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心情短语 > 正文

    先行组织者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3 04:50:29 点击: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能促进有意义学习发生和保持的最有效策略,是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这类引导性材料与当前所学新内容(新概念、新命题、新知识)之间在包容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等方面符合认知同化理论要求,即便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对新学习内容起固定、吸收作用。这种组织者通常是在介绍当前学习内容之前用语言文字表述或用适当媒体呈现,目的是通过它们帮助学习者确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所以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由于原有观念和新观念(即当前学习内容)之间,可以有“类属关系”、“总括关系”和“并列组合关系”三种不同关系,所以先行组织者也可以分成三类,即上位组织者、下位组织者、并列组织者。下面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分别阐述三类先行组织者在教学中的应用。
      1.上位组织者在高中物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上位组织者”是指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均高于当前所学的新内容,即组织者为上位观念,新学习内容为下位观念,新学习内容类属于组织者,二者存在类属关系。·
      设计上位组织者是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策略,借助上位知识,促进概念同化。同化是指接纳、吸收、合并为自身一部分的过程。皮亚杰认为,同化是主体将外界刺激或新经验有效地整合于已有认知结构或者行为模式的过程。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把新学习的知识比作刚刚驶进港口的船,把头脑中原有的知识比作锚桩,当船靠岸以后把船的锚固定在这个事先设置好的桩上。这个专门固定锚的东西叫锚桩,我国心理学家将这个词翻译成新知识在原有知识上的同化固定点。同化固定点是顺利完成同化的必要条件之一。比如,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被整合于已有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过程就是同化,而原有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就是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同化固定点。
      “重力的功”相对于“功”这个概念是下位知识,而相对于“物体在沿粗糙斜面下滑时重力的功”却是上位知识。而概念同化的过程是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有效途径之一。高中物理《曲线运动》一章“线速度”和“向心力”两个重要概念,也可以由下位知识向上位知识同化,这时的上位知识应该是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合力。
      再如带点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相对于“回旋加速器”“电磁流量计”“磁流体发电机”“速度选择器”是上位组织者。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力与运动关系、在磁场中力与运动的关系则是知识同化的固定点。
      复习课教学上概念与例题与变式训练同样是上位组织者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同化固定点。
      2.下位组织者在高中物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位组织者”是指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均低于当前所学新内容,即组织者为下位观念,新学习内容为上位观念,组织者类属于新学习内容,二者存在总括关系。下位组织者在教学中的应用,如下一例: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3-2第六章第一节开始介绍“传感器”。传感器对学生来说是个较新的概念,虽然生活中可能听过这个名词,但真正能了解其含义的学生并不多。
      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压力传感器——电子秤”,分析其工作原理,进而引出传感器,这其实就是一种下位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应用。因为压力传感器属于传感器的一种类型(属于力学量转化为电学量),其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均低于传感器,所以属于下位先行组织者。
      教学伊始,通过多媒体呈现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闭合电路的电学量的动态分析,对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能顺利理解。教师在介绍了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后,向学生说明,像该例中的非电学量(声、力、光、热)转化为电学量的装置就属于传感器。这样,通过压力传感器这个易于理解的实例,使学生对传感器有了感性认识,使传感器这个的概念得以固定同化,并且与前面学过的电路动态分析发生了联系,促进了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3.并列组织者在教学中的应用
      并列组织者是指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既不高于、也不低于新学习内容,但二者之间又具有某种关联,这时在组织者与新学习内容之间存在的不是类属或总括关系,而称之为并列组合关系。根据这种关联或者说并列组合关系的具体表现,又可以分为“相似”、“相反”、“相关”三种情况,对应地,并列组织者也可再细分为“相似并列组织者”、“相反并列组织者”、“相关并列组织者”三种类型。下面分别举例说明它们在教学中的应用。
      3.1相似并列组织者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并列组织者就是指先行组织者与新学习内容之间具有某种相似性,利用这种相似性,可以使新学习内容能更容易、更顺利地被理解、同化、吸收。
      3.2相反并列组织者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反并列组织者就是指先行组织者与新学习内容之间呈现一种相反的关系,这种相反的关系,使得它们之间极具可比性,利用这种相反性、可比性可以来同化、吸收新知。
      根据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物理1中的安排,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已知运动求力和已知力求运动。学生学习完力与运动的关系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已知运动求力,已知力求运动。这两类问题是力与运动两个重要的类型,它们的分析过程基本上相反,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因此在学习已知力求运动时,前面学过的已知运动求力可以作为先行组织者。
      3.3相关并列组织者在教学中的应用
      有一些知识与学生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在类属方面没有明显的关联(它们之间往往呈现一种交叉的关系),但这些知识又是学生接受新知所必需的。反过来说,这些知识模糊不清,将会严重影响新知的同化吸收,可以把这些知识相对于新知识而言称为“相关知识”,把这些知识设为先行组织者,就称为“相关并列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策略本质上是一种知识的同化策略,讲究的是知识的组织呈现形式。研究先行组织者策略,增加设计先行组织者的意识,将非常有益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从而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发生,提高教学效果。对于某一个新的知识设计何种先行组织者取决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能促进学生顺利同化固定新知的先行组织者就是好的先行组织者。教师有时也可以几种先行组织者配合使用,强化学生对新知的同化与固定。

    推荐访问:组织者 先行 高中物理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