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学习体会 > 正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外一篇)|人间四月芳菲尽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8-12-31 11:33:28 点击:

      二00三年四月。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听说著名教育家雷沛鸿先生的夫人、全国健康老人马清和先生因病住院,我特意买了一束康乃馨去看望她。   当我轻轻踏进病房,躺在床上的清和老人立即笑容满面,用细柔而动听的吴侬软语对我说:“小冰,你能来看我,我真是太欢喜、太高兴了!”
      我看着老人那清瘦而白皙的脸,急忙走近病床,轻轻握住她的手,向她传递我浓浓的关切和牵挂之情。老人的养子雷方方接过康乃馨,插进花瓶,放在一个小木柜顶上。洁白的病房里,粉红的康乃馨好像在微笑,在轻柔地祝福。雷方方和我聊了聊老人的病情,随后回去做晚饭,留下我和老人闲谈。
      幽静的病房里弥漫着淡淡的药香,且混合着消毒水的气味。我搬了一张凳子,坐在老人的床边,削了一只凤梨给她吃。老人一边吃,一边对我说:“你别担心,我没有别的毛病,只是近来胆结石折腾得我很难受。医院动员我做手术,将胆结石除掉,我就恢复健康了!”见我依然有些担忧,她又微笑着安慰我:“院长亲自为我主刀呢!”
      我知道老人素来身体健康,还被评为全国健康老人之一!这些年来,老人尽管年事已高,却依然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声音清亮,步履轻盈。平日里,老人除阅读《新华文摘》、《光明日报》等报刊外,还坚持用小楷手书孙思邈的“养生铭”,笔录自编的“经络锻炼与健身”等文章,送给亲朋好友,并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希望大家按摩穴位,防病健身……亲朋好友们常常为她的古道热肠而心存感激,并为她的健康长寿而惊叹!可她毕竟96岁了!一个遐龄老人,还能经受住手术的考验吗?我内心的忧虑不言而喻。
      聪慧的老人似乎洞察了我内心的忧虑,用双眼看着我,又仿佛眺望着遥远的地方,心平气和地说:“我当然珍爱生命,想活下去。我来做手术,就是想更好地活下去。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我相信医学的发达。听医院领导讲,他们所做的成功手术中,最高龄的病人是88岁,而我已经96岁了,万一手术失败,我不怪医院,不怪任何人。无论成功与否,我都可以为医院积累一些经验教训,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尽我的一份心力。”说到动情处,她轻轻叹息道:“人总是要归去的,就是活到100岁,也总有归去的一天呀!”
      我的心灵深深地震撼了!真想不到,老人在这最需要情感安慰,在这生命攸关的时刻,反而以如此大彻大悟的言语安慰我这忘年交。我开始相信:她可以平安地度过手术期,我们还可以像以往一样常常见面,讨论社会现象,交流阅读心得,彼此提醒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
      我曾经以老人为原型,写过一篇名为《老年的魅力》的文章。读者们都为她那种老当益壮,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而感动。后来我了解到,老人在垂暮之年,依然呕心沥血,不遗余力地协助雷沛鸿教育思想研究会整理、编校、出版《雷沛鸿文集》,我对她的敬重之情更深了1 1999年,我从鲁迅文学院学习归来,那时,她已经92岁了,却不顾年迈,决定撰写《风雨相依――回忆宾南先生》。这部书,她几乎写了一年的时间。有时一天写一二千字,有时一天写六七千字。此书出版后,凡是读过的人,无不为书中翔实的事例,真挚的情感,朴实的语言,深邃的哲理而感佩而激动!
      轻轻的脚步声打断了我的遐思与回忆。原来是老人的儿子回来了。看看天色不早,我忙起身告辞。我绝没有想到,这竟是我和她的诀别!
      我至今依然记得初次拜访老人的情景。那是一个初秋的下午,我的表姐黄珏问我是否愿意与她一起去看望一位文化老人,我欣然应允。然后,我们一起来到了老人的寓所。她的寓所气韵高雅,素洁清净,墙上悬挂着徐悲鸿、齐白石等书画名家的作品,几案上碧绿的君子兰与金黄的菊花交相辉映。我印象强烈的是,寒暄之后,老人特意带我们看她种在阳台的一株绿萝。那绿萝已沿着窗棂爬满整个窗台。微风吹来,绿萝随风摇曳,像无数绿色的精灵在随风起舞,又仿佛无数青翠的绿叶在歌唱。我们深深地被绿萝的生机、活力和神韵吸引住了!这时,老人就像一位十分得意而调皮的儿童,笑眯眯地望着我们,似乎在等待我们发现什么惊人的秘密。细心的我,追随着老人的眼神,终于发现,老人在绿萝的气根处,绑了许多白色的小玻璃瓶,且在每个瓶子里注满清水,那些白色的气根快活地将头伸进瓶中,正在满心欢喜地饮水呢……呵呵,怪不得这些绿萝长势喜人,蓬蓬勃勃,诗意盎然啊!原来,它们饿了,有新鲜的空气可以当餐;渴了,有瓶中的清水可以解乏……见我们发现了她的秘密,老人笑得更欢了!我和表姐也对老人如此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赞不绝口!
