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学习体会 > 正文

    [《国语》与《越绝书》、《吴越春秋》的关系] 越绝书和吴越春秋区别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1 04:39:47 点击:

      一、《国语》相关记载与《越绝书》的关系  《越绝书》和《国语》都记载春秋吴越争霸之事,《国语》成书于战国早期,在编撰思想和具体所载历史上,应对《越绝书》有一定影响。
      据《越绝书》卷一《越绝外传本事》云,其作者或为子贡,或为子胥。陈振孙认为“盖战国后人所为,而汉人又附益之耳。”@杨慎等推断作者为东汉人袁康和吴平。该书各部分最终的形成时间不尽相同,有大致成于战国末或秦汉之间的,有形成于秦汉时期至三国东晋的,最晚篇章中可见后汉六朝人语。((越绝书》的史料多来自流行于当地的文献,有先秦流传下来的史料,也有部分内容的原始文字来源于《吕氏春秋》等先秦子部杂家之说,而与传世经史所记不同。至于《汉书·艺文志》所载《伍子胥》、《范蠡》、《大夫种》等书,也当成为编撰者的重要参考,所憾都已亡佚。东汉时,《越绝书》在战国人编撰的基础上辑录增删而成。陈桥驿认为其中有远比《吴地传》所说“建武二十八年”要早的史料。如真有袁康和吴平,二人的工作也“无非是把一部战国人的著作,加以辑录增删而已。”《越绝书》的史料来源较复杂,除上文所言,其中亦应有对《国语》的借鉴。
      《国语》与《越绝书》的关系前人并无直接的论述,在文辞上,“多出《国策》之下”,屿《国语》相当。“《国语》之言文,《越绝》之言质;文或夸以损真,质则约而存故;欲论吴越之世,舍此焉适矣。”研究吴越之史,还当以《国语》和《越绝书》相参较。但从文字上看《越绝书》中《国语》痕迹实在少,二者在记录吴越争霸的历史上是互补的。文字相同部分少,并非说《越绝书》的编撰没有借鉴过《国语》。借鉴有直接对文献内容的引用、化用,也有对文献编撰意图的继承。
      (一)《越绝书》在《国语》等史料记载的基础上更加翔实
      《越绝书》是地方史志性文献,主要记吴越争霸,而以越国为重,兼记吴、楚。楚国的部分主要是伍子胥复仇始末。《国语》不载伍奢被杀、伍子胥逃亡及其辅佐吴王阖闾称霸事,《越绝书》则记载甚详。
      《国语·越语》上下两卷。上卷主要载勾践灭吴,从夫椒之战后越求成于吴写起。包括勾践忍辱负重矢志报仇雪耻、夫差自杀亡国。下卷重点写范蠡佐勾践灭吴,功成隐退泛舟五湖。比较而言,《越绝书》的记载更为翔实,增加了计倪对勾践、文种对勾践、范蠡对勾践以圣王之治等内容。范蠡对持盈、定倾、节事的阐述也详于《越语》。此外,对越王勾践复仇前的每一步准备也十分详细地记录。内容上,编撰者也并非一味照搬史料,而是有一定的润色,并加入了对“越绝”之名、何谓“吴人”以及所记的人物、事件等的解释和评论。研究者认为,大有公羊学派诠释《春秋》的遗风。
      《国语·吴语》的内容,也起自夫椒之战后,勾践向夫差求成,止于勾践灭吴。包括夫差与子胥之间的矛盾,但不涉及伯嚭进谗,也无子贡出使齐、吴、越、晋等事。至于阖间争霸则无记载。《越绝书》的编者则在前人遗留下来的史料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造,增加了这些内容,从而完善了这一时期吴国的历史。
      《吴语》、《越语》不能充分表现吴越争霸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复仇的决心及其与吴王夫差之间的为政对比,不能充分展现伍子胥、范蠡、文种、计倪以及伯嚭等重要卿大夫们的作用。《越绝书》记载了这些内容,尽可能全方位再现这段历史。
      《国语》分国记载某一重要时段史实的经验为《越绝书》的编撰提供构架和思路。
      《越绝书》的编者,亦将所载放到吴越争霸这一时段,参照《国语》、《左传》、《吕氏春秋》等所载,或恐采撷了诸如《伍子胥》、《范蠡》、《大夫种》等当时流传的文献,以及如《越书》、《越传》、《越记》、《越地传》等史官记载的史料、流传于当地的口传历史等,多方采撷。
      《越绝书》是编撰者结合不同时期相关史料再创造的作品,书中文字少有能在其他文献中找到完全或绝大部分相同的。这不同于《左传》和《国语》,《史记》和《左传》、《国语》之间在史料的借鉴上有明显的语句上的一致或小异的现象。《越绝书》的记言文字,是记言文字的发展,在汉代经学发展的大背景下,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经学的烙印。
