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心情短语 > 正文

    【那些年,一起见证的繁华】 商业记忆见证城市的繁华与变迁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8 04:50:49 点击:

      有人看到过20世纪20年代国外发行的世界地图,中国许多大城市都没有标出,却在长江入海口北岸赫然印着“唐家闸”的字样。一个弹丸小镇有幸在世界地图上露脸的,在当时还有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
      这段轶事见诸《工业遗产的瑰宝:唐家闸》一书。当我在唐闸向该书的作者之一姜平先生求证出处时,姜先生回忆,这是文革前研究者在敬儒中学(现市二中)看到的,并刊载于《一代巨贾张謇传》等传记中。
      回望那个年代,唐闸经过以张謇先生为首的实业家二十多载的经营,已经成为蜚声中外的工业重镇,进入世界视野、成为闪亮标点应在情理之中。
      南通唐闸近代工业遗存保护区开园前夕,回顾唐闸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和世界经济版图上的地位作用,是我们宣传计划的组成部分。62岁的姜平先生,是引领我们探寻唐闸当年商贸盛景的极佳人选。姜先生在南通国棉一厂(前身为张謇创设的大生纱厂)工作了15年,1985年调进南通纺织博物馆后,从事中国近现代纺织史、南通大生系统企业史等研究。2007-2008年,姜平作为课题组重要成员参加了由张廷栖教授主持的唐闸工业遗产普查工作,参与完成《唐闸近代工业遗存调查图录》和《唐闸近代百年工业遗产普查报告》研究课题。更难得的是,姜平是在唐闸东工房里成长的第4代,今年7月才搬出来,他和他的前辈就一直生活在绵延百多年的历史场景中。
      一个人,一家厂,一座城
      张謇倡导“实业救国”并付诸实践,起步于甲午战败后的1895年,他选中了位于南通城西北的唐家闸,在水陆近便之处筹建一座纱厂。取《周易·系辞》中的“天地之大德曰生”之意,定名为“大生”。
      从此,这个古运河畔的偏僻乡野一跃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在张謇之前,洋务派大佬们苦心经营了数十年的军用、民用企业,均难逃败局;及至大生横空出世后,至第一次欧战爆发,国内19家华资纱厂中“十八家莫不曾失败易主”,“大生纱厂是唯一成功者”,这是纺织史专家严仲平20世纪40年代的调查结果。大生自1899年开机出纱之后,创下连获厚利21年的经济奇迹!就在这短短的20年里,张謇先生建成了拥有40多个企事业的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企业集——大生企业系统。
      姜平认为,张謇在唐闸的成功不仅仅是个经济奇迹,更为可贵的是,以纱厂的丰厚利润为依托,张謇在这里演绎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除了庞大的实业群体外,张謇开启了社会改造工程的崭新模式。辟道路、兴河运、收地引商、建屋启市、开埠通商……一时间,唐闸商贾云集,商埠繁荣,赢得“小上海”“小汉阳”的称誉。
      1920年,唐闸镇居民达万户,常住人口已近5万。1930年的《江苏实业志》记载,“唐闸有商店800家之多”。南通大学钱健教授率领的团队在其研究报告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唐闸-南通的近现代工业社区是中国唯一体系完整、标本意义突出的此类社区。”
      鲁迅先生的老朋友内山完造曾两次到唐闸参观考察,他在晚年撰写的回忆录《花甲录》中,有如下的记载:“南通这块地方有一位伟人叫张謇(字季直)……南通还有中国最早的纺织工厂——大生棉纱公司、大生油厂、电灯公司;还有垦牧公司,听说现在还继续运营着。……在中国,南通是一座理想的文化城市。”
      一个人,一家厂,改写了一座城市的历史走向。张謇先生对于南通早期城市化的规划和改造,许多是在唐闸肇始的。唐闸模式的推广,不仅造就了南通成为民国时期蜚声海内外的“模范县”,更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城市记忆留下了难得的标本。
      唐闸,走进世界视野
      1918年,当一个叫做上冢司的日本人来到唐闸时,看到的已是一个繁华的工业城镇:
      眺望掩映在几个烟囱之间的直冲云霄的大生纱厂的时钟台时,我们仿佛现在才为宏伟的四周的光景而感到震惊。沿河的一条街,车水马龙,络绎不绝,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异常热闹,河边停泊着的数百艘民船装卸着货物。所见这般光景,一切的一切都是在活动着的,又是现代化的。……工厂中最壮观的是大生纱厂、复新面粉厂和广生油厂这三个厂……
      姜平从事张謇及其大生企业史研究达20余年,从他搜集的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类似的描述。上世纪20年代前后,唐闸镇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工业重镇,已经吸引了世界的关注目光。而通过别人的视角来打量当时的唐闸景象,应该是真实和生动的。
      1922年,美、英、法、日等国代表团来到唐闸参观,陪同的中国商务印书馆英文部主任邝富灼博士记录下代表团从上海乘船抵达的一路见闻:
      在登岸以前,我们就已感受到她的现代气息了。大道旁柳树成行,满载面粉、棉花以及旅客的卡车、汽车在奔驰,高耸林立的烟囱冒着烟,工厂的机器轰鸣声在回响——一个欢快劳动的日子由此宣布开始了。在江岸边建有现代化的码头和仓储设施,通过现代化的公路和运河,运输线四通八达。这里有60英里长的硬质路面林荫公路,并有现代化的桥梁相连接。
