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学习体会 > 正文

    白噪音 物品天堂中人的主体性沦丧——《白噪音》中人的物化分析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8 04:57:29 点击:

      摘 要:《白噪音》中的消费现象是德里罗所展示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主要从家庭物品和超市商品两个侧面对小说中人的物化现象作了深入的剖析,揭示人的物化本质。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小说,同时,对当代消费社会也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德里罗 《白噪音》 物化
      唐·德里罗(Don DeLillo,1936--)作为美国当代社会的解剖者和评论家,德里罗对其所生活的美国社会极其了解,杨仁敬教授评论说“他的小说成了探索美国社会生活的指南”,“表现了现代人的厌倦、游戏、自恋、偏执和异化。”[1](杨仁敬167)《白噪音》(White Noise)是德里罗的“突破性作品”[2] (Lentricchia 6)。这本小说获得了1986年的美国全国图书奖。小说主要是以“山上学院”的一名教授杰克·格拉迪尼(Jack Gladney)为叙述者,描述了后现代社会中人们表面平静生活的背后,深受大众媒体、消费和科技等的支配和影响。
      国内学者多从消费文化、大众媒体、生态等角度给予解读和分析。大多集中在消费现象的分析上。笔者认为消费作为小说的一大主题,作者绝不是在纯粹描述当代社会的消费现象,而是想深入去探索消费对当代美国大众的支配和控制,以及对他们日常生活所产生的深刻影响。笔者主要以此为切入点,探讨《白噪音》中人的物化的现象及其本质。
      一.家庭丰富的物品对人生存空间的挤压
      卢卡奇认为物化就是“人自己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3](卢卡奇147)也就是说人的本性与其存在相冲突,人由主体变成了对象,人的活动的结果、人的创造物变成某种自律的,并反过来统治人、支配人的力量,人成为了物的奴仆,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
      在小说中,格拉迪尼一家所处的是一个充斥着各种商品的物质世界,这些商品或者物品摆放在超市的货架上,储藏在杰克的家中。有人在的地方,便有物品在,人是这些物品的创造者,但这些物品就像卢卡奇说的那样,它们已经形成了一个不依赖创造者的独有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与人相隔离的,它们有自己的运动系统和规律,就像市场规律,它们不依赖人,而反过来还支配人、控制人。杰克说到他的家时,就这样描述:“我们都把这座房子的其他地方当作储藏室,用来堆放以前的家具、各自所生的孩子们的玩具以及一切没有用过的物品、过去的姻亲们的礼物、遗物和杂物。各种各样的东西和盒子。”[4](德里罗6)这些商品虽无生命,但它们却像有生命的人一样,霸占着空间,同人类争夺着这有限的空间,杰克深深感觉到物品这一自在而独立的个体对人的压抑和控制。所以他说道“为什么这些东西如此令人伤心呢?它们带着一种晦气、一种噩兆。”(6)这种晦气来自于物品本身,整个当代社会都充满着各种商品,人们生活在有实体的物的社会里,物的自在性和独立性让人感觉到压抑,它大规模的侵占者人的生存空间,为人所创造却与人对立,如果我们造物是因为他的使用价值,那么现在的物却不同了。“作为商品的产品的统一体不再同作为使用价值的产品的统一体相一致。”[5](卢卡奇150)而杰克已经深深体会到这种压抑和控制。
      二.超市商品赋予人的畸形“安全感”
      超市本身是一个购物的地方,人们走入其中主要是为了商品的使用价值,通过商品的使用价值人们可以物质上的满足。《白噪音》中,杰克一家逛超市的时候,并不是在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他们经常带回来一些多余的东西杰克更多是在超市中获得精神的满足。这种体会深刻地表现在他们一家去逛超市的过程中,德里罗这样描述杰克的感受:“突然我意识到周围沉重的气氛。自动门一会开,一会关,出其不意地发出吱吱嘎嘎的响声。颜色和气味似乎更加刺激。脚步滑动的声音夹杂着十几种别的噪音”(185)。超市中商品的压抑就像那十几种噪音,让人喘不过气来,让人处于商品的包围中不能自拔,人和商品已不分彼此,人的喜怒哀乐已经和商品分不开了。
      在小说中杰克和芭比特(Babette)生活苦闷时就会去逛超市。在超市中才能体会到安全感。德里罗这样描述格拉迪尼一家在超市中的情景:“这些熟悉的包装设计和生动的说明文字,巨大的体积,带有荧光闪彩售货标签的特价家庭用大包装货物,我们感到昌盛繁荣;这些产品给我们灵魂深处的安乐窝带来安全感和满足”(21)。这种畸形的安全感让杰克一家深深的陷入其中,当他困苦、彷徨时,当他不能摆脱自己精神上的空虚时,他就会到超市中来,在丰富繁杂的商品包围之下获得心灵上的充实,这样的安全感会让杰克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白噪音中充斥着物化的现象,杰克在超市琳琅的商品中寻求着心灵上的满足和充实,这样的满足和充实是他在繁杂的物品之外不能找到的,这样给杰克带来的异化使他自己也无法摆脱,让他在超市的包围中慢慢迷失自己,陶醉在这畸形“安全感”中。
      当代社会是一个物品极其丰富的物质世界,在浩瀚的商品世界中,人们不仅体会着商品带来的极大便利和空前的充实,也在种类和数目繁多、色彩缤纷的物质中体会着心理的满足感,就像杰克一样迷失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世界中。商品以其独具魅力的包装和高度的实用性挤压着像杰克一家的人们的生存空间,诠释着人类的生存状态,用商品来证明自己活着的状态是杰克一家生活的动力所在,也是他们生活的精神支柱。在文明的今天,这种畸形的“安全感”或许在唐·德里罗的《白噪音》显得尤为耀眼,更在诠释着人们的空虚和印证着人们精神上的“荒原”,这样的物化使人们一步步的丧失自我的主体性,慢慢沦为物质的“奴隶”,在物质的世界中埋没自我。
      参考文献:
      [1] 杨仁敬等著. 《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 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
      [2] Lentricchia, ,ed. New Essays on White Noise.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7.
      [3] [5] [6]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4] 唐德里罗著,朱叶译.《白噪音》.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刘鹏飞,男,河南汝阳人,研究生学历,现为河南黄河科技学院外语学院教师,一直从事英国文学等课程的教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推荐访问:中人 主体性 沦丧 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