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尝试】 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20 04:45:24 点击:

      新世纪的钟声呼唤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使命,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更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小学数学教学是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教学地位和职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精神一、增进对创新精神的理解
      1.对创新的理解
      谈到创新,常常有一种高不可攀,望尘莫及之感,其实,这是认识上的差异。创新,其实质是创造性,按照马斯洛的说法,创造性可以分为特殊才能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两种。前者是天才、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等特殊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这可以产生出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事物。后者是指开发人的可能性、自我的潜在能力这一意义上的创造性。这是谁都具有的,对于旁人也许不是新的,虽然没有公益价值,但能产生出他自身特有的个性活动的创造性。当一个人对某一活动领域中的经验达到精深的地步,他便有可能从后者过渡到前才。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作为这样的申述:“人们愈益要求教育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创造潜能解放出来。”同时,它警告说:“教育是具有着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这就是说教育教学工作既可以发展、促成,又可以阻止、妨碍人的创造精神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研究如何根据客观规律,来科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2.对创新精神的认识
      创新之效,人人皆知。然而,创新毕竟有一定的难度。就小学生来说难度更大。因此,对于小学生更应注重培养其创新精神。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会致力于发展自已的才能和创造潜力,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那么,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又如何具体地表现出来,一般有:冒险性,甘冒危险;于承担困难的工作,有时过分困难的工作;渴望优越;不满,发现缺陷;有情绪感受性;不怕被人看成是“怪人”;好奇心强等。
      概括地说,心扉开放,总想开拓自己的内心精神世界和对于外部世界的体验,在某种场合,他不拘泥于细微小节和既存事物,而凭直觉抓住意义,对不存在的事物感兴趣。对非合理的事物、无秩序的东西是宽容的,他所感兴趣的不是单纯明快的事物,而是复杂的、标准不明的事物。不屈于压力,不因循守旧,思考和行动有独立性。具有自信,讨嫌妥协,不介意他人的想法。好奇心强,敢于冒险,不满于现状。
      鉴于上述认识,这样使抽象的“精神”转化为具体的“行为”,从而以利于寻求对小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二、把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
      对学龄少儿来讲,学校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是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阵地,自然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那么,如何使之落到实处呢?这就应该把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把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来加以培养。
      1.在新知的导入中,培养好奇
      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导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众所周知,兴趣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由于接触离奇的情境,肯深入思索事物的奥妙,能把握特殊的微象观察它。例如,教“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教师说:请同学们报出一个数,老师能马上断定它能不能被3整除。一试,果真如此,学生一下子就觉得很奇怪、很有趣,急于追根究底,对此会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会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类似这样的问题很多,如教“圆的周长”,叫学生测量周长和直径的长度,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操作后发现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这正符合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所发现的圆周率。
      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学生的好奇心会不断增强。然而,好奇心往往来自于由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这势必带有很大的局限性,现代人类发展观是追求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使更多的问题来源于学生。
      2.在新知的探索中,培养学生好问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因此,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何事、何地、何人、何时、何如、何去,乃至几何。好问,需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想象,以及培养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如教学“梯形面积”,有学生提出:梯形的面积=(a+b)h÷2,三角形的面积=ah÷2,那么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不是也能用同一种公式学生的提问其实已创造出一种新法则:“任何规则的平面图形的面积,都等于上、下两底之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由此可见,由好奇到好问,由好问到好想象,正是创新的美妙前奏。开拓学生知识领域,使学生有广博的知识,就便于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示,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达到认识上的飞跃。正如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所说:“偶然的机会对素有准备的人有利”。
      3.在新知的获取时,培养学生敢疑
      “老师说过的”,“老师是这样说的”,这是小学生在家长面前常常使用的话。很显然,小学生年龄小,经验不足,他们的认识还处于很低的水平,因此,教育学生不要迷信课本、教师等“权威”,而要用自己的脑子去反思,内化成自己的真知。当然,“疑”不是怀疑一切,否定一切,而是从不同方位照射,透视问题的全部。如有低年级的学生对加法的运算方法的“低位加起”生疑,“高位加起行吗?”其实从速算的角度来看,的确从高位加起要比从低位加起来得简便,只是从低位起比从高位起在进位的处理上来得容易一点。
      生疑的方法很多,可以从正面、反面、侧面等不同视角发现疑点,科学家牛顿正是从反面对苹果落地生疑而发现万有引力。
      4.在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敢为。这里的问题,不是指常规问题,如课本中的习题;而是指一个人面临着某种他所不认识的东西,面对于这种东西,他又不能仅仅应用某种典范的解法去解答的问题。因为一个问题一旦可以使用以前学会的算法轻易地解答出来,那么它就不再被认为是一个问题了。
      敢为,即冒险精神。如教学“平均数问题”。问题一:5个同学的身高分别是:132厘米、131厘米、135厘米、129厘米、128厘米,求他们的平均身高。通常的解法用“总身高÷5”。有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的计算,用“130+5÷5”求得。这显然是学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问题二:假如你是一个水利员,在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要修一条平均深度为1.5米的河道,该怎样施工一般学生都这样想:尽可能使每处的深度为1.5米。却有学生说:靠海的一头深一点,靠山的一头浅一点,这样便于排水。因为平均深度为1.5米,不一定处处一样深。
      三、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落到实处,把美好的愿望化为具体的行动,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失时机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持之以恒,使未来学生的创造潜力得以很好的开发。

    推荐访问:创新精神 小学数学 尝试 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