反应,能够与时俱进。
      3.纯洁性。在相对独立于纷繁社会的大学校园里,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主体,在集中接受先进文化知识熏陶的环境中,较少沾染社会中各种不良习气,更加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努力实现美好的价值追求。
      4.辐射性。大学生群体渴望接触社会,尤其是在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学生又是社会各种信息的前沿接触者,因此对外部环境具有一定的辐射作用。
      三、大学精神与校园文化的内在联系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以师生价值观为核心的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精神的具体化和外在表现。大学精神是深层次的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精髓、灵魂和核心,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大学精神始终贯穿于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如果没有大学精神的指导和支撑,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流于形式的,低层次的,缺乏系统性和继承性。同时,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精神的弘扬和实践,是大学精神的重要依托,没有校园文化建设作为载体,大学精神就缺乏生长的土壤。
      1.大学精神是校园精神文化的主体。大学精神是一种校园精神文化形态。大学精神是在校园文化,特别是在校园传统精神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校园文化主体的实践活动并经过历史的积淀、发展而形成的,是校园精神文化体系中高度成熟被大学全体成员共同认同的主体精神文化,是学校具有特殊意义的、具体化了的优秀文化教育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行为形成的一种共存文化现象,反映了大学这一社会群体特有的生活状态和独特的文化心态。
      2.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大学精神的凝聚和积淀,是不断推动大学改革与发展的先进文化。校园文化一般分成三个层面,即内层文化、中层文化和表层文化。三个层面的文化缺一不可,都是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内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大学应持有的观念或理念,属于精神文化范畴。中层文化是在大学理念引导下,大学成员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是将大学理念转化为大学行为的物化过程。表层文化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文化组织活动和艺术形象设计,在校园内设置视觉标志,充分展现大学独特的文化品质和气质。抓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就是要升华内层文化,优化中层文化,美化表层文化。   3.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大学精神是大学所有成员共同创造和认同的文化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是国家意志、社会趋势和大学中的学人精神相互融合的结晶。大学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在大学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精神集中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文化氛围、道德水平、精神风貌和个性特色,包含了求真求实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等,而这些也恰恰都是校园文化最核心的精神内容。大学精神具有引导大学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也必须在大学精神的指导下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向前发展。
      四、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的可行路径
      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优化育人环境具有独特的功能。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应成为大学精神的有效载体,必须倡导和体现大学精神,使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提供思想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是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也是培育大学精神的重要途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可以通过增加两课教学中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进行思想灌输和强化。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具有学校特色的校训精神相结合,可以起到激励全校师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凝聚力量的作用。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全体师生统一思想,树立理想信念,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为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提供思想指导。
      2.注重校园环境建设,为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校园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合理的校园环境布局能够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精神,可以给全体师生以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同时,也为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在校园环境建设中,首先,要加强对人文景观的建设,通过名人雕塑、名言警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历史文化的教育和道德情操的陶冶,让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培育科学的人文精神。其次,要搞好校园环境的美化绿化,从教育和审美的角度进行精心设计,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审美享受,培养他们爱校荣校的情感,从而获得奋发进取的外在动力。此外,可以通过在校园中增添一些励志标语、文化宣传海报、校园广播等,营造积极、健康的环境,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
      3.注重学风建设,为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积聚力量。学风是大学里读书、治学和做人的风格,是一所大学气质和灵魂的体现,它体现了一所大学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首先,要建立健全学风建设机构、学术规范制度,成立专门的学术道德委员会,制定相关行为规范,以严明的学术纪律规范学术行为,大力推行诚信文化。其次,通过开展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科技竞赛等活动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勤奋求是、锐意进取的学习精神。最后,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诚信观和价值观。通过加强学风建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文风貌,从而促进校园文化整体形象的提升。以这种有助于培育和塑造人才的大学精神,引领学校发展。
      4.注重校园网络阵地建设,为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搭建新平台。校园网络文化以其开放性、虚拟性、学术性等特点,影响并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拓展了师生交流的空间,提升了校园精神生活的品位。通过加强校园网络阵地建设,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为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搭建新平台。要把网络作为一个重要的思想文化宣传阵地,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努力打造优秀的校园网络文化品牌,丰富师生的精神食粮,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对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弘扬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庆珠.高校校园文化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2]付成果等.校园文化建设与构建大学精神[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6).
      [3]杨鲜兰.论大学精神的培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2).
      [4]曾艳.论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建设[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
      本文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A-0504-12-SZY18)项目名称:《校园文化建设中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的创新路径探索》。

    推荐访问:培育 校园文化 路径 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