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加快莱芜市“两新”工程建设的探讨] 两新组织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1 04:42:24 点击:

      “两新”工程建设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新城镇建设、农村新社区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实施“两新”工程,是莱芜市委、莱芜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结合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际需要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莱芜市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重要举措。“两新”工程是对人们居住形态、生活形态进行塑造和变革的综合工程、系统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1.建立健全利益共享机制
      整合莱芜市产业发展的资源和要素,不以行政区划而以经济区域为界,建立全市优势企业牵头,各区、各园区分工协作的“两新”工程产业发展机制。整合园区资源,突出放权让利,创新体制机制,尽快在园区建立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的发展模式,实现在市域内按项目的产业性质进入园区。建立健全鼓励优势产业发展、战略性产业开发、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链条延伸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促进“两新”工程程建设的财政引导机制,设立“两新”工程建设发展基金,主要用于“两新”工程项目建设,激发社会资本的投资,发挥政府资金杠杆放大效应,支持本地企业成长壮大,有效开辟和扩大税源、财源,实现企业发展、政府得益的双赢局面。
      2.健全城乡公共资源共享机制,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城市资源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部门特别是学校拥有的文化、教育、体育、娱乐设施和场地、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资源共享是指城市各种资源通过一定的形式(即无偿或者低偿的形式),用于城乡各种居民服务活动,实现互利互惠、优势互补,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使城市内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
      (1)以开展大规模创业就业免费培训为重点,服务城乡群众创业致富。在培训方式上,采取政府花钱买服务的方式,向有培训需求的群众发放“培训券”,群众凭“培训券”到有关培训机构免费接受培训。
      (2)在培训内容上,实行按群众的需求分类进行。对大中专毕业生、转业复退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等群体,进行不少于45天的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对有创业意向的,进行1-3个月的创业培训;对想学一门致富技术的农民,则进行15天左右的实用技术培训。
      (3)在培训机制上,政府面向省内外择优选定了20多家优质培训机构,群众持“培训券”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参加创业就业培训。
      (4)以推行“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制”为抓手,方便群众办事、维护群众权益。在全市城乡所有村(居)大力推行“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对关系百姓生产生活的婚姻生育、求职创业、法律维权等行政服务和审批事项进行全过程免费代理,目前全市所有村庄和社区均设立为民服务代办点,聘请代办员1400人,居民不出村和社区就能办理好各个事项。同时,健全农村法律服务体系,在乡镇和大型社区普遍设立便民合议庭、民生检察室、法律援助惠民室等法律保障机构,使农村群众更加方便地享受法律咨询、司法援助等服务。
      3.健全城乡稳定调处机制,营造安全、安定、安宁的社区环境。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事业的不断提高,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社会矛盾纠纷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要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社会矛盾纠纷特别是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确保社会政治稳定。为此,必须健全城乡稳定调处机制,营造安全、安定、安宁的社区环境。建立健全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的人民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治安辅助队伍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职能作用,确保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和较严密的治安防控整体。主要通过“政府搭台、市场运作、公安导演、群众唱戏”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大力推进社区安全防范工作。采用先进的设施完善社区安全防范机制,在城乡内主要路口设置探头,采用现代化的录像设备对城乡治安防范要地进行录像监控。
      4.建立健全资本带动机制。
      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这已成为共识。但农民进城只能解决农民问题,解决不了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目前解决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有两种思路:一是依靠国家投入,即政府主导;二是依靠农村内部和农民合作,即农民主导。这两种思路都有很大局限。首先,国家投入只能主要解决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公共性问题,解决不了农业和农民发展的微观机制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也不可能再组织农民从事生产经营。二是农村内部的农民合作并不能增加新的生产要素,这种“劳劳合作”只能解决农民生活困境问题,解决不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问题。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必须增加新的生产要素。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表明,生产要素愈多,愈先进,生产能力愈强。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之所以相对落后,就在于长期只有土地和劳动这两个简单的生产要素。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先进生产要素从何而来,来自于资本。资本的特性就在于扩张,正是能够不断扩张的资本,才能将先进的生产要素带到它想要去的地方。中国的农业正处于相对性危机之中,即种田比较效益低,农民不愿意种田,同时也意味着转机。随着农民进城,为扩大生产规模创造条件,并将吸引资本下乡,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所以,城市带动乡村发展,必须强化资本的带动,以建立现代农业。
      5.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创新。
      (1)尽快制定适应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户籍政策。新的户籍政策要适应新形势,在人口流动政策方面,赋予公民迁徙和居住的自由权力,允许在城镇有固定住所、稳定职业和生活来源的农民工获得城镇户口;在人口管理制度上,以公民身份证制度取代户口制度,身份证在全国范围内通行,身份证上的号码也是公民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一出生就确定,并且终生不变。
      (2)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创新。户籍制度改革不是取消户口,而是取消户口限制。从户籍制度改革的最终目的来说,就是要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划分,彻底切断户籍与福利待遇的联系,消除户籍制度背后的种种权利不公,实行城乡户口的统一。这了实现这个最终目的,要通过改革,使户籍管理更科学、合理,形成户籍管理由以行政调控为主转为以经济调控为主,国家立法规范、社会经济调控、个人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户籍管理新机制。   6.探索推行以“两股两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两股”即推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土地承包经营股权化,把集体资产和土地折股量化到人,使农民按股享受平等的收益分配,使农村沉睡的资源转化为可流动、能增值的资本。“两建”即建立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建立城乡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有偿使用村庄拆迁复垦腾出来的土地指标,实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远距离、大范围空间转移、优化配置。
