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学习体会 > 正文

    知识与能力,,辨析、问答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1-07-06 07:12:26 点击: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准确的。学生理解水平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有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同时知识中也包含有理解方法的启示。掌握知识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实行理解、思考和判断等心智活动,只有在心智操作的活动中才能发展理解水平。

     2.学校与家长、社会的协调的主要力量是社区教育机构。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校与家长、社会的协调的主导力量是学校,具体地主要由班主任来实施。班主任在与社会协调、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中,可依托社区教育机构的力量。

     3.个体品德形成的基础是道德情感。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道德理解是个人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情感在个人品德形成中起重要作用。道德行为是道德理解和道德情感的外部标识。

     4.德育理应普遍存有于一切教学之中。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准确的。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理解、体验与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水平的教育活动。德育的途径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的道德教育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治课,间接的德育存有于一切教学之中,如:思想政治课之外的其它各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工作;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校外教育;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校园环境建设;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由此可见,德育的途径和范围非常广泛,甚至包括非学校教育的教育活动中。所以,德育理应普遍存有于一切教学之中的说法是准确的。

     5.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动人的发展,培养人的实践意识和实践水平。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准确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动人的发展,培养人的实践意识和实践水平。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本 篇 文 章 来 源 于 :

     中 公 教 师 考 试 网 详 细 出 处 参 考 :

     http ://www.zgjsks.com/html/2015/lianxiti_0423/114644.html 美国学者劳伊德·特朗普提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试图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实行大班上课,即把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课,由出类拔萃的教师担任;小班研究,每个小班 20 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生领导,研究、讨论大班授课材料;个别教学,主要由学生独立作业,部分作业指定,部分作业自选。其教学时间分配为:大班上课占40%,小班研究占 20%,个别教学占 40%。当前,这种教学形式尚在实验学校中实验。【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准确的。美国学者劳伊德·特朗普提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试图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实行大班上课,即把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课,由出类拔萃的教师担任;小班研究,每个小班 20 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生领导,研究、讨论大班授课材料;个别教学,主要由学生独立作业,部分作业指定,部分作业自选。其教学时间分配为:大班上课占 40%,小班研究占 20%,个别教学占 40%。当前,这种教学形式尚在实验学校中实验。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划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根据记忆内容保持的时间长短划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根据记忆内容和经验对象划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3.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美育是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水平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实行。通过艺术实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但是美育并不但仅是艺术教育。

     有效促动学习迁移的措施包括改善心智功能、传授基本知识、有效的指导、提升迁移的意识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情境性教学。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准确的。有效促动学习迁移的措施包括改善心智功能、传授基本知识、有效的指导、提升迁移的意识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情境性教学。

     1.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是一个等同的概念。

     【答案】错误。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水平普遍实施的一定水准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便称为义务教育。

     2.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答案】错误。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因而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

     3.设计“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点上的固定点,所以组织者一定呈现在要学习的材料之间。

     【答案】错误。组织者一般呈现在学习材料之前(先行组织者),也可以在学习材料之后呈现。

     4.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建构主义者提出的。

     【答案】错误。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联结学习理论者提出的。

     本 篇 文 章 来 源 于 : 中 公 教 师 考 试 网

     详 细 出 处 参 考 :http://www.zgjsks.com/html/2015/lianxiti_0506/116545.html 1.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因此它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答案】这句话是不正确的。分组教学比班级上课更适应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便于学生的交流合作;有助于学生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与小组成员的竞争与合作中,强化自己的学习动机。但是,分组教学较难科学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要求相矛盾;分组后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使快班学生产生骄傲,慢班、普通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1)教学过程中有两类不同性质的活动(教和学),但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的知识之间的矛盾(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实际上也就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是认识主体与其客体之间的矛盾,因此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点:①认识对象的间接性与概括性;

     ②认识方式的简捷性与高效性;③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有领导的认识);④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⑤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

     3.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德、智、体、美、劳,其中,德育是五育中的基础。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但是,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智育则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和基础;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和实施。

     4.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1)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2)根据 l988 年、l994 年和l996 年中共中央颁布的有关决定,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也有说法认为,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3)因此,德育不能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

     本 篇 文 章 来 源 于 : 中 公 教 师 考 试 网

     详 细 出 处 参 考 :http://www.zgjsks.com/html/2015/lianxiti_0519/118916.html 1.人不可以“一心二用”,同时完成两种活动是不可能的。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同一时间内将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叫做注意的分配。注意分配的一个条件是,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已经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注意分配的另一个条件是,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没有内在联系的活动很难同时进行。所以,同时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是可能的。

     2.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不可能同时存在。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则称为倒摄抑制。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可以同时存在,系列材料中间的材料受到双重抑制。

     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从单一走向了多元。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评价的特点之一。除此之外,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评价的另外两个特点是:由甄别走向发展,由重结果走向重过程。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①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②实现教学评价指标的多元化;③实现评价方法与评价手段的多样化。

     4.疏导原则即循循善诱原则。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很善于诱导他的学生,其弟子颜回这样称赞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疏导原

     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

     本 篇 文 章 来 源 于 : 中 公 教 师 考 试 网

     详 细 出 处 参 考 :http://www.zgjsks.com/html/2015/lianxiti_0519/118917.html 1.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首先,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随着人类进步而不断改正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和解释。其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此外,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但学习者仍然会基于自已的经验背景进行理解并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

     2.知觉的整体性主要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与经验。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当知觉对象提供的信息不足时,知觉者总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补充当前的知觉。例如,给动物学家一块动物身上的骨头,他可以塑造出完整的动物形象来。这对于缺乏动物解剖学知识的人来说,是不可能办到的。

     3.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的现象是感觉的补偿。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感觉的补偿作用是指一种感觉的丧失可由其他感觉来弥补。盲人失去了视觉机能,会增强其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的感受性,以发挥其补偿作用。

     4.品德的心理结构具有统一性。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品德的知、情、意、行具有统一性。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是多种基本心理成分的有机统一。四种成分既各有其重要地位作用,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品德的完整面貌。学生品德的形成有赖于四种心理成分的协调发展。

     本 篇 文 章 来 源 于 : 中 公 教 师 考 试 网

     详 细 出 处 参 考 :http://www.zgjsks.com/html/2015/lianxiti_0519/118918.html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促进迁移? 【参考答案】学生习得的原理或技能应用于新情境中的迁移能力不是自动发生的,而是通过教学实现的。要想使学生当前的学习对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及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地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学习迁移。各科教材都有基本概念、原理和逻辑结构,这些内容的组织形成教材体系。教材内容体系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率、知识的质量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必须兼顾科学知识本身的性质、特点、逻辑系统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状况及年龄特征,还要考虑教学时数以及教法上的要求,以保证教材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性。(2)从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促进迁移。有利于学习迁移的教材在体系组织上应体现以下要求:①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②融会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③教材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3)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表明,迁移量是随着讲授教材和学习教材的方式而变化的。教学方法是获得迁移的主要手段。许多优秀教师就是使用了最佳教学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去促进迁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教师可从以下方面改进教学方法:①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②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运用。③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2.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类型。

     【参考答案】

     (1)课堂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2)问题行为的类型:

     ①外向攻击型问题行为和内向退缩型问题行为; ②心理性问题行...

    推荐访问:辨析 问答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