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心情短语 > 正文

    犹太文化的柏林复兴|柏林犹太博物馆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26 04:47:02 点击:

      说起德国人和犹太人,历史的血雨腥风或许叫人无法释怀。但是,文化无国界,文化的多元是人类巨大的财富。如今,德国人希望减轻负罪感的愿望和犹太人新的精神风貌是冰释前嫌的重要前提,这个背景下的犹太文化在柏林的复兴,给人欣喜,叫人感动。
      在低音的节拍中,以色列的旗子轻轻抖动。年轻的人们跳着,哼唱着“弥赛亚,爱,爱,爱”。在这个周六的夜晚,他们聚集在ZMF音乐戏剧俱乐部。当以色列民歌《大家一起来欢乐》响起的时候,没有人会再赖坐在凳子上——所有的人都唱着、跳着、流着汗。
      派对每月举行一次,发起人是阿维·内特。此刻,他也在这节奏中摇摆着。“疯狂派对——不循规蹈矩的犹太之夜”——这位来自特拉维夫的DJ提出了这样的口号。他还为派对选择了一个极具个性的地点——柏林。
      “我们纵情创造历史,现在,是时候向前看了。”这位26岁的男人自信地宣告。他在柏林生活了四年。“在处理犹太-以色列的历史问题上,德国是最开明的国家。”
      内特的这一观点似乎越来越为他的同胞所认可。大屠杀之后的第三代人中,那些离开故土的艺术家和创作人来到这个被他们的祖先所诅咒的地方生活。大屠杀70年之后,人们除了能够在博物馆中、纪念碑上了解犹太文化,也能在柏林这个城市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它:在德国普伦茨劳贝格地区,人们可以在餐馆吃到以色列的特色食物“沙巴巴”;在维尔默斯多夫,名为“近又好”的超级市场里提供严格遵循犹太教规的食品;自今年1月起,报纸《来自德国的犹太之声》得以出版;2月,前犹太女校开始为“犹太教室”提供恪守教规的菜肴。
      柏林深深地吸引着以色列人,在过去的七年中,游客数量翻倍。2011年,来施普雷河游览的观光客达7万人,比2010年增长了13%。
      现在,约有1.5万以色列人居住在柏林。来自地中海东部诸国的许多移民拥有了德国国籍,而那些被纳粹政府剥夺国籍的德国犹太人后裔享有这个权利。根据巴依兰大学的研究,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区的城市拉马干有10万以色列人拥有德国国籍,其中7万人在2000年之后提出申请。
      前犹太女校
      2月开放的前犹太女校成为美食家和艺术爱好者关注的热点,甚至上了《纽约时报》的文化版面,成为文章《教室里的派对,礼堂里的艺术》的主题。
      迈克尔·福克斯是修复改造前犹太女校的发起人。他耐心说服那些拥有纪念性建筑所有权的犹太居民接受他的方案。这座由犹太建筑家亚历山大·贝尔设计的建筑始建于1927年。现在,它是三家美术馆和三间饭店的所在地。谁想在“犹太教室”用餐,必须早早预定。餐馆里总是熙熙攘攘,挤满了美食家,尤其是周五晚上犹太拉比为四道“安息日晚餐”祝福的时候。
      没有什么地方比前犹太女校更适合详尽地了解犹太历史。它位于军械库区的中心,在上世纪20年代,这里曾是犹太人生活的中心区域。迁居到这里的犹太人主要来自一战后的加利西亚和俄罗斯。
      位于前犹太女校的熟食店“莫格和梅尔泽”现也成为一处文化中心。店主奥斯卡·梅尔泽提供给顾客在逾越节食用的未发酵面包球汤,以及犹太特色的熟食熏牛肉。在他看来,这些都是童年的味道。梅尔泽的母亲是以色列人,她在慕尼黑教希伯来语,而慕尼黑是梅泽尔的出生地。“对于年轻人来说,柏林有一种魔力。它可比纽约或者伦敦,不同的是,这里的生活压力是人们能承受的。”梅尔泽说。这两方面当然也是这里吸引犹太人的重要因素。同时,梅尔泽觉得,在柏林,人们对犹太文化的兴趣渐浓,“如今,我的出身背景经常成为谈论的话题。”