      这个美丽的秘密,使我和老人的距离迅速拉近了!是啊,人与人之间,心和心的距离,有时是那么遥远。就是朝夕相处的人之间,有时,心灵与心灵,也难免形同陌路,或是擦肩而过。而有的人,即使是萍水相逢,也能永驻心间,念念不忘。随后的交谈更加融洽,更加投机了。到分手的时候,我们都颇有些相见恨晚!
      渐渐地,我和老人的交往多起来。其实说交往,也就是我去看望她的次数多了,她也不时打电话和写信给我。于是,作为她的忘年交,我对她的身世和为人有了更多的了解。
      老人祖籍江苏常州孟河,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曾祖父马文植乃19世纪末期孟河四大名医之一,医德医术闻名全国,曾应诏到京城为那拉氏慈禧治病,因医术精湛,受到慈禧重赏。
      清和6个月时,父亲因家族矛盾不幸被害。孀居的祖母和母亲只得含辛茹苦,抚养她和胞兄马万里长大成人。马万里聪明过人,通过勤奋学习,终于以一枝国色天香的牡丹为上海美术学校校长刘海粟赏识,聘为该校教授,享誉江南,被称为书画篆刻艺林三绝,成为祖母和母亲的安慰。而她虽然与生俱来酷爱中医,却因幼年丧父,不得继承家业。幸运的是,哥哥马万里的人生志趣与爱国情怀一直影响着她。1920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江苏省立女子蚕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常州一家银行工作,薪水丰厚。1933年,这家银行开展社会调查,风华正茂的她主动请缨参与这项工作。在调查时,她发现太湖边,常州与无锡交界处,有个岛屿叫马迹山,山明水秀,风景如画,土地肥沃,民风淳朴,于是,萌动了开发马迹山的念头。而且,她还将自己的念头付诸行动,为开发马迹山做了许多工作。然而她的这一行动遭到了江苏省立教育学院院长的反对,不得不放弃。出乎意料的是,她的这番举动却赢得了当时在该院当教授的留美硕士雷沛鸿的欣赏和同情,他力邀她同去广西办教育,开发老百姓的智慧矿藏。
      她与雷沛鸿先生见面、交谈之后,为雷先生的人格魅力、渊博学识、高远理想所折服,毅然放弃开发马迹山的念头,离开繁华富庶的江南水乡,辞别慈母,不顾舟车劳累,从上海辗转至南京、广州,直至广西南宁,开始了与雷沛鸿先生风雨相依的漫漫人生路……
      雷沛鸿先生仙逝后,马清和过着俭朴的生活,十多年未添置过一件新衣裳,而雷沛鸿教育思想研究会成立,她却捐款数万元。她的学友,湘潭大学中文系教授刘业超,因生活清贫,无力出版他的 心血之作《现代文心》,她得知这一信息,慷慨解囊,资助其人民币一万余元,使其书顺利出版;广西原教育厅厅长、雷沛鸿教育思想研究会会长韦善美不幸罹难后,她含悲忍泪,筹款主编出版了《韦善美纪念文集》;不仅如此,她还一直关心青年学生的成长,多次为广西南宁沛鸿中学、沛鸿小学捐款,并将自己的藏书无偿捐赠给广西民族大学。
      与老人相识后,她的言行、情怀、举止就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使我感受到人类感情无限的能动力量,使我看到人类创造潜能的巨大力量!
      去医院看望老人的第二天,我接到通知去外地参加笔会。我没有想到的是,几天后回来,接到的是晴天霹雳:老人因术后肺部感染,已经驾鹤西去。从此人天渺渺,再也无缘相见!青山苍苍,邕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令人惊叹的是,老人窗台那株生机勃勃,诗意无限的绿萝,随着老人的离去,迅速枯萎,凋残了。如今,经过老人的窗前,再也看不到绿萝随风摇曳的美姿……这真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绝妙注解!
