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心情短语 > 正文

    [痞而不坏,傻而不愚]痞妃傻王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8 04:32:27 点击:

      摘要:“王二”是王小波笔下的主要人物形象,既无正貌,亦无正言正行,“王二”们痞而不坏,傻而不愚,有一种特立独行的人性魅力。   关键词:王二 痞子 善良 睿智
      
      在王小波的小说里,常常出现一个叫“王二”的人物形象,《黄金时代》里有王二,《三十而立》里有王二,《我的阴阳两界》里有王二,《革命时期的爱情》里有王二,《似水流年》里有王二,《万寿寺》里有王二,《红拂夜奔》里有王二,《寻找无双》里有王二,《2010》里有王二……“王二”形象贯穿于王小波不同的作品中,构成了一个系列,是王小波小说主要人物的象征符号。此I--与彼王二虽然不是同一个人,却有着一脉相承的特性,相似的气质:既无正貌,亦无正言正行。外形委琐、行为怪异、有些幽默感、有些小智慧,与“沉默的大多数”形成巨大的反差。王小波的杂文名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里面写到一位“猪兄”,不接受人的安排,喜欢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过自己的日子。当指导员带了二十几个人,拿手枪、火枪要兜捕它时,它又以超人的智慧潇洒地出逃。王小波非常欣赏那只猪“特立独行”的派头,敬佩它敢于无视生活的设置。“王二”就是王小波念念不忘的这只猪,在小说里,王二们把这只猪的特质演绎得淋漓尽致、精彩逼人。
      
      痞相傻气,貌似“流氓”“小神经”
      
      王二们长得都不是很“规矩”,痞相傻气,貌似“流氓”、“小神经”,很难让人想象他们也是中国古代最具正气的“士”的后代。《黄金时代》的王二“面色焦黄,嘴唇干裂。上面沾了碎纸和烟丝,头发乱如败棕,身穿一件破军衣,上面好多破洞都是橡胶粘上的,跷着二郎腿;坐在木板床上,完全是一副流氓相”;《革命时期的爱情》里的王二“才过二十岁,就长了连鬓胡子,脸上爬满了皱纹,但一根横的也没有,全是竖着的,自然卷的头发。面色黝黑,脸上疙疙瘩瘩,脸相极凶,想笑都笑不出,还有两片擀了毡的黑眉毛”;《我的阴阳两界》中的王二,长了一嘴络腮胡子,满嘴都是操你妈,活像一个老土匪。当了电气工程师后,经常不理发,不刮脸,脸相极凶,吃相难看,被人称为“小神经”;《红拂夜奔》的王二,头发白了一半而且瘦干干,一脸褶子,满脸苦相,两腮尖尖,外表萎靡,呆头呆脑。王小波笔下的王二,大都为知识分子,中国知识分子历来都有一种高姿态的道德理想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强烈的身份感使古今的文人用尽各种方法来装点自己的脸面,“温文尔雅、文质彬彬”成为人们所熟悉和认同的知识分子形象脸谱。然而,王小波却彻底抛开知识分子头顶上的光环,极力渲染人物的痞相、傻气和委琐,颠覆知识分子的冠冕堂皇,非主流的外形对主流意识进行嘲弄,同时也折射出时代的荒谬及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创造了在充满障碍、荒谬、变异暖昧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崭新怪异形象。
      王二们不但长相不规矩,言行表现也是“劣迹斑斑”:《黄金时代》的王二,没有迎合“革命形势”需要去战天斗地,反而用“义气”、“友谊”的话语形式引导陈清扬和他发生关系;《三十而立》的王二读小学时常搞恶作剧、打群架、交异性朋友、逃学;初中打书包仗;即使当了大学教师、生物室主任,灵魂深处的劣根性也时有发作。在早上教师会上,校长布置工作时,在不到一刻钟的工夫里,王二居然往地下出溜了三回,被校长喝令站起来问话,他又“不正经”地禀报:“报告校长,老婆打我”,“报告校长,我为了学校荣誉,奋起抗暴,大打出手,大败我老婆,没给学校丢脸!”气得校长面皮发紫。《2010》中王二的数学老师在上课时让大家讲故事,王二讲了个下流笑话,数学老师听了吐了血,后来就死掉了。有个得数盲症的部长隔三差五到王二的技术部来一本正经地教育王二,王二表面上虚心接受,非常感激部长的教育,然后搂住部长给他个Kiss,借机把鼻涕抹到他脸上。王二们的无厘头、不正经消解了特定历史年代中所谓的“崇高”、“严肃”,那些原来看上去天经地义不容辩驳的事情在他面前不堪一击轰然倒塌。
      
