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正文

    穿过石桥有一座美丽的簸箕寨:簸箕寨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06 04:27:49 点击:

      黔东南地区丹寨县南皋镇的深山僻静处,有一个苗族居住的古老村落,踞高俯瞰,山寨犹如一个巨大的簸箕安放在南皋河旁的山岭上,因其形状的独特,当地人称它为“大簸箕苗寨”。清澈的河流缓缓地绕村而过,寨民们世代侍奉着这条母亲河,也靠着南皋河富裕着自己的生活。据说几百年前先民们就是顺着河来到这里,打那以后再也没有离开过这片养育他们的美丽土地。
      第一次进丹寨的石桥乡,和村民上山偶然看到了安放在山坳里的“大簸箕”,我的目光一下被吸引住了,南皋河呈S形绕村流过,村寨正好处在转弯处的小高地上,一座座杆栏式吊脚楼紧密地铺展开,依着地形自然形成一个半椭圆,远处青山逶迤,近处薄雾缥缈,实在是太美了。可惜不是专程造访,我只能匆匆进寨浏览了一下,依依不舍地离去。离开石桥时心中暗自决定,若有时间,一定还会再来。
      在黔东南,许多原被茂密森林覆盖着的山寨已被列为景点,每天汽车来来往往,人流不断。十几年前这里还是鸟语花香、自给自足、安居宁静的世界,外面不知道这里,这里也不知道山外。可现在,环境虽然还没大变,但人和风俗都在变,土著风俗被包裹上民俗文化的衣裳,没有季节性地重复着出现,每每观赏,我总有种侵略的感觉。过去只有节庆或重大村寨活动才穿的礼服,不少村民现在每天都得穿着,盛夏时节这可不是姑娘们心甘情愿的。我知道,多数不太富裕的家庭,姑娘家可能一辈子就这么一套华丽衣裳,不到关键时刻是绝不可以拿出箱子的。

      南皋镇的石桥乡由于地理位置非常偏僻,自然环境保存得相当完好,在旅游开发的浪潮时代,似乎没能与时俱进。当第一次踏上这片山地时,我被那股扑面而来的纯朴之风深深地吸引。经济浪潮席卷而来,由于闭塞而留存下来的原真,将会落个怎样的结果?是“祸”还是“福”,一时难以断定。
      车在雨雾弥漫的山路上左转右拐地行驶。路很滑,我坐在副驾位置上一言不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时隔一年,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心中不免惴惴不安。司机全神贯注地把握着方向盘,在贵州行车最担心的就是雨天。说不清车窗外是雨还是雾,停车外拍不需要打伞,可时间不长,衣服却被湿透。这样的天气,山区云雾飘逸不停,景物千换万变,短短的20几公里,我们竟然走了一个多小时,赶到目的地时,石桥乡仍被春雨细润着。
      听乡干部介绍我才搞明白“大簸箕”和石桥属两个自然村,同归石桥乡管辖,由于两寨仅隔2华里,外地人都以为是同一个寨子。顺南皋河转过几道弯,眼前的地域开阔起来,河道大转弯处留下了一片沃土,对面的山寨就坐落在一个半圆形的岗坡上,仰目望去,整个寨子立于小山头上,很有小说里描述的山寨感觉。正是春季浸泡水田时节,那一块块水田如同镶嵌在寨子周围的镜子,把寨子修饰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九十几户苗民世世代代都居住在这巨型的画框里。
      南皋河环绕着村寨,古时在河道的转弯处建有风雨桥,后来桥被山洪冲毁,寨民们靠摆渡或趟水过河。两年前,为了方便民众生活和开发旅游业,由政府支持在原址修建了风雨廊桥。站在桥头的田埂上向远处望去,绵绵的山峦层层叠叠延向无垠的天际,依稀可辨的苗家木楼点缀着山林,农田里泛着嫩绿色,近处还有金黄色的草垛三三两两地依偎在一起,满目田园风光让所有同行人兴奋不已。对于大自然来说,石桥的闭塞应当是福,真要是在这里架起混凝土高架桥,盖起一座座贴着各色瓷砖的“盒子楼”……我不敢多想了。
      过风雨桥沿石阶而上即进入了大簸箕苗寨。一栋栋杆栏式的吊脚楼依山而建,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有些地方建在用鹅卵石垒砌的石基上,别具一格。可以看到许多家的三楼上悬挂着金灿灿的玉米,给人一个丰年的景象。随行的乡干部说:“簸箕寨里有一个流传已久的习俗,在丰收后粮食入仓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筛出一簸箕新鲜米,邀请乡邻品尝。米饭的制作过程虽然简单,但席间所有的客人都要一边吃着米饭,一边对粮食加以赞赏,苗民们把生命的含义全饱沁在这稻米的醇香中。”

