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心情短语 > 正文

    产品整体策略 运用整体化策略,提升科学实验的“真性指数”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3 04:41:40 点击:

      【摘要】小学科学课堂中出现“另类”数据,反思它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策略,培养学生今后实验的严谨性,提高实验反思能力,促进学生实证意识及科学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另类”数据;实证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数据是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中常见的记录结果,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才能发现事物彼此之间的联系,了解其中的规律。运用科学探究活动中接触到的实验数据,修正学生对数据的心理倾向,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尊重数据是科学探究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
      但在平时的科学课堂上,有的为了得出实验结论,对数据的分析流于形式,当课堂中出现一些误差较大的,甚至与事实相悖的“另类”数据时,我们常常会听到有的教师这样来解释:“这只是个别现象,也许是学生的实验操作方法出现了问题,换种方法会好的,下课后有空再做做这个实验会有正确的结果”,等等。
      一、反思:“另类”数据产生的主要原因
      “另类”数据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是学生实验结果的真实呈现,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另类”数据呢?有以下几点原因:
      1.实验材料的偏差
      在科学课堂上,应选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实验,是实验活动成功的基础之一。而使用不恰当的实验材料则会给实验活动带来障碍,甚至得出错误的数据。比如测力计,由于经常使用,弹簧往往会伸长,不能归零,有的测量数值不准,有的失去测量功能,学生用正确的方法也会测出完全不同的数据。
      2.操作方法的随意
      学生在实验时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方法和规范的实验操作步骤。学生由于实验操作方法的不规范,实验操作技能掌握的不扎实。实验时就会出现种种失误,从而出现种种“另类”数据。如关于温度计的使用,在拿、放置、读数时都有着非常细致的要求,一旦出现差错,就可能会影响实验活动的结果。如学生在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时,有个别学生是把温度计拿出来进行读数的,还有学生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不水平。
      3.实验检验的唯一
      科学家很少依赖一次或两次实验就得出结论,而是通过几十次、几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实验数据分析才得出结论。虽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无法让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反反复复做实验,但是我们也不能仅仅从一两次实验中就得出结论,如果一个小组、一个人仅凭一次两次实验观察到的事实、获得的数据,就匆忙下结论是不科学的。因为观察到的现象、事实,获取的数据有可能是偶然的,只有反复多做几次,每次得到一样的结果,才能下结论。例如在“研究摆”时,让学生记录摆10秒之内摆动的次数,每种情况实验3次。但是在实验时中有的小组每种情况只做了一次,就得出数据。
      二、策略:避免“另类”数据产生的“全化路径”
      上述种种原因导致了学生实验数据的“另类”,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尽量避免它的产生。
      1.真备课:精选实验器材,细密检索无关变量
      首先,教师要在课前精心做好准备工作,保证测量工具的精确性。由于长期的使用造成的磨损,或其本身的质量差异,仪器室里的各种测量工具难免会出现问题,所以教师在上课前,应该把上课时要用到的测量工具逐一检查一遍,保证其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在平时也应该经常维护,以便于随时取用。科学实验前要做“下水实验”,及早发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材料的改良、方法的改进、哪些环节要加强指导等,从而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2.真方法:形象呈现实验地图,指导实验方法
      正确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学生实验方法的掌握,实验技能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不同的实验环节,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教师指导也要有侧重。如探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先由学生假设,并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小组设计如何验证假设,教师评价及时点拨,并适时示范一些注意点:如漆包线两头绝缘漆的刮除、漆包线绕的方向要一致等;实验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错误;实验后,让学生充分交流,上台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还可以使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生通过这些环节就对电磁铁验证磁力大小的操作要求、意外的处理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3.真技能:切实提升操作指数,加强技能训练
      熟练的实验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是顺利实现实验的重要条件,也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设想一个连显微镜都不会操作的学生,怎么能看到水中的微生物;同样,一个缺乏良好实验习惯的学生,怎么能独自顺利的完成科学实验。因此,在学生平时的实验中,指导工作的重点要放在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上。一些学生较难掌握的实验技能,可让学生多次操作,增加练习的时间。对于一些教师演示时较难观察的实验可配合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形象地体会操作要点,自己动手操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实验时融入学生之中,关注学生操作中的细节和难点,及时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习惯;加强个别辅导与教师示范,群体性错误采取集中辅导的形式。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实验技能的考核,检查巩固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4.真实验: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多做证伪实验
      科学课堂上,常用的探究模式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实验——得出结论”。但是几乎所有的小学科学课上,提出的假设最终被证明总是正确的,科学家也不能如此。仔细分析,发现我们在引导学生提出假设时,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把学生导向正确答案的方向。以至于当我们的学生偶尔证明自己假设错了时会非常沮丧。我们应该告诉学生:无论假设被证明是正确还是错误,其探究的过程都具有同样的意义,科学只有通过不断清除假设中的错误才能前进。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偶然出现几次“证伪”实验,一学期只有经历几次证伪实验,学生才能真正带着验证假设的思想老老实实地进行实验操作,也只有这样所谓的“反复验证”才能真正显现其真实的验证效果,否则充其量还只是一个伪过程而已,学生出现“另类”数据时,也认为是错误的,随意丢弃数据。
      5.真处理:灵活处理另类数据,剔除干扰信息
      教师应树立及时有效地处理“另类”数据的教学观,意识到分析这类数据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实证意识等科学素养。看似没有规律的、无法得出“科学结论”的数据,实际上让学生体验科学本质、培养理性态度的契机。当“另类”数据出现时,我们勇于面对“意外”,引领学生去思考、去发现,重视事实根据,合理怀疑,倾听和思考他人的不同观念或解释,避免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作出判断,避免将某结论不恰当地进行推广,引导学生通过多次实验,根据新的证据,怀疑、修改自己的意见。及时发现实验中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客观上避免“另类”数据的产生及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同时激发学生为了正确的实验数据而进行再次实验,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数据是学生在观察和实验中最重要的实证之一,是作出解释判断最重要的依据,是学生形成正确科学认识的有利武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另类”数据的分析和反思,推进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建立正确的科学认识,不断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2]吴利坚/《不该被漠视的数据》/《科学课》2007年第4期.

    推荐访问:真性 科学实验 提升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