      陶渊明有诗云: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我虽然不是老人的亲戚,但是,作为她曾经的忘年交,有时翻阅她的遗文《风雨相依》,依然会心潮澎湃,依然觉得她似乎还在人间。而且,对我而言,自己喜爱和神交的人逝去,从此永远不能再相逢,永远不能再重复那些相见时的快乐时光,总是令我感觉特别忧伤,特别情郁于中,特别珍惜生活中那些有缘相遇、美好的人和事,也特别感觉生命的珍贵、脆弱与虚无!
      生命的意义何在?是真,是善,是美,更是爱,是光明,是温暖,是笑,是歌,是真诚的情义。我相信,在世界各地的老人的亲朋好友,都会因失去老人,心存一块难以弥补的空缺,同时,又会因她的精神永在而感恩于命运慷慨的馈赠。
      又是四月。人间四月芳菲尽。清和老人离开我们不知不觉已是八个年头过去了。时光的流逝是多么匆匆!八年后,我独立邕江之滨,面对流淌不息的江水,遥望江上的点点渔舟,默默出神。我想默默告慰老人的是:与您相识相知相交的时光是无穷宝贵而值得怀念的!您的情怀,您的人格魅力,您的理想和信念的光芒,永远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
      含笑九泉吧,清和老人!
      
      感受朴实与崇高
      
      2010年2月底,旧历年刚过,那种春天即将来临的望春心情就抬起头来。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虽然春节的节日气氛犹在,元宵节的热闹气氛也探头探脑将至,但是,作为一名作家,我已经在筹划新年的工作。恰在这时,我接到瑞康医院的邀请,为全国名老中医作传。初次洽谈之后,考虑到采访与写作的时间太紧,我婉言谢绝了。但是后来,医院再次来电话,再次诚挚相邀,我终于接受了他们的采写任务。
      这样,就有了后来与著名骨伤科专家韦贵康教授的见面、交流与沟通,有了采写他的机会。在采写的过程中,我渐渐感受到一位平民出身的骨伤科专家的朴实与崇高,感觉到采写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同时还感觉到他的人生经历对人的启迪与激励。
      初识韦教授,是在以他名字命名的“贵康国际健康会所”。那一天,与韦教授通电话,他告诉我,他正在医院专家门诊上班。为了不打扰他的正常工作秩序,也为了便于我们初次采访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我们相约晚上八点在“会所”见面。晚饭后,我准时前往见面地点,意想不到,与韦教授在电梯里相遇。因为电梯的内墙上张贴着韦教授给患者进行手法治疗的照片,我一眼就认出眼前和蔼可亲、眼神里透着智慧光芒的长者就是我即将采访的主人翁。我主动与他打了招呼,作了自我介绍。他热情地将我迎接到他的办公室。办公室虽然不大,但里面有书柜、办公桌、电脑、椅子、沙发等办公用具,还有他被聘请为世界手法医学主席的职务牌等。他招呼我在沙发上落座。―会儿,他的学术继承人刘建航先生进来给我们泡了茶。经韦教授介绍,我得知年轻的刘建航已经是一位崭露头角的骨科专家!泡完茶,刘建航轻轻走出了办公室。办公室幽静下来。我们的第一次采访正式开始了。在近两个小时的交谈中,基本上是我提问,韦教授用亲切、平和的声音给我介绍他的生平、家庭、事业与追求。那天晚上,结束访谈的时候,他还送给我一些他编撰的书籍、别人曾经采写过他的一些文章,如《中国手法诊治大全》、《脊柱与四肢诊治手法》、《脊柱相关疾病与手法治疗》、《医海扬帆》、《杏林丰碑》、《韦贵康:是广西的,也是世界的》等,这些书籍和资料,对我来说,就像丰富的矿藏,使我能够从更多的侧面了解他,为我后来的写作提供了许多帮助。就是从这次采访开始,我渐渐了解到韦教授那苦涩的童年,坎坎坷坷的中学时代,梦想成真的大学时光……我渐渐地对这位出生于贫困家庭,从穷山沟飞出来的骨伤科专家充满了敬佩之情!
