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吴晓波蓝狮子 吴晓波,怒吼的蓝狮子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6 04:21:40 点击:

      十年前,凭借一本《大败局》,吴晓波迈入“著名财经作家”之列。而现在,他一手创办的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已经签约上百位财经作者,出版了90种商业书籍。   正如吴晓波所判断的,中国的商业时代正在崛起,越来越庞大的中产阶级和精英阶层有旺盛的阅读渴求。2009年,蓝狮子试水读书会活动,入会会员每年需缴纳2000元~10000元不等的费用,蓝狮子根据会员喜好挑选图书,每月三五本送至读者。这个看似古老的方式,迅速吸引到了4000多位会员。
      在吴晓波的设想里,蓝狮子要打造商业阅读的产业链――从出版策划,到财经创作团队的建设,再到财经读者圈的建立,“这些环节―旦打通了,我们就有一个远大的未来。”
      作为财经出版领域最有号召力的实践者,吴晓波却表示自己并没有商业理想,做蓝狮子最初只是“逼上梁山”。虽然蓝狮子以公司化运作,但管理层达成的一个共识却是“不以赢利为第一目的”。对于吴晓波来说,他的终极事业是写作。一如23年前的理想,做一个李普曼式的写作者,用图书累积一生。
      
      选择,无法抗拒
      
      之所以报考复旦大学新闻系,理由很简单――容易找工作。
      刚上大学的时候,吴晓波对于记者这个职业并没有多少认识,那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的媒体环境远不活跃。直到他无意中看到罗纳德・斯蒂尔的《李普曼传》,李普曼是美国著名专栏作家,对上个世纪的美国人而言,每天早上读李普曼如何评论这个世界,才能开始新的一天。
      吴晓波在2006年的一篇文章里这样描述看完书的情景:那是一个月光很亮的夜晚,我从图书馆走回六号楼宿舍,内心充溢着无限的憧憬和冲动。我想我之所以能够在18年之后依然无悔地走在这条路上,大半是被那天夜晚的月光所迷惑了。
      吴晓波意识到,仅仅言论写作就可以影响一个国家和社会,甚至是历史进程,写作本身也可以成为一个媒体人终身的职业,“你很难抗拒这样的人生。”
      1990年,吴晓波大学毕业进入新华社浙江分社,成为“工业组”的一名经济类记者。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吴晓波跑遍了中国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份,见过很多当时著名的企业家,调研过很多改革的前沿地区。这些都为他今后对企业的持续追踪观察,以及商业史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在吴晓波看来,“成功必然是规划出来的”。在人生要做选择时,他决定以财经作为主攻方向,他判断这个行业是一个理性的、最能反映这个国家真实状况的行业。“我意识到中国正在进入前所未有的经济改革时代,因此关注财经是一个有未来的方向,现在看来,当时的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事实上,在三十岁之前,吴晓波并不明确的知道自己能够有多大的成长空间。“那时我每年行走在中国的各个城市和乡村,写出一些肤浅的新闻报道,我想用眼睛和双脚把中国的真实发现出来。”
      但以文字为生的人就必须找一份能够终身从事的工作,当记者无法满足这个长远目标时,自然转型到了作家的角色。吴晓波成为了一名财经作家。他决定每年写作一本图书,之后也做到了。
      2001年,《大败局》出版,短时间内销售达20万册,创下了当时财经类图书销售的奇迹,而此后,这个纪录又被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打破。
      
      与他们格格不入
      
      虽然长期浸淫在财经信息之中,天天和企业家打交道,但是吴晓波从来没有动过经商的念头。
      关于和企业家之间的关系,吴晓波曾经写过一篇专栏――《我总是与他们格格不入》。“我就觉得我跟他们很熟,但是终归在一起的时候,觉得不是一路人。一开始我也很好奇于这样的感觉,后来我想通了,其实我跟他们应该就不是一路的,是一路人就不对了。”吴晓波的乐趣在于观察,“我就是旁观者。”
      2004年,吴晓波到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做民营企业的课题。在那里,美国学者对中国经济生活的陌生让他感到惊讶,这使吴晓波萌发出书写中国当代商业史的念头,这个念头就是后来的《激荡三十年》。
      从哈佛回来之后,吴晓波开始了自己的出版事业。“蓝狮子”品牌创立于2001年,是贝塔斯曼(世界四大传媒巨头之一)中国书友会为了培育还未成型的原创财经写作而搭建的平台,由吴晓波、秦朔等6位国内财经界的知名人士共同发起创建。
      2005年,贝塔斯曼退出“蓝狮子”品牌,吴晓波挑起大梁,将之“改制”为公司化运作。现在的他,一年有1/3的时间呆在家里,还有1/3时间旅游,剩下1/3就是全国演讲和调研,在杭州的时候,一个月到蓝狮子两三趟。公司的具体事务有专业的团队在打理。
      这种“半退休”的状态听上去很悠闲,但实际上,没想象的那么轻松。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编辑和出版人的眼光,这正是吴晓波的优势。蓝狮子出版的书籍之所以能成为畅销书,很大程度上仰赖于吴晓波的写作思路和观察。
      公司成立初期,吴晓波管人,管钱,还带编辑。当时面临的困难是,国内并没有很好的财经作者。而且,原创财经是怎样的一个写作模本,也尚在探索之中。在这种情况之下,吴晓波选择轻装上阵――没有遵循传统出版商业模式,而是选择与出版社合作,绕开中间渠道,负责图书出版的两端――前期的策划、审稿和出版后的市场推广。“这么多的分销渠道,遇到10%的人没有信用,一本书就白做了。”吴晓波对拓展传统渠道心怀警惕。这样的轻资产运作,让蓝狮子的财务状况一直保持健康的状态。
      最开始,吴晓波的书在蓝狮子的收入比重能占到40%左右,此后,这个比例一直逐步降低。蓝狮子的业务模块也从单一的公司案例研究,扩展到理财、职场、财经小说等多种写作题材。在出版这个以规模取胜的行业里,蓝狮子开始进入快速扩张的黄金时期。在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2010年中国最具潜力中小企业中排名第75位。“接下来的问题是,有没有出现一些特别卓越的图书能够配得上这个时代。不只是蓝狮子,这也是整个中国财经出版界面临的巨大挑战。”
      
      不如归去
      
      吴晓波现在仍然保持着每周6000字的写作习惯。
      吴晓波觉得自己算不上是个企业家,“企业家是要以盈利为目的的,可我好像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够好。我最主要的工作还是写作,出版是我的一个兴趣。”在蓝狮子里,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出版人”――就是贡献一些想法和建议。
      因为专注于财经出版,蓝狮子已经成为行业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公司,“从原创财经来讲,我们没什么竞争对手,所有的努力就是我们自己能做到哪一步就是哪一步。”在文化产业兴起的背景之下,已经有投资机构的资金找到吴晓波,等到机构进入的阶段,吴晓波会选择交棒,因为这一切将变成真正的“生意”。
      (枚媚荐自《名汇》)

    推荐访问:怒吼 狮子 吴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