      (二)《越绝书》对《国语》中相关史料的吸收
      我们说《越绝书》的文字,没有明显的来源于《国语》之处,并不是说一点没有。《越绝书》卷三《吴内传》有越王勾践欲伐吴王阖闾,范蠡进谏以“持盈”、“定倾”和“节事”。这一段文字,就是对《国语·越语下》越王勾践即位三年而欲伐吴范蠡进谏内容的整理。
      《吴内传》:
      越王勾践欲伐吴王阖闾,范蠡谏曰:“不可,臣闻之,天贵持盈。持盈者,言不失阴阳、日月、星辰之纲纪。地贵定倾。定倾者,言地之长生,丘陵平均,无不得宜,故日地贵定倾。人贵节事。节事者,言王者已下,公卿大夫,当调阴阳,和顺天下,事来应之,物来知之,天下莫不尽其忠信,从其政教,谓之节事。节事者,至事之要也。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者,言天生万物,以养天下;螺飞蠕动,各得其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失其常。故日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者也。地道施而不德,劳而不矜其功者也,言地生长五谷,持养万物,功盈德博,是所施而不德,劳而不矜其功者矣。言天地之施,大而不有功者也。人道不逆四时者,言王者以下,至于庶人,皆当和阴阳四时之变,顺之者有福,逆之者有殃。故日人道不逆四时之谓也。因惛视动者,言存亡吉凶之应,善恶之叙,必有渐也。天道未作,不先为客者。”
      《越语下》:
      越王句践即位三年而欲伐吴,范蠡进谏日:“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王日:“为三者,奈何?”对曰:“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不问,蠡不敢言。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王曰:“与人奈何?”对日:“卑辞尊礼,望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王曰:“诺。”……王问于范蠡日:“节事奈何?”对曰:“节事者与地。唯地能包万物以为一,其事不失。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美恶皆成,以养其生。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田野开辟,府仓实,民众殷。无旷其众,以为乱梯。时将有反,事将有间,必有以知天地之恒制,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事无间,时无反,则抚民保教以须之。”   二段文字中范蠡谏言主要观点,在“持盈”、“定倾”和“节事”上是完全一致的。《越绝书》中强调的是“地贵定倾”、“人贵节事”,而《越语下》则说“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二者重点阐述的都是要遵从天道、地道和人道,《越语》则紧扣伐吴之事加以论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且与文章形成有机的整体。《越绝书》的论述部分似与史实相离,说理略显突兀。但通读两段文字,二书所记渊源可见,《越绝书》同样继承了《国语》这段近于道家的思想。
      统观《越绝书》,还是能够找到《国语》的影响。如对伍子胥的称呼,《请糴内传》和《内经九术》中都称之为“申胥”,张宗祥引韦昭注云:“员奔吴,吴子与之申地,故曰申胥。”韦昭注见于《国语·吴语》,可知申胥的称呼不见于同时期的其他文献,其源则在《国语》。至于个别相同的句子,如《越语上》子胥谏吴王日不可行成于越,称越地“三江环绕,民无所移”的话,见于《请糴内传》申胥谏辞之中。这虽不能证明《越绝书》采用了《国语》的史料,也可见其编撰者熟悉《国语》的记载。
      《国语》的编撰者或恐没有见到过《越绝书》所采用的史料,但《越绝书》的编撰者一定见过《国语》中的史料。其史料来源少有可对应的文献,使得《国语》的影响淹没于其中,也说明编撰者经过了润色再创造的过程,这种再创,造的过程,也体现在该书具有公羊学派诠释《春秋》的特点上。
