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四大乐舞与齐国音乐文化的兴盛】春秋齐国四大贵族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3 04:30:56 点击: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战国策・齐一》)。《韩非子・内储说》有讲“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可以看出,当初的齐国群众性的器乐活动也是很普及的,再加上《考工记》一书中介绍的早期繁盛的乐器制造业,齐国可以称得上是当时的音乐大国了。纵览整个齐国的音乐文化,当属乐舞是最为重要的,它是齐国音乐文化兴盛的重要标志之一。乐舞,又称乐或舞,集音乐、舞蹈、诗歌于一体,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音乐体裁。齐国乐舞包括《韶乐》《万舞》《康乐》《莱乐》,是其音乐文化发展水平的杰出代表。关于《韶乐》的研究有很多,本文的重点在《万舞》《康乐》和《莱乐》。
       相传《韶乐》起源于帝时代,后经过尧、舜时期的修改而形成《箫韶》,又通过夏、商、西周时期的修订和完善,至春秋战国时期,终于成为后世闻名的《齐韶》。公元前517年,孔子游齐国而闻《韶》之后,给予了“尽善尽美”的高度评价,并发出了“三月不知肉味”的深切感慨。之后,齐国《韶乐》不仅仅成为古代雅乐的典范,还被儒家尊崇为治国安邦、祭祀宗庙的必备之乐。
       《韶乐》的内容及其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所处时代的不同而发展演变,时至春秋战国时期,《韶乐》的内容演变为歌颂舜帝的功德。孔子所称其“尽善尽美”,其中“美”指的是形式,“善”指的是内容。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国力强盛,人们安居乐业,《韶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可见,当时的《韶乐》不仅仅只是歌功颂德的作用,还带有很强的欣赏性,才使得孔子这般如痴如醉。
       《万舞》源于夏朝初年,直至东周时代仍然存在,其伴奏乐器是管、磐等。另外,在《诗经》中的《商颂》《鲁颂》《左传》《公羊传》《礼记》《荀子》中均有记载。这说明,《万舞》仍在后来商周时代的齐、鲁、卫、楚、宋等国承传不息。尤其是在国势强盛的齐国,《万舞》简直成了统治阶级的掌上明珠,因此,遭到了墨子的尖锐抨击。《墨子・非乐上》中说:“昔者齐康公兴乐《万》,《万》人不可衣短褐,不可食糠糟,曰‘食饮不美,面目颜色不足视也;衣服不美,身体从容不可观也。是以食必粱肉,衣必文绣’。”此掌不从事乎衣食之财,而掌食乎人者也。是故墨子曰:今王公大人惟毋为乐,亏夺民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
       这段记述的意思是:从前齐康公举行《万舞》表演,表演《万舞》的人不能穿粗布衣,不能吃糟糠饭,说“饮食如果不好,面目的颜色就不好看;衣服不华丽,身体动作就不好看。所以,舞员们必须吃精细的饭菜,必须穿华美的衣服”。这样,就使得这些舞人不从事衣食生产,吃穿都要由别人来供给。因此墨子说,如今王公大人从事的音乐活动,夺取人民衣食之财来表演乐舞,竟如此严重。
       《万舞》主要用于宗庙祭祖。《诗经・鲁颂・�宫》:“《万舞》洋洋,子孙有庆。”这里明确指出了《万舞》是后代子孙用于宗庙祭祖的乐舞。
       《万舞》,由于乐歌早佚,故对其内容难以知其详。不过,可从其舞容上洞察到它所表现的内容。《万舞》的前一部分,是通过挥舞盾、斧的武舞来表现战争场面的。后一部分,是通过柔美的羽、�文舞来表现欢乐祥和的。由此推断,《万舞》所表现的内容是,以武力征伐取得天下,众人为此而欢呼雀跃,这种景象颇似一个为凯旋将士“庆功”的场面,其乐舞主体当是武舞。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断定,《万》与《韶》在内容上是截然不同的。关于《万舞》中的文舞部分,舞员所执舞具还有这样的记载,《左传・宣公八年》:“夏六月,……辛巳,有事于大庙,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万》入,去�。”《礼记・檀弓下》:“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万》入,去�。仲尼曰:‘非礼也,聊卒不绎。’”上述记载说明,《万》中文舞所执的舞具是因事而异的,一般情况下羽、�皆备,如遇丧事则去�留羽。