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学习体会 > 正文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是谁提出的_大学体育教师隐性知识与运动项目开发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2 04:43:22 点击:

      摘要: 本文从隐性知识的概念、生成与获得入手分析大学体育教师隐性知识的有关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分析运动项目开发成功的本源在于重视隐性知识生成与获得的机理,探讨对运动项目开发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大学体育教师 隐性知识 运动项目开发
      1.隐性知识
      1.1隐性知识的概念
      隐性知识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年在其《人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字、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为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他把前者称为明确知识(explicit knowledge)或显性知识,后者被称为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随后,隐性知识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发表他们对隐性知识的不同看法。比如,安德森认为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属于隐性知识,是指如何去做某事、操作的实践的知识,存在于一个人的意识领域之外。
      1.2大学隐性知识
      大学隐性知识是指大学具有的与其他组织相区别的最本质的、无法表达的、其他组织很难模仿的、由生活在组织的物质或个体来表现的,并对个体产生使其具有区别于其他组织个体的内涵的特征,既包括被大学利用的个体隐性知识与团队的隐性知识,又包括只有大学才具有的区别于其他组织的大学文化、惯例、规则等。隐性知识是一切知识之源,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知识创新的过程。隐性知识提示我们在人才培养、科学探索中不能局限于显性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强调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获得。
      2.大学体育教师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获得
      2.1大学体育教师隐性知识的生成
      对于隐性知识的生成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认知的无意识、社会结构、惧怕权威。认知心理学家A·瑞博于20世纪60年代专注人类概念的形成和知识获得的研究。其提出了隐性知识与内隐学习的联系,并认为内隐学习的两个特点与隐性知识有关,隐性知识的存在是因为内隐学习的存在,是人类“认知的无意识”现象的存在。社会心理学家、组织行为学家斑玛德认为,社会结构对隐性知识的生成有一定的影响。如果说瑞博和斑玛德分别是从“认知的无意识、内隐学习”与“社会结构”的角度分析影响隐性知识的生成的话,那么“惧怕权威”则是从知识标准的角度对其进行论述的。当体育教师缺乏对知识发现的信心,或不熟悉“知识权威”的陈述语言,或自己发现新知识不会表述,或会表述但是惧怕权威嘲笑或屈服于权威的时候,不敢说真话,体育教师的真实经验、灵感、顿悟等就无法表述出来,致使体育教师的个人知识仍然停留在隐性知识的状态中。
      2.2大学体育教师隐性知识的获得
      隐性知识的获得需要经过特定的过程。野中郁次认为,隐性知识的获取实质上是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过程,其显形化需要经过4种不同的知识转换模式:(1)潜移默化——隐性知识向新隐性知识的转化;(2)外部明示——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3)汇总组合——显性知识向新显性知识的转化;(4)内部升华——显性知识向其他人的隐性知识的转化。
      潜移默化是体育教师间、师生间共享隐性知识的过程,其强调隐性知识的获取必须通过共同的活动来进行;潜移默化得以实施的最佳模式是“师傅带徒弟”模式或称“导师制”。外部显示是体育教师隐性知识转化为可理解知识的过程,隐性知识外显的过程也是知识创新的过程,也就是运动项目开发的过程。内部升华是指新创造的显性知识转化为其他人的隐性知识,其他人把隐性知识应用到体育工作中,并创造新的隐性知识。总之,体育教师的隐性知识分为潜移默化、外部明示、内部升华、汇总组合四个阶段。
      3.大学体育教师隐性知识对运动项目开发的影响
      运动项目分显性运动项目和隐性运动项目,运动项目开发就是开发隐性运动项目,以竞技篮球运动项目开发为例。据资料显示,篮球运动源于美国,产生于美国基督教青年创办的学校里。1891年12月25日,该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James Nesmith)博士设计并发明了篮球游戏。最早的篮球的篮筐是使用装桃子的竹筐,悬挂在健身房两侧的栏杆上,离地面10英尺,用足球作比赛用球……为了防止粗野动作和抱球跑等现象出现,1892年由奈史密斯编写了《青年会篮球规则》,内容归纳为五项原则十三条规则。随着篮球游戏的发展演变,规则也不断地修改变化,篮球运动从游戏逐渐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然而篮球和其他竞技运动项目一样,我们应该追溯篮球运动的发展历程,追寻其本源,即篮球游戏最早的时候是用足球作比赛用球的,也即师生们通过足球运动的潜移默化将足球运动的隐性知识向篮球隐性知识的转化;再通过外部明示,即篮球隐性知识向篮球显性知识的转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参与人数的增多,素质的提高,助长了竞争的激烈,技术日臻完美,战术日趋复杂,规则也日益严密,即汇总组合:篮球显性知识向更高篮球显性知识的转化,使得篮球发展成为规范化、程式化的竞技运动项目。踢足球主要用脚,打篮球主要用手,足球篮球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实施往往是通过足球运动的知识、规则等或一定的情景,慢慢地产生、积累篮球运动的隐性知识、隐性技战术和隐性规则的,通过师生之间或其他人之间若干时间密切的合作发展出篮球游戏的。最后,竞技篮球的显性知识经过内部升华,竞技篮球显性知识又向其他的隐性知识、隐性运动项目转化,如NBA篮球的出现。
