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学习体会 > 正文

    探究实验设计 引领新课学习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30 23:00:16 点击:

    摘要:结合新课程理念进行“浓硫酸的性质”教学设计。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突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作用。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07-0041-04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实验设计能够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欲望,理解科学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本文以“浓硫酸的性质”教学设计和实施为例,介绍作者所作的探索和有关认识。

    1教学设计基本思路

    采用“问题—设计探究实验—发现新知识”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情境的体验,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设计实验方案、评价实施,去体验和感受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和发展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2教学过程记要

    2.1联系旧知识,设置情境

    [教师] 同学们,在初中化学里学习了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那么铜能和浓硫酸反应吗?

    [学生]老师试试。

    (起初学生表现有疑惑,稍后突发兴趣高涨)

    [演示实验-1]铜丝与浓硫酸加热反应。(快速演示)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有刺激性气体生成,取少量溶液加水稀释溶液变蓝色。

    [学生讨论、推测]刺激性气体可能是SO2,溶液变蓝色可能有CuSO4生成。

    [教师] SO2会污染空气,你们能设计一套既能检验SO2,又能控制实验的方案吗?

    [学生设计验证方案]

    (1)检验SO2可以用品红溶液,吸收SO2用NaOH溶液。

    (2)检验CuSO4: 反应液冷却后取出部分,通过溶液稀释,加入Na2S溶液或过量的NaOH溶液,观察现象。

    (3)为控制实验设计出如下装置(学生画草图,投影、略)。

    [学生评价设计方案]

    [异议]:因为反应后的溶液中还有大量的硫酸,加入Na2S溶液会生成H2S气体,而看不到黑色CuS沉淀生成。

    [演示实验-2] 向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溶液。

    [实验现象] 黑色沉淀。

    [教师] 因为生成的CuS沉淀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故可以用Na2S溶液检验Cu2+。

    (对学生的疑惑,要借助实验等手段,及时给予释惑,以利于学生探究活动进一步顺利开展)

    [一致]:溶液呈蓝色或加入Na2S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或加入过量NaOH溶液先中和硫酸,最后会有蓝色沉淀生成。

    (让学生自主设计,自我评价、互相激励,不仅锻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调动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课创设了饶有兴味的意境)

    [部分学生上台组装、实验探究] (略)

    实验现象、结论1:品红溶液退色,生成的气体是SO2。

    实验现象、结论2:反应前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说明有CuSO4生成。

    [教师] 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书] Cu+2H2SO4 ( 浓)CuSO4+SO2↑+2H2O

    [教师] 问题一:该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有哪些?该反应能进行到底吗?

    [学生自由讨论] 浓硫酸具有氧化性(硫元素化合价降低)和酸性作用(生成了CuSO4和H2O)。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质减少(H2SO4消耗),溶剂增加(反应生成H2O),浓硫酸逐渐变为稀硫酸,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所以反应到一定程度会停止。

    (巩固探究成果)

    [教师] 问题二:从反应中可知浓硫酸具有氧化性,常温下,稀硫酸能与活泼金属(铁、铝等)反应,也具有氧化性,二者的氧化性一样吗?常温下把铁、铝投入到浓硫酸中会有什么现象?

    [学生]不一样,稀硫酸的氧化性是H+氧化性,浓硫酸的氧化性是+6价S的氧化性,稀硫酸不能与铜反应,而浓硫酸能氧化铜单质,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板书]一、强氧化性。

    [演示实验-2]分别向稀硫酸和浓硫酸中插入一根铁丝。

    [学生观察现象、自学、讨论]铁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而铁在浓硫酸中没有现象。原因是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表面发生“钝化”,但加热则会发生进一步的反应。

    (创设问题情境、实验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会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2.2 巧妙过渡深化探究学习活动

    [教师]问题三:浓硫酸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不活泼的金属铜,请从还原性的强弱分析碳能被浓硫酸氧化吗?如果能,推测其反应产物是什么?

    [学生议论后提出自己的推测结论]

    能,因为初中学过C+2CuO2Cu+CO2, 从中可知碳的还原性比铜强。从化合价的升降可推测碳和浓硫酸反应的产物可能是CO2、SO2和H2O。

    [教师] 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检验这三种产物吗?

