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心情短语 > 正文

    巾帼不让须眉的长孙氏 长孙氏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05 04:39:18 点击:

       自古帝王爱江山更爱美人,多少英豪为此失国,也由此有了红颜祸水之说。不过,这似乎不大适用于长孙皇后。当直言敢谏的魏征触犯“龙颜”,逼得唐太宗回到后宫恨声地说要杀人时,长孙皇后并未谄媚拱火,而是悄然退下,穿上节庆时才穿的朝服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下才敢直言。现在魏征直谏,正说明陛下圣明啊,我怎么能不庆贺呢?”如此深明大义,成为历史上的佳话。也让长孙一姓进入了历史的视野。

       长孙姓源出有二:
       一、出自北魏皇室,为拓跋氏所改。北魏道武帝拓跋圭的曾祖父拓跋郁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沙莫雄为南部大人,号拓跋氏;小儿子什翼健――就是拓跋圭的祖父。拓跋圭建立北魏称帝后,因沙莫雄是曾祖父的儿子,就赐他的儿子嵩为长孙氏。长孙嵩后来位至太尉,封为北平王;他的侄子长孙道生屡建战功,位至宰相,封为上党王。孝文帝时,以拓跋姓为魏朝皇族宗室之长门,故改姓为长孙氏。长孙姓宗祠通用联“源自长门,望出济阳”,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二、北魏之前已有长孙氏。据《汉书・艺文志》和《孝经》上记载有长孙顺所作《长孙氏说》二篇,这说明西汉时期已有长孙氏。按照这种说法,长孙氏的得姓历史在2000年上下。长孙氏后人尊长孙顺为长孙姓氏的得姓始祖。
       长孙姓氏有个非常著名的堂号――霹雳堂。这个堂号来源于长孙晟。《隋书・长孙晟列传》中记载他“性通敏,略涉书记,善弹工射,矫捷过人”。北周时崇尚武功,贵族子弟交游皆以武艺相夸相敬,每次共同驰射,同辈皆在长孙晟之下。长孙晟十八岁时为司卫上士。起初没有名气,别人也不知其才能,唯杨坚一见,深赞其异才,携其手并对人说:“长孙郎武艺逸群,适与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将,非此子邪?”突厥南侵,他向皇帝口陈形势,手画山川,定其虚实,了如指掌,拜车骑将军兼受降使者。突厥怕他,听到他的弓声,说是霹雳,故长孙氏的堂号有“霹雳堂”之称。
       在《北史・长孙晟传》还记载了长孙晟“一箭双雕”的壮举。
       北周为了安定北方的少数民族突厥人,决定把一位公主嫁给突厥王沙钵略可汗。为了安全起见,派长孙晟率领一批将士护送公主前往突厥。沙钵略可汗大摆酒宴。北周曾先后派数十名倒使者前往,但沙钵略可汗多轻视不理,独喜爱长孙晟,并常与长孙晟游猎,以至长孙晟留住其处竟达一年之久。一次出游,遇二雕飞而争肉,沙钵略可汗给长孙晟两枝箭,“请射取之”。长孙晟驰马而奔,正遇双雕相攫,遂一箭而贯双雕。沙钵略可汗大喜,命诸子弟贵人皆与长孙晟亲近,学习其射箭的本事。
       当时沙钵略可汗之弟处罗侯甚得众心,结果遭到沙钵略可汗的猜忌,处罗侯便暗中托心腹之人与长孙晟结盟。从此,长孙晟在突厥乘游猎之机,察知突厥山川形势及部众强弱。长孙晟归来后,杨坚已为北周丞相,长孙晟便将突厥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了杨坚。
       长孙晟一生同突厥交往达20余年,虽未指挥过大的作战,但凭其出众的谋略,为分化瓦解突厥,保持隋朝北境安宁,促进民族融合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一个强大的突厥帝国,从根本上就是毁于长孙晟之手。
       长孙晟生四儿一女,其中小女儿为文章开头提到的文德顺圣皇后。即长孙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妻子。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此诗名曰《春游曲》,诗中的宫妃骄傲地认为,桃花之所以红艳是因为“偷”得了她的“面色”,嫩柳之所以翩然是“学”得了她的“腰身”……这个宫妃就是大名鼎鼎的长孙皇后。长孙皇后病逝,太宗依爱妻因山为陵的遗言,将其埋葬在九�山。皇后入葬元宫后,太宗做了两件前所未有之事:
       一、他在元宫外的栈道上修建了起舍,命宫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这种对已逝之人却供养如生的例子极其少见,几乎为太宗首创。
       二、他又在宫中建起了层观,终日眺望昭陵――这可是违背礼教传统的做法,但唐太宗这样做,可见长孙皇后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如前文所提,她不但没有亡国,反而是唐太宗的得力助手。如果为创造“贞观之治”的历史人物发勋章,长孙皇后得到的肯定是最大的勋章。长孙氏是鲜卑族人,自幼精通文史,父亲在隋朝当过官。唐朝初年,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为争夺皇位,发生了激烈的争斗。李建成一伙常在唐高祖李渊面前陷害李世民,企图借刀杀人。高祖听信了他们疑忌甚至憎恶李世民。长孙氏“孝事高祖,谨承诸妃”,在险恶的形势下勉力排解高祖对李世民的嫌猜。到了李世民决定发动“玄武门之变”的紧急关头,长孙氏又挺身而出,亲自激励士气,促成了事变成功,李世民由此登上帝位。
       长孙氏贵为皇后,却“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实在难能可贵。唐太宗善于纳谏的政举,也得益于长孙皇后的良言劝导。封建社会后妃之间争宠竞幸,互相残害的劣迹屡见不鲜,而长孙皇后却能体恤、爱护妃嫔。她对妃嫔生的子女“慈爱逾于己生”,妃嫔害了病,她甚至把自己正在服用的药送去,因而“宫中无不爱戴”。长孙皇后去世时,唐太宗非常悲痛,感到从此“失一良佐”。
       如今,长孙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古代,长孙姓早期在西北地区居住。鲜卑族南下前,主要居住在山西大同,南下后主要以洛阳为长孙氏集聚地。后向东发展,在山东与河南交界处的豫东地区形成望族,以济阳郡为郡望。而宋代以后史籍中已很少见到长孙氏。当代长孙姓氏叫得响的名人并不多,但这并不妨碍历史上那些熠熠发光的名字,为长孙一姓添加的光芒与传奇色彩。(责编:孙达)

    推荐访问:长孙 须眉 巾帼 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