      当然,仅凭这些,对一本传记的写作来说显然是不够的。我必须掌握更多的第一手材料,必须有更多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我写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我笔下的人物才会有血有肉、生动传神、真实可信。
      于是,一次又一次,我不畏辛劳,去到韦教授的诊室,看他如何给病人诊断,施展手法治疗,并采访他的学生和他诊治的病人。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在他诊治的病人中,有一位来自广东廉江的病人。这位病人姓周,是广东省廉江市劳动保障局的办公室主任,因为长年写材料,患颈痛症已经九年,两下肢痿症行走不稳五年。他去过广东省的一些大医院,这些医院都建议他动手术。而他在医院工作的一位亲戚,觉得动手术一是太危险,二是医药费太昂贵,坚决反对他动手术。于是,他来到与广东省临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希望能够找到一家医院,不用开刀,就能治好自己的病。无奈的是,好几家大医院的医生还是建议他动手术。就在他几乎绝望的时候,有一天,他百无聊赖地打开电视,看到中央电视台第4频道正在播放韦教授给病人诊治脊柱相关疾病的节目。他感觉自己似乎绝处逢生,找到了希望。于是,他经过多方打听,来到韦教授的诊室,请求韦教授给他手法治疗。韦教授认真阅读了他的有关病历资料,检查了他的病情,确定采用手法治疗、颈椎牵引加药物治疗的方案为他治病。在韦教授的精心治疗下,一星期后,这位姓周的病人,已经可以和朋友在饭后逛街两个多小时。重新享受到生活乐趣的周先生,对韦教授充满了感激之睛,说是要好好感谢韦教授。而韦教授―边不停地为病人手法治疗,―边对他说:“我是一名医生,治好你的病,是我的分内之事,不必感谢。”这专注的敬业精神,这朴实无华的语言,令在场的我,感受到一位骨伤科专家崇高的精神。
      在进一步采访中,我登门拜访了韦教授的家。那一天,走进他的家门,我的目光深深地被门口墙壁上木框、铜质,做工精美的福寿二字吸引住了。稍稍往里走,宽大的客厅里,迎面摆着一根雕茶几。那根雕,底座彷如盘根错节的莲藕,莲藕上方托着一片肥肥的荷叶,荷叶旁边还高高立着一枝 莲蓬。刹那间,根雕与周敦颐的《爱莲说》在我的脑海里交错闪现。我又打量着客厅,发现客厅的墙壁上,悬挂着金箔制作的唐朝著名画家韩混的《五牛图》;湘绣制作的《花开富贵》牡丹图;檀香木制作的《千禧龙腾》等挂匾。电视墙两侧则悬挂着装裱精美的书法作品。电视墙下方的茶几上摆放的,除了一樽做工考究、题着“满载而归”字样的拓荒牛铜雕,还有托着寿桃的老寿星,景德镇的瓷器等。一系列的视觉冲击,不由让人强烈地感觉到一股中国传统文化的馨香沁人肺腑而来。
      在我们交谈的过程中,他贤惠的妻子胡贞德女士,一会儿给我们拿上一罐饮料,一会儿给我们削上―个苹果。她的脸上始终带着亲切的微笑。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她虽然言语不多,但很轻柔,很温婉,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期间,他们的孙子韦骅昕出来倒水喝,很乖巧地听从爷爷奶奶的吩咐叫我阿姨好。他们告诉我,在奶奶的教导下,九岁的韦骅听已经能背上千首古诗了。“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国传统家庭安身立命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个家庭中灿然若见。这一切,无疑与韦教授的影响密不可分。
      我对韦教授的了解更多了。于是,我向他提出,想去他的老家宾阳县高田乡新阳村看看,感受感受他童年时生活的环境。韦教授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一天,恰逢他的堂兄韦贵宝先生八十大寿,他便邀请我和他一起回去拜寿。我买了一些礼物,欣然与他前往。他的堂兄已经退休,住在老家的―个小镇上。家里已经起了一座三层的小洋楼。生活看起来过得很滋润。那一天,来祝寿的人有六七桌之多。韦贵宝先生高大而魁梧,有书卷气。尽管是八十岁的人了,精神却很矍铄,眼睛也很有神。我知道他曾经资助过自己的堂弟韦教授。饭后,当他带领我等去韦教授出生的祖屋采风时,我趁机采访了他。从他那里,我进一步了解到韦教授幼年丧父不丧志,依靠寡母和亲人的资助上学,以及学生时代勤工俭学的情况……我深深感觉到,韦教授的一生,真的称得上“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祖屋四围的山上长满青青的毛竹。韦教授深情地抚摸着路边青翠的毛竹,轻声告诉我,他对这些毛竹特别有感情,因为满山满岭的毛竹间曾经时常活跃着母亲辛劳的身影。