      善良窖智,实乃世内高人
      
      王二们顽皮滑稽,常搞恶作剧,具有一种“痞”味,而这样的“痞”并不表现为道德上的邪恶,或品性上的卑鄙、顽劣,他们与传统意义上的“痞子”有着本质的不同。关于“痞子”这一符码的指向,文学作品中主要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痞子,与中国传统话语中的原意比较接近,指一种边缘人物,他们以无道德为道德,以无秩序为秩序,以牟取个人和小集团利益为核心,或以堂皇名义欺诈,或赤裸裸以卑劣下流的手段巧取豪夺,只问目的而不择手段,泯灭了一切道德良知和羞耻感,是些名正言顺的卑鄙小人。第二种是文化学意义上的痞子,它是指一种人生态度或人生哲学。王小波笔下人物的“痞”,主要是指第二种意义。王二们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观,向往美和自由,崇拜智慧,独特的追求使他们和所处的无趣、无智的世界格格不入。从作品中我们也可看到,他们常常被视为“流氓”、“小神经”、“怪物”,事实上,无论他们多痞、多癫、多狂,多果,都与“伤天害理”、“穷凶极恶”、“虚伪狡诈”沾不上边,相反,在玩世不恭、不正经行为的背面,他们有着常人没有的善良和真诚;在嬉皮笑脸、夸张怪诞之中有着常人没有的清醒和睿智。
      《黄金时代》的王二,十足的流氓相,其实有着一颗非常善良之心。牛圈有一条大白牛被毒蛇咬过,受了伤,王二坚决不给拉去犁田,还因此和三闷儿打起来;每次王二喂猪,猪食里的糠比平时多三倍。对牛和猪尚且能够如此,其善良本性可见一斑,而《黄金时代》所谓的革命群众、直接管理群众的队长、团长、政委、军代表等等,却以造谣、污蔑为能事,公报私仇、随心所欲地给人小鞋穿,满口道德理想,其实是满肚子男盗女娼。为了发泄他们内心深处隐藏着的不可告人的欲望,搞批斗、审材料;为了读到“搞破鞋”的最具体的情节,领导专门给当事人放假让他们专心写材料。外在行为的中规中矩与内在本质的“犯规”形成错位,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在荒谬的历史时代被颠倒。《万寿寺》中从事历史学研究工作的王二,是个心灵手巧的热心人。还在读大学时,就主动帮同宿舍的同学修好了一副断了腿的眼镜。念研究生时,就常常背着工具袋给系里修东西,系里的每件仪器他都修过。所在单位万寿寺的下水道被堵,厕所垃圾弥漫,忍受不了现状的王二一而再,再而三执意要亲手疏理,虽遭领导的责备、同事的不解、老婆的刁难仍不罢休。在周围人看来,王二就是一个疯疯癫癫的精神病患者,然而,平心而论,万寿寺里有谁比这位傻气、疯癫的王二更高尚可敬、更真挚无私?有谁比他更关心集体、更大公无私?
      王二们不仅善良真诚,难得的是他们心智健全,没有阴暗的心理。《革命时期的爱情》中,老鲁没有证据证明是王二画了那幅画,就常常朝王二扑过来,要撕王二的脸,撵得王二抱头鼠窜。老鲁把王二折腾得够呛,王二却从不恨她,有时还设身处地为老鲁着想,人物形象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芒和情怀。即使是王小波小说中的一些够得上知识分子的精英人物,如《似水流年》中王二的父亲、刘先生、李先生等教授,其智力和心态的 健全程度,都远在不守规矩、带有痞气的王二之下。王二们无论在何种境况,受到何种不公平的待遇,他们都没有一种寄生的犬儒之态,也不像弃妇只懂得倚门而泣,顾影自怜。有时虽有无奈,但他们从来不哭,都在笑,有一种豁达超世的心态。