      估计是坡地的面积有限,有些巷弄被吊脚楼挤得仅现“一线天”,对面来人只好侧身相让。奇怪的是,我们钻来穿去没碰到一人,家家门不锁户,村民们下田忙种还没回来,牛圈里也见不到憨厚的大牯牛。让人感触较深的是屋后门前打扫得干干净净,农具家什摆放得整整齐齐,似乎村里在迎接“卫生检查团”,可偏偏却上演着“空城计”。“真不容易,寨里知道今天有客人来,一早就把环境打扫得那么干净。”我有意试探地说。“哪里,大簸箕寨不论你什么时间来都是一样的,寨内各户清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这已经成了习惯,用不着干部刻意安排。”乡长解释说。走到寨子的靠山一面,看到有人挑着担子进村来,临近中午了,村民从田里陆续返回,没有多一会儿,吊脚楼上的烟囱里升起了袅袅炊烟。
      乡干部不停地和村民打着招呼,我听不懂,只好从面部表情判断,估计是邀请来家做客。大簸箕苗寨的人热情好客是出了名的,一家有客,邻里相待。来过大簸箕寨的人都知道,只要你走进寨子,是不愁找不到食宿的,你要担心的就是自己的酒量如何了。
      青石板铺的小路因山势的起伏而起伏,引领着我们往寨子深处走,“平时寨子里显得很宁静,只有在节日或有客人到来的时候,小板凳一敲,整个山寨就沸腾起来了。”起初我没明白这话的意思,追问道:“为什么要敲小板凳?”“这是由苗家风俗沿袭下来的。过去,寨子里有人家生了孩子,婆家要挑着谷子、酒等去女婿家跳板凳舞,一般是在满月酒的时候跳。每当这个时候,婆家会到寨子里来,挨家挨户地请寨子里的人吃饭喝酒,当酒喝得高兴时就会跳起欢快的板凳舞。”村长还告诉我,“冲楼板”也是苗族欢庆热闹的一种方式,若有远方客人来,主人会请客人品尝菜肴,不停地喝酒。客人有了几分醉意之后,大家就一起来冲楼板。通常要选在一间加固后的房子里举行,而且还必须在吊脚楼的二层,这样冲出来的声音全寨的人都能听见,响声越大,宾主双方就越尽兴。在冲楼板的场合,人们往往觉得声音不够大,加上板凳的敲击声,更能表现这种欢乐,于是便有了迎客的板凳舞。看来这“板凳舞”确是苗家抒发情怀的独特方式,只因现在不是节庆,也没有遇到苗家有喜事,所以感到遗憾。

      听说如今寨里也成立了舞蹈队,专门为远道而来的旅行团表演,若是赶得巧,蹭着看场表演的确是件愉快的事儿。我把心思和随行的县领导一说,还真得到了回应。村长找来了舞蹈队队长,正好是中午,人也能凑齐,于是,寨子里的女人们忙碌了起来。真是一箭双雕,我既看到了“中裙苗”的节日盛装,也欣赏到了欢快的“板凳舞”。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居然把小板凳也演变成了打击乐器,那噼噼啪啪的节奏声,也不知陪伴这个民族度过了多少欢乐的日子。不难想象这小小的板凳给苗家人带来的欢乐,他们世代生活在山里,用辛勤的汗水经营着自己的山寨,每到丰收时,他们又会用自己的方式展示丰收的喜悦。这种舞蹈无需华丽的灯光,欢乐却溢满了苗家的吊脚楼。
      南皋河边的芦笙场上,我陶醉在这新颖的乐器声中,为了表达谢意,我特意为表演队拍了大合影。正是春播农忙季节,我们没让表演持续很长时间,队长说:“秋天稻谷上了架子(禾晾架),你再来和我们一起欢庆丰收,那时寨子每天都像过节一样欢乐。”我目送着苗女们回寨的身影,欢笑声也逐渐消失在空谷里,于是平静的山寨,又回到了平淡的生活之中,其实,这才是真实原本的大簸箕苗寨。
      (责编:刘贤)

    推荐访问:簸箕 石桥 有一座 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