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心情短语 > 正文

    古诗词教学的亦幻亦真_古诗词大全600首抄写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30 04:40:24 点击: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了古诗词教学的层次要求,本人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引入、创设与诗词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吸引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对古诗词的真正品味。
      【关键词】
      意境 意蕴 情感体验 品赏
      诗歌,是一种高雅艺术,也是一种文化素养。尤其是古诗,是古代文学的精华所在。我认为,无论诗或词,都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而我们作为教师,应该让这些经典得以实质地传承。我在古诗词教学中创设情境进行了一些探索:
      1.背景促境
      任何一篇作品,都是与作者的“人”和他所处的“世”密切相关的。
      我让学生学习古诗词之前先自查诗词的创作背景,提前感悟诗词的时代之“境”,了解作品的大背景,能唤起学生对诗人的境遇和倾吐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深刻内涵。如教学辛弃疾的《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等句时,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了辛弃疾当时闲居上饶却心系国家而不得志的境况,深刻体会了“梦”“生前身后”等所蕴藏的内涵。这样对词及词人感情的理解也就更加透彻。
      2.歌曲引境
      古诗词富于节奏感和音韵美,所谓“在辞为诗,在乐为歌”。在古诗词教学时,我根据需要给某些诗词配上相关乐曲,让优美的乐曲和诗词有机结合从而烘托出诗词更强的艺术氛围,让学生在脑海里浮现更丰富生动的画面,诗词的意境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升华,能达到使某些诗词的韵味不讲自明的效果。
      如,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我先提出让同学们听王菲唱的《明月几时有》,使诗乐相结合,开拓学生想象的空间。沉浸在曲调和谐的音律中,他们不自觉地跟着哼唱,词的意境也得到了凸显。
      3.诵读赏境
      诗词句式相对整齐、音乐性强,韵律明显,便于诵读,而从诵读中又能“玩索其语气、规仿其声调”“寻绎其意味”(郭绍虞)。我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纵情诵读懂得诗词之理,欣赏诗词之境,感受诗词之情。
      4.想象悟境
      (1)朗读中想象
      想象是诗歌创作中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我要求学生用心灵、思维去读诗,细细咀嚼诗词中内在的感情旋律。一边吟诵,一边再造想象,创造性地再现诗中的意境,从而形成对诗词的创造性地理解。
      (2)意象想象
      意象想象就是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式,即弄清诗词中写了哪些客观事物,为什么用这个意象以及它想要传达什么,最后要求学生根据意象领会诗词中的画面、形象和语言的特色。有的诗词的意象以个体出现,例如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其中“兰芽”“小溪”“松林”“沙路”“暮雨”“子规”都是意象,学生找出来再加以想象:这里没有市井的喧闹之声,远离官场的恶浊之气,自然的美景和生机令人心旷神怡。此景此境,学生理解了词人此时的心境,接下来再理解词人的感慨,感悟词的内涵就容易多了。有的诗歌像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五句诗的意象能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各个意象的综合,形成一幅清净、悠闲、无限诗意的田园生活图景,诗人的心境、情致也便蕴含其中。
      (3)散文化想象
      我在学生初步理解了诗词的内容后,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根据内容对诗歌的意境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用自己的语言把诗词中的意境勾画出来,让学生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出来。
      5.融入品境
      (1)综合意象,揣摩作画,让作者成为画的主角
      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抓住意象,并揣摩意象,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品味意境,把诗词中的所有意象进行整合,绘成一幅有背景、有层次的艺术画,同时把握主人公的处境,把作者附上特点成为画的主角,琢磨作者的心境和情感。例如我在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让学生在诵读之余说出这首小令仅二十八个字,却写了九种事物,激发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将这九种事物巧妙而又和谐地纳入了一个画面中,再辅之以对比鲜明的色彩,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特别是用“小桥流水人家”的和谐明丽反衬“断肠人在天涯”的凄苦之情,起到了非同寻常的效果。
      (2)设想自己与诗作内容相关的见闻经历,补充省略内容,让自己成为诗词中的角色
      诗词就是作者对他的某一次或某一阶段的生活经历感慨较深的记录。某一次生活经历应该包括特定的季节、时令、晨昏、其它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这个时间已经促发了作者的情愫;特定的地点——具体表现为故乡他乡、长亭驿站、楼台庭院、山水田园等,这个地点让作者另有想法;诗人(有时为其他抒情主人公)与某些人——亲人、友人、恋人等之间有直接因果的一些事。我让学生按照叙事类文章的构成尝试做一些联想补充,就会感觉如自己所写。如欣赏山水诗,欣赏前假想自己来到某一名山,会写哪些内容呢?多数学生会想象我们此行的缘由,什么季节,哪一天来的,怎么来的,同行的还有谁,一路上有哪些见闻,在山上我们玩了什么,感受到什么,此行意义何在。再与诗词作对比,发现作者一般重在描写山林中看到的现象,其它的都省略了。假如欣赏送别诗,欣赏前假想我们也送别亲朋,我们会写离别的时间、地点、天气、周围环境、酒宴上具体情形等,再与诗词作对比,发现诗人一般侧重写环境与心情,其余都省略了。其它诗词也大致如此。
      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能根据古诗词的具体特点,创造性地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去感悟诗词的深刻内涵,一定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调动学生个性的体验感受,体会古诗词的内蕴美,实现古诗词教学的“真”!
      【参考文献】
      [1]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2
      [2]袁文娟.提高初中古诗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语文天地,2011(10)
      [3]洪宗礼.《语文》七年级—九年级,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4]王一川.《文学概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推荐访问:古诗词 亦真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