      (1)深入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土地用途和承包关系不变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出租、入股,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在农业产业化基础较好、农业能实行企业化管理或有外来企业投资开发的村,将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土地面积为单位量化为股权,农民可以用股权参与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按股获得收益,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价值化和有偿化。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路子,引导有条件的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权,农民以股权参与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从而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价值化和有偿化。通过推行“股权化”,农民可以凭股权获得保底收入或基本保障,还可以获得打工、分红等多项收入,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民增收。
      (2)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在集体经济发达、农村企业化发展方向趋向明显的村,对集体资产或经营性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数、“农龄”等因素设置股权,把集体的资产股份分配到人,股随人走,实现集体资产明晰化。集体资产股份化后,由所入股的企业或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颁发股权证,作为收益分红的凭证。股权可抵押、继承、出售、转让,但不得退股提现。钢城区从2003年就已开始探索这项改革,对集体净资产50万元以上的村居先行改造,随后在集体经济发达、农村企业化发展方向趋向明显的村,对集体资产或经营性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把集体的资产股份分配到人,股随人走,实现集体资产明晰化。
      (3)建立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经济组织,代表了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有农业合作社、股份公司、专业协会等形式,可跨村、跨镇、跨区建立。大力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促进生产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中。莱芜市应继续采取典型引路、政策激励等多种措施,全力加快农业合作社、股份公司、专业协会等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广泛吸纳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促进农村经营方式转变,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随着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逐步将原村(居)委会代行的经济管理职能分离出来,由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承担,村(居)委会只负责社会事务管理与服务职能,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村基层治理体制。
      (4)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就是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把农村和城市的建设用地统筹起来考虑,以市场化的手段建立起城乡建设用地统筹安排、农村建设用地指标有偿使用的机制,解决城市建设用地不足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闲置的矛盾。既破解了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紧的难题,又增加了农村耕地和发展资金,实现了城乡互惠、一举多赢。
      7.建设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健全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之初主要是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没有把终极目标定位在为全社会劳动者提供保障上,时至今日,必须对其重新审视,从制度改革入手,重新设计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和实施规划。现阶段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的迫切任务是打破按照社会群体分别设计其社会保障制度的障碍,统一规划,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养老、医疗和工伤保险应列入优先实现全覆盖的项目,同时辅之以城镇社会医疗救助制度、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及相关福利保障制度等,确保社会成员在遭遇生活困难时免于陷入绝境。
      (2)健全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保障维权体系。劳动保障部门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劳动争议解决仲裁工作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劳动力市场进行清理整顿,重点检查用人单位办理招工手续、签订劳动合同、支付职工工资、参加社会保险等情况,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3)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妥善解决农村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问题,使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障碍得以清除,劳动者转移后的劳动权益能够得到保障,从而解决剩余劳动力“转得出”和城镇暂住人口“留得住”的问题。
      8.坚持城乡一体化,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继续实施“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小城镇供水、公交、污水处理、垃圾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燃气、供热工程建设,提高覆盖率和供应保障率。完善信息网络,推进电视、电信、计算机三网融合,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现代远程教育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工程。加强城镇地下管网建设,统筹协调各类工程管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鼓励建设地下公共管沟。加强教育、卫生、福利、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社会服务资源向基层和社区转移。健全城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扩大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
      9.坚持环境优先,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
      全面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在农房建设中全面推广新型墙材、外墙保温等技术,鼓励发展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按照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加强城乡水系、湿地、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加强城乡园林绿化,积极开展人居环境奖和生态城镇创建活动。继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以全省和谐城乡建设行动为契机,以农村环境整治为重点,突出抓好镇村容貌和农村社区环境治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城乡垃圾处理水平,抓好城镇大气污染防控和治理,努力打造良好城乡居住环境。

    推荐访问:莱芜市 工程建设 探讨 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