总之,《万舞》是个阵容庞大、气势磅礴、流传广泛的古老乐舞,它既包括挥舞盾、斧表现战事的武舞,又包括手执羽毛和�管表现欢乐、祥和气氛的文舞。因此,《韶》与《万》在形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康乐舞》原是齐国百姓自娱自乐的一个乐舞,主要反映当时齐民安乐祥和的生活。不过,后来被宫廷采纳之后就变成了宫廷燕乐,并运用于外交之中,该舞中的舞人也成了赠送他人的礼品。《史记・孔子世家》载: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年),孔子在鲁国“由大司寇行摄相”。齐国统治者认为“孔子为政必霸”,便采取措施瓦解鲁国。“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遣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这一记载,一方面告诉我们齐国统治者对乐舞人员的歧视,另一方面让我们看到齐国的《康乐舞》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康乐舞》到底是什么样,文献少有记载。但是,我们可以从《孔子世家》的表述中窥测一斑:它是一个绚丽夺目的女群舞,服装与舞姿十分漂亮,其乐歌不仅舒缓、温柔、动听,而且尖刻逼人。这正是孔子观后即将出走时所唱的那样:“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
       《莱乐》指的是齐左莱夷人的乐舞,原属民间俗乐范畴。后来被纳入齐国宫廷,就变成了礼乐,并经常参与朝贡、会盟。《史记・齐太公世家》载:齐景公与鲁定公于夹谷友好会见,犁俎出谋“请令莱人为乐,可执鲁君”,齐景公从,“方会,进莱乐。孔子历阶上,便有司执莱人斩之”。《史记・孔子世家》也载:孔子相鲁定公时,“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方令旌羽�矛戟剑拨鼓躁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进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景公与晏子,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日:‘诺’。倡优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进一等,曰:‘匹夫而荧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从《孔子世家》的记载中得知,莱乐又称“四方之乐”,其舞员所执道具与周代“六小舞”基本相同。
       “六小乐舞”,也称小舞,属周代宫廷雅乐范畴,多用于祭祖活动,它是仅次于“六代之乐”的六种以舞具命名的乐舞。它包括�舞、羽舞、皇舞、旌舞、干舞和人舞。�舞以彩色丝带作舞具,多在祭祀社稷中表演。羽舞以杂色羽毛作舞具,多用于祭祀宗庙或四方。皇舞以五色全鸟羽作舞具,用于求雨或祀四方。旌舞以牛尾作舞具,用于辟雍(西周天子所设立的大学)中的祭祖活动。干舞以盾牌为舞具,用来祭祀山川。在《山海经・中山经》中郭璞注认为,《干舞》即《万舞》,用以祀神。人舞,即长袖舞,舞员运用衣服上的长袖而舞,用以祀星辰或宗庙。
       通过对《莱乐》与“六小舞”的比较得知,二者所用舞具基本相同。唯一区别在于,前者是利用各种舞具综合表演,后者是以每种舞具独立成舞进行表演。由是观之,六小舞显然是周人根据莱夷民间《莱乐》加工而成的。《莱乐》即是周代“六小乐舞”的原型。
       纵览整个齐国的音乐文化,《韶乐》《万舞》《康乐舞》《莱乐》是四部主要乐舞,前两部来自宫廷贵族,一个多用于祭祀宗庙,一个是表现以武力征伐天下,为统治阶级服务;后两部来自于民间,属于民间俗乐的范畴。这四部乐舞和其他乐舞一起丰富和推动了齐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是齐国音乐文化兴盛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者介绍:刘青,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硕士;满园园,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硕士)

    推荐访问:乐舞 齐国 兴盛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