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正文

    【以“学”定“教”是真道】千教万教教人学真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30 04:40:16 点击:

      一日,我与同事到友邻学校去听课,一个上午安排了四节语文课,或许是没有太多的新意,也或许听课时间太长的原故,第三节课结束时,就没有了再听下去的意愿,打算出门休息休息,就在我将要出门的时候,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给我发了一张他的教学设计,拿到手一看,只有短短的几行字:“《莫高窟》教学设计——自学探究——展示研讨(①读书展示②整体把握③局部研读)——反馈交流”。“这是什么教学设计?我以为这是课堂结构图呢。”正当我们全体听课教师诧异之时,这位年轻教师说:“上节课,学生们已进行了‘自学探究’,这节课我们就进行‘展示与研讨’和‘反馈与交流’环节,下面我们就开始上课。”于是带着好奇之心再次回到了座位,心想这位教师不知“耍什么花样”,然而没想到一份简单的教学设计却不断地冲击我那早已麻木的神经,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一、课堂情景扣眼球
      上课尹始,这位教师就宣布第一个环节是“读书展示”,可能班级学生表现欲太强的原因,也可能是这位教师“刻意”安排,一个个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氛围一下子就进入了高潮,于是这位教师不得不将一篇短短的课文拆分成若干部分,让十几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尽管有的学生只读了一两句,但我却从这一两句的朗读声分明感受到全体学生的投入与精彩。“读书”对于任何一个语文教师来说,都不陌生,所陌生的是,这个班级学生对读书却表现出极大的欲望,以及个个精彩的表现。为何一句“读书展示”却能表现出如此的生命活力?
      随后,这位教师宣布进入第二环节“整体把握”,并说“没查阅资料”的先说,“已查阅资料”的后说,每人都有机会。(这里说明一下,“整体把握”就是把握课文的梗概。)学生在这位教师的引导下,尽情发表着自己的见解,当个别学生的表述与文本意思相差较远时,这位教师则是引导其他学生协同研究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心领神会。
      当学生基本上把握了课文的梗概之后,就进入了局部研读环节。让我再次感到意外的是,在局部研读环节,这位教师只说了一句话:“哪位同学将你们理解的或掌握的讲给我们听?”随后,班上的学生便滔滔不绝地从“彩塑”“壁画”“藏经洞”“地理位置”“概貌”几方面谈出自己的看法。在描写飞天的这一句段时:“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这位教师跟学生“抢着”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说:“我在备课的时候,对这一句话特别着迷,当我在读第一遍时,我的脑海里首先产生了莫高窟是如此宏伟瑰丽之感;当我在读第二遍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飞天;当我在读第三遍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到我之所以能产生这样幻想,是因为作者的语言精到优美,正是这样优美的语言让我产生翩翩浮想!这也是我想告诉大家的。”“高!”不知是哪位学生的一句调皮话,引全班学生哄堂大笑。
      最后,进行交流反馈环节,这一环节又让我目瞪口呆,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千奇百怪;一方面,教师的解答方式也别具一格。其中一个学生问道:“修建一个洞窟要花多少钱?”这位教师犹豫了一下,“我可以求助吗?”这位教师反问道。“可以。”随即,这位教师便向我们听课的教师求问,这个问题一时也弄得我们手足无措,于是这位教师就在课堂上打开网络,在网上搜寻。尽管这类问题超出了语文的范畴,但这位教师并没有因它属不属于语文而拒绝。
      二、心灵震撼促感悟
      时近中午,当我咀嚼着友邻学校的饭菜时,脑海里却不时闪现着这位年轻教师所展示的堂课:学生朗读得那样精彩,分析课文的那种投入,以及“乱七八糟”的问题随口拈来……让我对固有的优课标准产生动摇,“什么是语文?”“什么是好的语文教学?”这些原本简单的问题,在各种纷繁的理念、思想纷扰下,在应试模式的桎梏下,以致于我们迷糊一片,找不到前行的方向。这位年轻教师的课,犹如一阵春风让我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教师不能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语文课不应该由教师来设计关关节节,而应该更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引导学生自己去触摸、去感知、去领会,在与语言的摸爬滚打中,习得语言,感悟人生真谛。
      三、以“学”定“教”是真道
      教与学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由于我们长期地习惯于“有学无教不是教学,有教无学更不是教学”这样的认知,以至于我们始终迈不出“教”的束缚,始终把“教”当作我们唯一的使命,在这种思维主导下,我们忽视了学生的思维特点、知识经验,更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最终让一批批可爱的学生变成了“教”的傀儡,也催生了“钱学森之问”百年迷题。因此,要想改变教育教学现状,语文教学必须从传统的侧重教师“教”的层面转移到关重学生“学”的层面,从学生真实的学习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制定服务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经历知识体系、价值态度的建构过程,让学生在建构过程中感受阳光与雨露。也只有确立以“学”定“教”的思维体系,学生在学的天地里才能飞得更远!

    推荐访问: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