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学习体会 > 正文

    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增长速度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21 04:51:21 点击:

      [摘 要]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复杂的人口构成使得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表现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情况。尤其是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落后,接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区域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先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影响进行分析,后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的解决对策,借广大读者指导与参考。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 经济增长 农村 劳动力转移
      新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随着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高度关注,学术界对其研究也有了很大进展,尤其是对于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的研究。发展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农村经济第一任务就是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成为共识。这些年,新疆少数民族聚居的农村当中,劳动力转移规模逐渐加大,在外工作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多,这样直接或间接的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伴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居民收入呈现连年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增速不断加快。在劳动力转移的带动下,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高速增长,比重不断加大。2000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679元,占纯收入比重为24%。2010年工资性收入1989元,占纯收入比重为39%,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2010年比2000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1310元,增长193%。伴随着劳动力转移,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村居民纯收入的主要支柱,农民增收的重要亮点。两年份工资收入对比图如图1所示,两年份占工资收入占纯收入比重对比图如图2所示:
      二、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进程,接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
      城市是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最终去处,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的拓展是互相促进的。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城市化进程进展缓慢,接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也有限。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给城市带来的是全新的课题。城市还没有作好接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准备,配套政策不足,在城市的管理上没有适应。突然增加的城市人口和快速膨胀的城市规模,给大城市的管理形成很大压力,交通拥挤,供应紧张,住房短缺,转移劳动力的政治待遇、社会福利和保障,子女就学等问题没有相应的保证措施。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影响应对不力,尤其是在人员的安置上没有相应的接纳能力,造成的失业和就业困难。
      (2)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劳动力转移表现为不彻底、低水平
      目前,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农业劳动力转移有两种形式,一是转移后同农业保持着某种形式或某种程度的联系,称为兼业式转移。二是农业劳动力转移后完全脱离农业,称为分离式转移。目前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劳动力流动主要表现出临时性和兼业性,低市场性,劳动力转移不彻底,虽然他们离开了农村,但还没有融入城市,城市也没有接纳他们;而他们在农村还保留着土地或者家庭,还要经营家里的土地,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来回变换,在一产和二、三产之间变化,或者以农业为主,兼业打工,或者以打工为主兼业务农;即使是当了小老板,也不愿放弃土地;虽然不能全力经营耕地,也要保留这份农民的低保;结果是虽然劳动力经过多年的转移,但是农业户数没有减少,甚至反而还有增加。同时,农民候鸟式的在城乡往返也带来了大量的福利损失。这种兼业化转移,占到流动的劳动力的90%。对于农民的兼业化发展, 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民收入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农民兼业化也带来一些消极后果,主要是这种兼业式转移方式和专业化生产相背离,无法大幅度降低农业成本。而且这样形式转移,就使得农村流动的劳动力无法摆脱对农业生产活动的经济依赖,劳动力流动充满了不稳定性与随机性,这样,不仅不利于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而且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也会造成不利。
      (3)转移劳动力普遍素质偏低,难以适应城市生活和工作
      农村转移劳动力,大多数没有经过职业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适应能力差,只能在脏、累、险的工种上竞争,在城市的工作和生活上适应性差,难以在城市长期扎根;而在专业和技术要求高的行业又往往出现“民工荒”。那些在农村转移劳动力当中,大部分都是农民,学历与技术水平都相对的偏低,城高的生活与工作步伐与他们之前的生活工作相对来说都要快的多,所以,短时间要想马上融入到城市的生活中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样无形之中就加大了劳动力转移的难度。
      (4)对城市社会管理带来压力
      农村流动劳动力在城市外来人口的身份, 使得流动的劳动力在工资报酬上处于不利的地位, 同工不同酬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由于一些大型城市在劳动力市场准入方面对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外来人口有很多限制,造成流动民工就业岗位的获得不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相对低,这些劳动力进入城市后,与城市劳动力形成了职业层次较为分明的分工。即使干的是完全相同的工作,与城市劳动力相比,外来劳动力得到的工资和其他待遇相对也会较低。外来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的工资收入差异也很明显。工资和待遇的差异使农村流动劳动力频频更换就业单位和岗位,流向不稳,形成就业不稳定因素,使得岗位专业性难以维系。对同工不同酬的心理抵触及在城市没有找到工作的农民工,引发治安案件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三、促进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1)政策性保障措施。如针对每年到阿克苏等地拾棉花的大量季节性劳动力,可由政府出面负责协调组织,解决农民工资拖欠等问题;政府可以对首次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提供路费补贴,以帮助其跨越交通成本的门槛;促进现有的“三缘”关系为核心的自组织网络向“业缘”关系转变,以更好的保障出疆农村劳动力在外地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以及其它事件的处理,保障劳动力的利益。
      (2)发展县城的非农产业,促进农民就近转移。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劳动力因为受生活习惯、语言、宗教信仰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短时间内实现农民较大区域范围的转移存在很大的困难,应切实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道路,如加强中心城镇的建设,发展特色手工业等民族特色产业等。
      (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汉语培训。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教育比较落后,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较低。一方面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劳动技能培训,以解决目前大多数劳动力无一技之长的现状;另一方面应该看到由于历史和自然因素的原因,汉语普及程度高的地方经济比较发达,对劳动力需求量比较大。加强汉语的培训将有助于减少劳动力就业的摩擦力。
      四、小结
      总而言之,经过对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分析,可以通过政策性保障措施、发展县城的非农产业,促进农民就近转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汉语培训等方法来解决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所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光浑,李小路,李科砂等.对新疆的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改进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0(5):24~26
      [2]刘艳右,陶小顺,雷晨光等.对影响新疆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及有效措施的探究 [J].财经教育,2009(2):45~47
      [3]苏明治,李光芝,路引因等.对新疆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因素分析及改进方法[J].新疆农业科学,2010(3):154~156
      [4]张小那,江攀右,张苗林等.对新疆农民现状及对收入的主要来源分析及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J].新疆经济,2011(3):67—68
      [5]王光亮,刘灯顺,陈可明等.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因素分析及改进方法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9(6):176~178

    推荐访问:新疆 聚居 少数民族 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