      柏林的自由犹太思考者
      来自特拉维夫的艾瑞尔尼尔·列维在2010年取得了德国护照。这个34岁的小伙子放弃了以色列国籍。他的妻子希拉·戈兰对于丈夫的这一举动反应激烈。“我永远不会放弃以色列护照。”26岁的以色列女人很恼火地说。
      列维和戈兰都是戏剧导演。他们住在柏林南部的新克尔恩区。他们的想法出现了分歧,而这分歧却成了他们的好评剧目《沉默时刻》中的一个场景。以德关系是这一场景的主要内容。这对年轻的夫妻认为,在以色列,私人生活也是政治。列维和戈兰说,他们争取的是自我形象。“以色列政府想要我们永远扮演牺牲者的角色,毫无疑问,我拒绝这样。”戈兰解释说。
      艾瑞尔尼尔·列维穿的T恤上印着以色列建国元老果尔达·梅厄的字样。和众多文化创作者一样,为了生存,他必须辛苦打拼。他说着流利的德语,对在柏林的未来充满着憧憬“,我希望,我们和来自以色列的其他艺术家以20年代为出发点,开始不受拘束的艺术生活。”列维觉得,在德国,剧院的创作远远比在以色列自由。另外,列维来自一个无神论家庭,“我是自由的思考者,因此我得以在柏林生活。”
      德国时尚品牌“伊娃与伯纳德”
      奈特·罗森菲尔德也在寻找自由。她41岁,她的丈夫瑞里·佛曼35岁。三年前,他们离开了特拉维夫,来到柏林创建了时尚品牌“伊娃与伯纳德”。像列维和戈兰一样,佛曼也感觉到,在他的出生国,一切都是政治。“我们来这里,是为了能拥有自己。”他说。罗森菲尔德补充道:“我们只想过自己的生活。”
      “自己的生活”即“伊娃与伯纳德”。这个时尚品牌淡化了贵族的时髦,甚至引起了纽约女老板们的强烈兴趣。对于罗森菲尔德和佛曼来说,“伊娃与伯纳德”不仅仅是一个品牌,而且是2009年新开端的象征。
      罗森菲尔德的一位祖母曾在希特勒时代流亡到了巴勒斯坦,尽管如此,她的家人赞同他们迁居柏林。“在我的童年岁月中,德国一直伴随着我。”这位时尚设计师说,“我的祖母会在给我们讲述奥斯维辛集中营经历的时候,突然思维跳跃,转而讲述黑森林的美丽景色。当时,她的内心十分矛盾。”但是现在,祖母坚定地劝她移民。
      瑞里·佛曼曾从他的父母那儿得知,德国是一个以色列人不能居住的国家。他的父母曾告诫他:“儿子,那对于我们来说是禁入之国。”现在,瑞里·佛曼的父母已经改变了对德国的态度。他们经常来柏林拜访儿子和三岁的孙子,也喜欢上了这个施普雷河流过的大都市。
      来自德国的犹太之声
      “人们可以感觉到,在这个城市一切都是可能的。这个城市在不断地重塑自我。”斯洛米特·拉斯奇兴奋地说。这位来自特拉维夫的女记者在普伦茨劳贝格已经住了两年,她非常喜爱这里。在首次飞往柏林的旅程中,34岁的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你怎么能和一个德国人结婚?”经常有以色列朋友这么问她,但她的父母接受了这位德国女婿。
      两种文化的碰撞中,出现了或大或小的误会,拉斯奇把这些误会加工成了一部浪漫喜剧的剧本。而她更多的灵感则来自一个类似于歌德学院的以色列文化机构。斯洛米特·拉斯奇受聘于这一机构。不久前,她在她的博客《以色列人在柏林》中写道,她有一种感觉,所有的以色列知识分子都来到了德国。
      一场“在德国的犹太教文艺复兴”应运而生,作家拉斐尔·塞里格曼也这么认为。在他的报纸《来自德国的犹太之声》中,全世界都可以读到“在德国的犹太人热闹多彩的日常生活”。他的同事亨利克·布罗德深有感触地说:“多年来,德国人试图寻找两鬓鬈发的犹太人,只是徒劳。而现在,他们找到了一些来自以色列的艺术家。”
      而这些犹太艺术家的柏林情结,是放下沉重历史后的轻松和平和,带来无尽的希望和可以让人微笑的明天。
      [译自德国《焦点》杂志]

    推荐访问:犹太 复兴 文化 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