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学习体会 > 正文

    让说国语成为自觉行为_让猜想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6 04:54:18 点击: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学会从生活经验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要学会对一些现象的成因进行猜想,进行观察和试验,并在观察和试验的过程中对自己提出的猜想进行验证或检验。可见,猜想是发明创造的前提,是一种难度较大的跳跃式的创造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猜想,让猜想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 设“诱发猜想”之境
      教师应跟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针对性强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活动,通过问题,诱发学生大胆猜想,让猜想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自觉习惯。
      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创设一组拟人化的三角形,大小不一,分别叫“大大”、“中中”、“小小”。
      大大(钝角三角形):我有三个内角,其中有一个是钝角,所以我的三个内角和最大。(课件闪现)。
      中中(直角三角形):我也有三个内角,其中有一个是直角,我的内角和最大。(课件闪现)。
      小小(锐角三角形):我三个角都差不多,但三个内角的和也不比你们小。(争执)。
      师:同学们,你们猜一猜它们三个内角和谁大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有的说是180°,有的说大于180°,有的说小于180°。这时,有学生提出了用量角器分别量出它们的三个内角,求出内角和。可是由于测量中有误差,学生报的得数中有的和不是180°,从而引发第二层验证——用剪拼的方法,确认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又如,在讲到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可出示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猜想,它的商是几位数?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提出:当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5时,商是三位数;当百位上的数小于5时,商是二位数。所以说,商可以是二位数,也可以是三位数。
      因此,创设问题情境,不但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猜想的意识。
      二、 用“验证猜想”之式
      动手操作是验证猜想的方式,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适时、适度、适当地组织学生对所进行的猜想进行验证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习惯。学生通过摆一摆、量一量等操作活动,一方面可以满足其好动好奇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他们在观察操作中进行有序思维。
      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拿出9根、10根、11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剩下几根?再让学生列出算式:
      9÷4=2……1
      10÷4=2……2
      11÷4=2……3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除数是4的除法算式中,余数有几种可能?除数与余数的大小有何关系?”从中你猜测出什么结论?至此引导学生进一步猜想:当除数是5时,余数有几种可能?除数是6呢?除数是7呢?为什么?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观察猜想中探索出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巩固了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三、 选“针对猜想”之材
      小学数学教材为学生的猜想提供了众多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猜想因素,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1.利用教材中的“空白点”。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对奇数和偶数是这样定义的:“2、4、6、8、10、……是偶数。1、3、5、7、9、……是奇数。”教师可利用这两句话启发学生猜想:两处省略号它们所省略的内容是什么?是否相同?紧接10后面的数是什么?在9后面能填上10吗?为什么?如果在9的后面紧接着写下去,能写得完吗?在这一系列的猜想中,学生对“偶数”、“奇数”这两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体验了“无限”的含义。
      2.利用教材中的“提示语”。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7页例8:计算400÷75。教师可利用例题旁的提示语“余数重复出现25,继续除下去,商会怎样?”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使学生在观察、猜想中掌握余数重复出现,继续除下去,商必定重复出现这一循环规律。
      3.利用教材中的“想一想”。如六年级下册第70页例2的“想一想:这道题还有别的解法吗”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猜想动机,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猜想。通过猜想拓展了解题思路,在一题多解中寻找最优解法。
      四、 抓“合理猜想”之机
      在教学中可根据所讨论的问题,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测。例如:“三角形分类”练习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按角的不同进行分类,设计了一组这样的题目:用一张深色纸分别遮住三角形其中两个角,只露出一个角,如图1。猜一猜: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
      学生分别猜出第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第二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在讲到第三个三角形时,学生的讨论达到了高潮,有的说是锐角三角形,有的说是钝角三角形,还有的说是直角三角形。教师指出三种图形都有可能出现的正确想法,因为只看到一个锐角是不能确定是什么三角形的。接着,教师再露出一个锐角(即两个锐角),引导学生讨论,它是什么三角形?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只看两个锐角还不能确定是什么三角形,关键是看第三个角(也可看最大的一个角)。这时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测,第三个是什么角?如果是直角,它是直角三角形;如果是锐角,它是锐角三角形;如果是钝角,它是钝角三角形。
      这样,通过抓住三类三角形的本质区别来辨析讨论,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忧,找出概念的本质特征,既可以达到教学目的,又能培养学生进行合理猜测的能力。
      五、 借“促进猜想”之表
      进行有效猜想,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对大脑中原有表象加工改造后产生的,原有表象越多,越正确,想象就越顺利,越迅速,越符合实际。如人教版教材有这样一题:求图2的面积。(单位:厘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这道题的意图是让学生把图形分割成两个梯形来求图形的面积,或者把原图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来求图形的面积,答案是546(平方厘米)。如果我们借助表象的作用,把它加工成一个长方形,原来图形的面积正好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这样的猜想合理吗?可以引导学生予以验证。即先剪出一个与原来图形完全一样的图形,然后沿着“23厘米长”的这条虚线剪开,成为两个小梯形,再把这两个梯形与原来的那个图形拼在一起,成为一个长方形。由于拼成的长方形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多边形剪拼而成,所以求这个图形的面积是:(16+23)×28÷2=546(平方厘米),由此可见这个猜想是合理的。因此说,借助表象作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合理地猜想,又可提高解题能力。
      要使学生积极、大胆地进行猜想,并达到预想的效果,教师一定要创造良好的猜想条件和情境。首先,教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获取过程,创造数学发现的机会,设置进行猜想的环节。其次,要创立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想、爱问,大胆猜想。正确有创见的猜想要大力表扬,错误的猜想要热情、耐心地帮助,使学生学会猜想的方法,准确、牢固地掌握知识。

    推荐访问:猜想 自觉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