      大学体育教师在进入体育学术领域的过程中,会接触到两种主要的隐性知识。一种是从体育学术领域的长期经验中产生的隐性知识,这是一种实在的、几乎是下意识的知识,是该领域的精英完全掌握的能力,另一种隐性知识是大学体育教师在研究期间的科研实践中获得的,如直觉力、想象力、研究技巧、合作能力等。这些隐性知识是新团体同化的重要内容,个体从中获得隐性知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便于师生的隐性知识达到共享,具体表现为在体育教师教学生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默契,体育教师在认识方面的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通过潜移默化,渐渐被学生接受,甚至学生自己还不知道,从而达到体育教师认识方面的隐性知识与学生认识方面的隐性知识有很大的雷同,即一种隐性知识的共享,从而使隐性知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外部显示,体育教师隐性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可理解的新知识的过程。同样,运动项目隐性知识外显的过程就是运动项目开发的过程。   4.建议
      笔者认为,开发能力也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来源于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获得。我国大学体育教师缺乏一种科研与开发、知识创新的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获得的渠道。根据隐性知识生成与获得及其竞技篮球运动项目开发的成功经验,笔者对大学体育教师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获得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要重视科研与开发同时要善于发现和总结
      大学体育老师只有自己是研究开发者,才能了解该领域的学术前沿,才能懂得学术的标准与规则,同时在这种情况下才能使他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发生转化。当他们与学生交流的时候,会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吸取到体育教师关于体育科研与开发方面的隐性知识经验,使学生理解、把握,从而获得隐性知识并转化为他自己的知识;大学体育教师更应该“诱导”学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便于其隐性知识、隐性能力等的形成。反过来,学生获得的隐性知识、隐性能力转化成显性知识对体育教师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总结。
      4.2要加强学校内部的交流与合作
      加强学校内部的交流与合作,便于体育教师从别的教师身上汲取营养,便于他们之间不同观点的交流,不仅有利于本学科教师的交流,而且便于体育教师向更多不同学科的教师学习,进而有利于隐性知识互动、共享。笔者认为要培养大学体育教师的开发能力,就要完善学校内部的培训制度、科研体制,营造一种教师间、师生间进行研讨的氛围,各大学结合自身条件或创造一定条件促使学校内部的交流与合作。如将有创意的论文进行交流,举办专题讲座,不同学科教师联合科研开发等。
      4.3要加强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隐性知识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中,具有文化性与情景性,是很难移植的。开发、创新来源于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交流与冲突,一所高校的隐性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企业的发展需要新鲜的血液,需要保持开发、创新的能力。只有通过校企之间的不断交流与合作,隐性知识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对本校的体育教师的培养更为有利。
      参考文献:
      [1]赵士英,洪晓楠.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辩证关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0):20-33.
      [2]方华,张淑华,等.论隐性知识[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7-32.
      [3]胡小浪,等.知识管理是体育教学研究的新视角[J].南昌高专学报,2006,(5):79-80.
      [4]廖泉文,樊建芳.组织中隐性知识管理[J].经济与管理,2003,(12).
      [5]张民选.隐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显现可能[J].全球教育展望,2003,(8):15-21.
      [6]周静.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探索[J].价值工程,2011,(6),255-256.

    推荐访问:隐性 运动项目 体育教师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