    [学生设计验证方案](略)

    [学生讨论] 因为后续实验要用溶液,要先检验水,SO2对检验CO2(用澄清石灰水)有干扰,故先检验SO2,最后检验CO2。

    [学生设计所用试剂上有以下几种方案,整理后投影]

    方案一: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品红检验SO2,澄清石灰水检验CO2。

    方案二:无水硫酸铜检验水,品红检验SO2,先用NaOH溶液除去SO2,再检验CO2。

    方案三:除去SO2后,再用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已除完全,其余同上。

    方案四:用溴水除去SO2,其余同方案二。

    方案五:可以用氯水除去SO2,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SO2,其余同上。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鲜明性、安全性等进行评价,然后选择最佳方案。使学生通过对比、筛选和全面考虑,应用生活常识和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评价设计方案]

    方案一:SO2也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但会干扰检验CO2。

    方案二:SO2和CO2都能与NaOH反应,所以不能用NaOH。

    方案三:合理。

    方案四、五:考虑到氯水颜色较浅,用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SO2较好,只要用过量的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就说明SO2完全被除去,不需再用品红溶液检验SO2。

    (学生经过激烈地讨论、反复修改,最终他们自主分析、合作完成了设计方案)

    [教师总结] 通过讨论,我们确定了较为合理的方案。下面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寻找答案。

    [分组组装、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略)

    [板书] C+2H2SO4(浓)CO2↑+2SO2↑+2H2O

    [教师] 请比较Cu、C分别与浓硫酸反应中硫酸的作用?

    [学生] 前者反应中浓硫酸既体现强氧化性,又起酸性作用;后者浓硫酸只起强氧化性作用。

    2.3在知识的运用中完善探究学习成果

    [教师] 以前的学习中遇到过哪些浓硫酸的应用?

    [学生] 制取HCl;干燥气体......

    [追问] 这说明了浓硫酸具有哪些性质?

    [学生] 难挥发性、高沸点;有吸水性。

    [学生实验] 向蓝色硫酸铜晶体上滴加浓硫酸。

    [学生](这时有同学兴奋地提出)在初中第一节化学绪言课上,老师曾用浓硫酸做“黑面包”,其原理是什么?

    (经过近一年的探究教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已能主动提出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了!)

    [学生分组实验] 向白色矿泉水瓶中,加入适量白蔗糖,然后加入浓硫酸,在瓶口盖一张湿润的品红试纸(留一条缝)。

    [实验现象] 蔗糖变黑;体积膨胀;矿泉水瓶变形、发烫;湿润的品红试纸退色;有刺激性气体放出。

    [教师] 问题四: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能用以上学习的知识解释吗?

    [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分析讨论、交流总结]

    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变黑,有脱水性。

    (及时投影,为学生进一步打开思路开辟道路)

    C12H22O1112C+11H2O

    [学生] 对了,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形成黑色的碳,同时吸水放出大量的热致使浓硫酸与碳反应(有刺激性气体放出,使湿润的品红试纸退色证明生成了SO2),再从以上学习,可知正是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SO2和CO2气体膨胀产生了疏松的“黑面包”。

    (针对学生的知识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引导,提供进一步探究的思维平台,让他们经过自学去发现解决疑问的新知,在学以致用中培养其知识迁移能力。)

    [教师] 很好!同学们通过认真实验、仔细观察,并学会了利用新学习的知识解释新的现象和问题,老师感到很欣慰和高兴。

    (及适时地给予赞扬,让学生在鼓励中产生对学好化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励他们钻研科学知识的热情)

    2.4发展探究学习成果

    问题五:请同学们向两张蓝色石蕊试纸上分别滴入稀硫酸和浓硫酸,观察现象,对比,并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

    [学生实验、描述现象] 稀硫酸使石蕊变红;浓硫酸使石蕊试纸中心变黑,边缘变红。

    [学生自由讨论、结论] 浓硫酸有酸性和脱水性。

    2.5小结、整合有关知识

    [教师](过渡)很好!同样是硫酸,浓度不同其性质也明显不同。请同学们列表比较二者的性质。

    [学生自由讨论]

    [投影](略)

    2.6 课后探究作业

    1. 为什么皮肤上不慎沾上浓硫酸,不直接用水冲洗,而要先用干布迅速擦去,再用水冲洗?

    2. 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的区别是什么?

    3. 现欲用Cu和浓H2SO4为原料制取CuSO4, 请设计尽可能多的实验方案,并从原料利用率和环保的角度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3 讨论

    本节课的设计以探究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为了保证探究学习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采取了下列措施:

    (1) 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学生处于兴奋和困惑的双重情境中,营造学习新课的良好开端和贯穿整节课的探究背景。

    (2) 让学生作为探究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分析确定适宜的探究课题;让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自己设计验证方案,评价和选择探究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直至得出结论,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探究能力。

    (3) 注意强化基础训练,要求学生写化学方程式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思维。

    (4) 适度拓展、发展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初步获得的探究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自我检测,运用新达成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培养其知识的迁移能力,深化探究成果,强化探究欲,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学以致用。

    (5) 通过迁移、小结、比较、整合等活动,让学生在对比中进行前后知识的联系,深化和巩固知识的理解,巩固探究学习的成果。

    (6) 教师积极地发挥引导作用,包括做出适当的评价和鼓励,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孙夕礼.论高中化学探究学习的课堂案例设计[J] .化学教学,2003(3),20~22.

    [2]邹庆松.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讨[J] .化学教学,2005(7-8),50~53.

    [3]吴俊明,倪志刚主编.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化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徐承波,吴俊明.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7.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探究 引领 新课 实验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