      王蒙说,王小波这人太明白,王小波笔下的王二们叉何曾不是如此。他们把这个世界看得很清楚,他们有能力洞见生活中别开一面的荒谬可笑与不可理喻,他们有能力看清看透权力背后的把戏。他们不会直接站在权力、主流的对立面对其进行全然的批判和否定,也不会逆来顺受安于被人设置,更不会因堂皇的号角而放弃自我选择的权利。他们常常会用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王氏招式”,机智地把玩现实,把玩人生。《黄金时代》里的军代表,公报私仇,故意找茬为难王二,王二三缄其口,“我只是看着他。像野猪一样看他,像发傻一样看他,像公猫看母猪一样看他。把他看到没了脾气,就让我走了。”王二无语的“看”犹如一面显魔镜,丑陋、虚伪、病态在它面前无处遁形,军代表被王二“看”得尴尬、发窘,只好不了了之。陈清扬莫名其妙背上破鞋的名声,她要王二证明她不是破鞋。王二的策略是:不能证明自己无辜,干脆证明自己不无辜。陈清扬和王二发生关系成为真正的破鞋后,再也没人说她是破鞋了。王二们都是被教育的对象,一次次遭挨打、修理,他们都处之坦然,以娱乐的心态积极配合,获得精神境界上的全线胜利。王二们善于以静为动、借力打力、反客为主,“王氏招式”蕴含了太极式的抗争哲学,是彻底了悟的大智,实在智高一筹。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不少作者在创作中以痞子形象、顽童形象来阐释自己对人生的理解。1985年,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令人耳目一新,人物行为举止不可理喻,荒诞不经,具有一种痞味,但其荒诞不经很大程度上只是对现行规范秩序及传统权威话语的一种否定和否定中带上某种玩世不恭而已,并没有上升到理性和非理性的对峙,刘索拉只是停留于宣泄情绪的层面,理性不够,智性不足。“痞子文化”的代言人王朔,笔下有一群“痞子人物”、“顽主形象”,他们把一切社会公德、民众良心、理论信念统统踩在脚下,浑浑噩噩、花天酒地、鼠窃狗偷、逐利投机、尔虞我诈,不肯定什么也不否定什么,放弃了对意义的追寻,是一种文化溃败的精神出走和逃逸。
      王小波在塑造“痞子”人物形象时,显然有别于刘索拉和王朔。王朔的“痞子”与王小波的“痞子”形似而神不似。王朔笔下的人物“痞”得彻底,“我是流氓我怕谁”,“我痞故我在”;王小波笔下的人物“痞”得极致,“痞”出高度。王朔的“痞”是一种形而下的自娱,王小波的“痞”有一种形而上的意向性。王朔的“痞子”无精打采、病弱不堪、人格委琐、精神侏儒,是社会异化的牺牲品;王小波的“痞子”有一种生命意志勃发的否定性力量,有一种文明本源的强悍生命力,是一个否定性的、生机勃勃的快乐精灵。王朔笔下的“痞子”奉行一种虚无主义和犬儒主义,消解一切,最终也将最要紧的自我一起消解掉;王小波笔下的“痞子”有坚定的自由主义信仰,敢于突破世俗约束、敢手用惊世骇俗的行为去探寻人的精神世界及追问人生意义,人物精神并没有痞子化。
      周国平在《王小波画传》里这样评价王小波:在他心目中,世上只有・样东西具有自足的价值,那就是智慧,他所说的智慧,实际上是指―种从事自由思考并且享受乐趣的能力,这就透露了他的理性立场背后蕴含着的人文关切。他真正捍卫的是个人的精神自由。“关于智慧、关于人的精神生活问题的思考,是王小波作品挥之不去的话题。在王二们的身上,总是能发现一种对独特、优美、卓异、神奇的渴望,对独立的。创造性生活的梦想,不管他们生活在古代、现代还是未来。王二们都有能够沉醉自己最精深智力思想的对象,或写作或创造发明或证明定理或如痴如狂地画画”我思故我在,他们正是在“诗”之“思”中,摆脱现实和心灵所受到的种种柬缚。获得精神生命的自由和解放,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王二们虽然最后都要强忍着绝望活在世上。但他们毕竟努力追求过、诗意地活过。“樱花虽然凋谢了”但它毕竟灿烂地盛开过”,“吾诗已成,无论大神的震怒,还是山崩地裂,都不能把它化为无形!”。王二的形象意义在于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推荐访问:而不 不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