曾经多少次,他陪着母亲走进竹林,砍下毛竹,将毛竹运回家编织竹筐竹箩,母亲用卖筐卖箩的钱养活他和妹妹,还用卖筐卖箩的钱送他上学读书……采访回来,随韦教授等人走在那崎岖、弯曲的羊肠小道上,我的脑海里像放电影一般,闪现出一幅幅难以磨灭的画面。这些画面上有一个小小少年,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爱惜母亲做的布鞋,每天清晨,早早地起床,简单地吃点早餐,穿上母亲做的布鞋,在母亲慈爱的目光中走出家门,走到山坳口,看不见母亲的身影时,马上将布鞋包好,放入书包,然后撒开双腿,沿着崎岖的山路,向学校飞奔。清晨,山路两边的毛竹随风摇曳,发出簌簌的声响,像是母亲的叮咛。少年奔跑时,竹叶间有时还会洒下颗颗露珠,又像母亲流下的泪珠。下午放学,毛竹亭亭玉立在山头、在路边,又像母亲在望穿秋水等待爱儿归来。少年在弯弯的山路上跑啊跑,跑过一座又一座山坳。跑过夏天,跑过秋天,跑过冬天,又跑过春天。春天来临时,山涧旁的木棉树上开满火红的木棉花,小鸟在密林里唱着动人的歌。到了秋天,山弄里的稻谷熟了,像在层层叠叠的青峰间铺上了金黄的锦绣。在年复一年的奔跑中,少年不但领略了山里一年四季阴晴寒暑的变化,也看到过山鹰在天空静静盘旋。就这样,少年对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增。随着年龄增长,少年决心排除万难,好好读书,用科学文化给自己的理想插上翅膀,然后像矫健的山鹰飞出山外,去享受搏击长空的乐趣。这位少年,就是小学和中学时代的韦教授。当画面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散,我的眼睛湿润了。
      那一天,令我感慨万千的还有,在寿宴即将结束的时候,村里有一位老人,手腕疼,来到韦贵宝家,看到韦教授,便请他帮看看。韦教授二话不说,立即放下碗筷,笑着请他将手搁在饭桌上,帮他把脉看病,还掏出纸和笔帮他开方,叮嘱他一些注意事项,对他耐心细致得不得了。看完病,老人千恩万谢地走了。韦教授这才拿起筷子,继续吃饭。
      后来,我还与韦教授一起去过他曾经读书的小学、中学等地方。每到一处,听他娓娓深情地谈起闩己的老师、同学与校园,我总是被他那真诚、质朴的情感而感动。诗人艾青曾经说过:“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常饱含泪水,那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那么深沉。”人类的情感,总是有共通共鸣的地方,我始终认为,一个爱家,爱故乡的人,才会爱祖国,爱全人类。在采访的过程中,从韦教授的身上,我更加印证了自己的这种认识。我为这种印证而高兴和喜悦。
      在传记的写作进人尾声的时候,澳大利亚自然医学院创办人彼特・谢伍教授来到了中国,来到了广西首府南宁。在韦教授与他的爱子韦坚的帮助下,我采访了彼特教授。彼特教授身材高大挺拔,剑眉下一双微微凹陷的眼睛,充满智慧而和善的光芒;宽阔的脸庞上,露着亲切温暖的微笑。这位洋教授还是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理工大学博士论文评审员。在一个多小时愉快的采访中,他对韦教授的医术、医德、人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采访结束之际,他竖起大拇指,微笑着对我说,韦教授的医术有神奇而独到的地方,令他敬佩。同时,在与韦教授二十多年的友谊中,他诚实、友善、信守承诺的品行,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是他愿意与他交朋友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韦教授曾经和我谈到他为人处世的一些准则,如:人生理念要正确,名利要自然,人缘要包容,同时,要耐得寂寞,学习要刻苦,面对困境要突围,办事要成功,冲突要冷解,纠缠要择期化解,工作要高调,生活要低调。我觉得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这些经验之谈,给我很大的人生启迪。
      时光如白驹过隙。当我每天忙着采访、忙着写作的时候,春天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溜过去了。虽然,这一个春天,我来不及到郊外去踏青,感受春天树木吐翠、新枝萌发、欣欣向荣的景象,也无缘去听取山泉叮咚、潺潺流淌的美妙清音,甚至连窗外啁啾的鸟儿,我也无暇多看它们两眼……同时,我还失去了节假日的概念,婉谢了朋友相聚的邀请,以及电影电视各种娱乐活动的召唤。但是,当初夏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我终于完成了传记的写作,我的内心依然无限欣慰,无限喜悦,无限充实和惬意。

    推荐访问:人间 芳菲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