      据邝富灼记载,那些外籍人士对唐闸的一致看法是: “中国的人间天堂!”巧合的是,内山完造首次参观唐闸的观感也是:“作了一次天堂之旅。”内山先生对唐闸的好感,促使他在十年后的1924年再度访问南通。他此时的身份已经不是当年的小店员了,而是率五十余日商来访的领头人。当时南通《通海新报》对此有详尽报道,内山本人则造访张謇的寓所,倾听了老先生关于自己如何创业的一席长谈。
      据陈翰珍《二十年来之南通》记述,大生纱厂在20世纪20年代,被南通列为海内外旅通团体的参观点之一。该书如此描述当时的唐闸面貌:
      唐家闸工厂林立,盖犹中国之有汉阳也。其街道全为新式,朴素坚实,颇有德国式之风。居住者为大工厂、堆栈、运输所、工人居住所、发买商、原料供给商等,盖完全为工商区也。沿河风景俱有绿杨城廓之概。
      在当时外媒的报道方面,我们现在仍然能找到美国《新贝德福周日标准报》上的唐闸记忆。1918年8月25日,该报用两个半版的篇幅,对位于唐闸的南通纺织专门学校进行了长篇报道。
      报道这样写道:在美国,如果只有一所纺织学校,人们不难想象这所学校在其产业领域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就中国的纺织工业来说,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恰好拥有这样一种领导地位,因为在整个广阔的中国,它是唯一的纺织学校。   翻看泛黄的老报纸,我们不由得对当时国外新闻工作者的独到眼光深感钦佩。那时的唐闸,是近代南通工业的发祥地,也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策源地。1912年,张謇借用资生铁厂车间创办南通纺织学校,亲任校长,采用美国费城纺织学校的课程内容,中国纺织领域以学校形式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由此开端。翌年,张謇等人捐建校舍于大生纱厂的东南侧,定名“纺织专门学校”,被国内外认定为中国唯一的纺织技术教育高等学府。
      再回首,寻找湮没的辉煌
      翻检老照片、旧报刊,纸面上浮现的文字和影像,让人对唐闸的往昔繁盛神往不已,更让我们有一种重回历史现场的冲动。姜平先生欣然答应,带我们去唐闸踏访一批重要的工业遗存,直接感受那些历经百年沧桑的老房子所珍藏的宝贵信息。
      我们的第一站,首选开园在即的唐闸近代工业遗存保护区一期现场。1901年,张謇倡办广生油厂,以纱厂轧花下来的棉籽为原料生产棉油和棉饼,体现了南通近代工业资源循环利用的先进理念。建国后,广生榨油公司更名为南通油脂厂。2012年3月,南通国有置业集团在这里启动了修缮保护工程,成为近代工业遗存保护区的开篇之作。
      徜徉在修复过后的园区内,姜平这位“老唐闸”对这里的现状赞叹有加,“墙上就是要有点斑驳才好,老厂的故事就藏在这些痕迹里。”走进园区西侧的一座红砖木结构的车间,白炽灯映照下,空旷的车间保持着初建时的形制。姜平指着那些粗柱大梁告诉我们,这些是从美国进口的花旗松,是用白花花的银子买的,建厂时所有的基建材料都是最好的,因此才会有这样的百年老厂房存留下来。
      姜平搜集的图文资料里,两张与广生油厂相关的照片引起我们的关注。一张是摄于1920年代的广生油厂实验室照片。画面上,一位外籍人士肃然而立,他应该是当时重金礼聘的洋专家,在他身边,一群面孔光鲜的中国大男孩在做实验或查资料。当时的唐闸,在吸取国际最新技术成就的同时,让世界也更了解海纳百川的南通。另一张是翻拍的《广生油厂机器厂房总图》,是建厂初期外国工程师在布面上精心绘制而成,有中英文标注。姜平后来给我发图片的邮件时强调,这个布质地的老图纸是首次对外披露,可以供《三角洲》杂志首用。
      一街之隔,就是张謇迈出创业第一步的核心企业大生纱厂。大生集团改制重组后,百年老厂依旧生机勃勃。在大生的标志性建筑钟楼旁,我们看到这样有趣的场景,中午下班的工人走出厂区,而旅游团队的游客则在此合影留念。姜平介绍,当年纱厂扩建,英商赠送一座机械钟,遂建此钟楼,现仍在报时。
      走进大生厂区,在此奋斗了15个春秋的姜平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讲得出故事来。迈入当年的公事厅(旧为张謇与厂董办公楼,现辟为厂史陈列室。),庭前的百年紫藤见识过建厂初期张謇诸公忙碌的身影。大厅内悬有张謇的恩师翁同龢为纱厂开业所书对联:“枢机之发动乎天地;衣被所及遍我东南。”
      毗邻公事厅,是建于1897年的专家楼。姜平介绍,大生建厂初期,技术力量几乎为零,生产和设备的大小事务,完全依赖于外国工程师汤姆斯和机匠忒纳。此二位住的是纱厂特建的专家楼,并与厂方订立了非常苛刻的合同,汤姆斯拿的是“日薪”,每天工资为白银14.7两,竟然是张謇的25倍!这逼迫着我们尽快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现存于南通纺织博物馆的大生老机器就可以看出我们追赶的脚步:最早的设备是1895年从英国曼彻斯特进口的,到1914年,唐闸的资生铁冶厂已经仿制出英式亨利织机了。
      大生纱厂的清化车间,由美国工程师设计,建成于1898年,是南通现存最早的近代工业厂房建筑。这个车间是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0处近代工业遗存之一。还有建于1899年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群——大生的南栈库房,现在仍然为厂里的花纱堆栈。
      据悉,待现有的生产线完全搬出后,大生纱厂工业遗存和周边配套区的修缮保护步伐将会加快。让唐闸的工业历史文化街区重现往日的荣光,这是一个可以期待的愿景。而那时,南通人将用自己的创意与智慧,再度刷新一个曾经在世界经济版图上逗留过许久的地理标识。

    推荐访问:见证 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