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心情短语 > 正文

    [陪读种种] 陪读是一种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13 04:24:46 点击:

       陪读,可算得是熟悉的陌生事了。熟悉,因为他由来已久;陌生,则因为它有变异而无常态。    古人陪读,为士子所艳称的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但能否读进去却大可怀疑。唐人小说《李姓传》、明人传奇《绣襦记》里的郑元和就因李亚仙陪读而不能潜心于书本,害得李亚仙剔目自毁。尽管在文学创作中将此推向极端,但也示人以“红袖添香”的陪读似喜实悲。古人的陪读,还有陪冲龄即位的小皇帝或髫年储君读书的,作陪者是宗室子弟,虽年幼却犹知尊卑,不免战战兢兢,当然是苦差使,此后更可能因而卷入宫廷政治斗争,祸福难料。这种陪读,古人身历者既少,距离当代又远,今人自无须体察其中况味,不似红袖陪读尚有人羡。
       曾经成为一时话题的出国留学生家属陪读,在20年前腾于众口。王周生女士的小说《陪读夫人》展示了在异国他乡所感受到的东西方文化思想的歧异,至少是为陪读生活的艰辛步履留下了雪泥鸿爪,成为陪读景象的写照。国外陪读的景象消失之后,国内陪读又盛于一时。新华社的一条电讯(《新民晚报》. 2004年2月2日:第5版)说,湖北黄石二中(省重点中学)对面的柯尔山新村里租住着由该校学生与家长组成的400多个陪读家庭,这个村也就被称作“陪读村”。校外租房居住的陪读家庭,在大城市也有,尤以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得家长之陪者为多。家长不放心,学生得到依赖性照料,是其明显特点;这类陪读都不愁生计,是不消说的,与昔年域外陪读的艰辛不能相提并论。
       但已往的域外陪读,如今的国内陪读,有一个共同点:往陪者陪,就读者读;读则自读,决不以陪为读。令人惊诧的是还有一类陪读:陪者读,“读”者则作陪,陪与读易位,学籍列入研究生院的“读”者假手于陪者获取“高学历”。这种现象,媒体称之为“陪领导读书”。陪者何人?乃是领导干部的秘书。其相应职事是:完成校方布置的各类作业,归纳整理闭卷考试的复习提纲,应付开卷和半开卷的考试,撰写论文,如此等等,名曰秘书,倒是不秘而书。一个人读研,两个人出差,学费、差旅费(还有请客送礼费用吧)自有公款支付。就秘书而言,实在是专职于读,何“陪”之有?说“助读”吧,亦未见其确,因为他已成“读”的主体,何可言“助”?倘改称“代读”,庶几近之。可是,许多事情是无法请人代庖的。比方说,肚子俄了,只能自己吃饭;生病了,只能自己接受治疗。读书,难道可以让他人读而一如己读么?安排秘书代读的人,未尝不知此理,只不过不想用功而又欲猎取“高学历”,于是设此陪读之法,而“后起之‘秀’”只是效尤罢了。
       种种陪读,尽管互有区别,但大抵可归于陪者自陪、读者自读,陪与读了了分明;唯独“陪领导读书”则是陪者读、读者陪,虽亦了了分明,却名实颠倒。其所以然者何?盖一旦与腐败攀上了亲,陪读也就异化了。种种陪读,前几项大抵会自生自灭,不足为虑;唯独最末一项,人们既未能料其自生,亦无从望其自灭,须与腐败同治。

    推荐访问:陪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