      二、《吴越春秋》对《国语》的采用
      《吴越春秋》的史料来源比较清楚,学界认为多取于《左传》、《国语》和《史记》三书,但《史记》问世较早而传世较晚,《吴越春秋》未必能取之。其中部分内容来源于《越绝书》。明陈垲说:“赵晔《吴越春秋》,又因是书(指《越绝书》)而为之。”钱培名《札记》云:“赵晔《吴越春秋》,往往依傍《越绝》。”其实《左传》、《国语》中《吴语》和《越语》的部分内容,为《吴越春秋》的成书提供了史料来源。
      《吴越春秋》是地方史志性质的文献,作者是东汉的赵哗,内容同样是记录吴越争霸的历史。元代徐天祜有对《吴越春秋》的“音注”。徐氏以《左传》和《史记》为参照来考订史实异同,而忽略了《国语》对《吴越春秋》的影响。实际上,相比《越绝书》,《吴越春秋》采《国语》的痕迹十分明显,这一点体现在文字本身。
      二书在文句上的一致或小异通过对比就可以得出《吴越春秋》采用《国语》史料的结论。因二书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部分文字较长,不便全部引用,此仅引一例,以对比说明之。请看《吴越春秋》卷三与《国语·楚语上》“伍举论台美而楚殆”一段:
      庄王卒,灵王立。建章华之台。与登焉。王日:“台美。”伍举曰:“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安民以为乐,克听以为聪,致远以为明。不闻以土木之崇高,虫镂之刻画,金石之清音,丝竹之凄唳以之为美。前庄王为抱居之台,高不过望国氛,大不过容宴豆,木不妨守备,用不烦官府,民不败时务,官不易朝常。今君为此台七年,国人怨焉,财用尽焉,年谷败焉,百姓烦焉,诸侯忿怨,卿士讪谤:岂前王之所盛,人君之美者耶?臣诚愚不知所谓也。灵王即除工去饰,不游于台。(《吴越春秋》卷三)
      灵王为章华之台,与伍举升焉,曰:“台美夫!”对曰:“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安民以为乐,听德以为聪,致远以为明。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镂为美,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不闻其以观大、视侈、淫色以为明,而以察清浊为聪。先君庄王为刨居之台,高不过望国氛,大不过容宴豆,木不妨守备,用不烦官府,民不废时务,官不易朝常。问谁宴焉,则宋公、郑伯;问谁相礼,则华元、驷腓;问谁赞事,则陈侯、蔡侯、许南、顿子,其大夫侍之。先君以是除乱克敌,而无恶于诸侯。今君为此台也,国民罢焉,财用尽焉,年谷败焉,百官烦焉,举国留之,数年乃成。……使富都那竖赞焉,而使长鬣之士相焉,臣不知其美也。”(《楚语上》)
      《国语·楚语》此段共258字,《吴越春秋》此段共182字。文中几乎相同的部分,计有114字。可见采用的是最为主要的部分。
      此外,吴晋黄池会盟及吴告劳于周、越王勾践问楚申包胥伐吴诸事,二书文字基本相同。即使有完全不同之处,根据文意也能判断出《吴越春秋》的记载是对《吴语》的概括和整理。《吴越春秋》卷十所记勾践问伐吴于八大夫(实为七大夫),也见于《吴语》。不同的是《吴语》载五大夫,但二书在文辞上也是大略相同。同卷中载勾践伐吴前别夫人于内、别大夫于外,出征斩罪人而命有司大徇于军之事,也与《吴语》大同。
      《国语》对《越绝书》、《吴越春秋》编撰的影响是间接或直接的,不管是哪一种影响,都让我们对《国语》这部史书的价值有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先秦时期一部用来教育贵族世子的教科书,也不仅仅是提供执政者以监戒的“语”书,而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从编撰学的角度看,它为后世修史者提供了经验,启发着他们再创造的思路。它的内容与《左传》相媲美,被包括《史记》在内的史籍大量引用,有的引文甚至只字不改。《越绝书》和《吴越春秋》的编撰者也从多方面吸收《国语》的营养,创作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史志,丰富了我国古典文献的类别。《国语》的贡献不能轻视。

    推荐访问:春秋 国语 关系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