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文明礼仪 > 正文

    全球化视野下的华夏文明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1 09:25:37 点击:

    文明的思考

    ———2004:华夏文明论坛

    猴年岁末,由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召开的2004:华夏文明论坛理论研讨会,就文明的历史及其发展,如华夏文明、社会主义文明、中国传统文明与近代文明等作了积极的探讨。本刊特辑鲍宗豪、陈卫平、刘奔、俞吾金4位学者的演讲予以发表。

    ———主持人:任建英

    在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成立10周年之际,我们举办了“2004华夏文明论坛”的方式以示纪念,并以此作为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和研究项目。笔者以“全球化视野下的华夏文明”为题谈点看法。

    全球化与华夏文明的魅力

    文明,一般被解释为“开化的行为和状态”或“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亨廷顿从精神文明的视角,并以宗教为标志,把当今世界上的主要文明确定为华夏文明(儒教文明)、日本文明(华夏文明的后代)、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基督教文明),其中的拉丁美洲文明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次文明)、非洲文明等。(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周琪等译. 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26)实际上,华夏文明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形成一种包容多种地域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秦陇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既各具特色又多元统一的文明形态;华夏文明多元统一的本质特征,使其在中国历史的演进中,具有吸纳不同文化———如印度的佛教文化、西方文化的能力,并在“中国化”的过程中融入华夏文明。正因为华夏文明具有多元统一的本质特征,在全球化时代,华夏文明被世界各国普遍看好,认为是人类社会最具魅力的文明。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在关注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与国际地位、国际形象的同时,把视角投向了促使中国“和平崛起”的华夏文明。不论是对华夏文明褒义或贬义的评价,一个毋容置疑的事实是:全球化视野下的华夏文明是一种最具魅力的宽容、和谐、兼容性强的人类新文明。

    美国学者也认为,21世纪有8种文明能够生存下来,但是能够成为世界主要文明的只有3种: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和华夏文明。现在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发生了很大的冲突,且在不断深化。华夏文明有优势,它不走极端,有可能平衡前两种文明的矛盾,带动其他文明走向共荣。华夏文明是21世纪全球文明的主导。

    全球化与华夏文明的世界意义

    新世纪,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借助其科技的优势、雄厚的资本,在获得更多的“文化”话语权、争取“文化霸权”地位的同时,其文化的现代性中内含的吞噬性、殖民性、扩张性弊端,不仅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认识,纷纷提出了保护“民族文化”的对策和建议,而且形成了世界文化应是多元的共识,并共同致力于包容多元文化的世界文明的建设。

    华夏文明作为世界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自然地成为世界文明发展中最具生命力、最具借鉴意义的模式。在历史上,华夏文明从未停止过它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公元第一个千年,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超越国家与民族、超越战争与敌意的“华夏文化圈”。如果说远古时代的罗马帝国与秦汉帝国是当时世界的两个中心,那么,在罗马帝国衰败以后,盛世大唐则成了世界文明的中心,其文治武功,影响西到印度、波斯,东及朝鲜、日本。

    从盛世大唐到宋元时代,中国的文化国力影响,逐渐超出东西“华夏文化圈”,通过启发西方的现代化运动、最后影响到全世界。这种影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的三个阶段,“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的过程基本相同。先是中国的科学发明促成了文艺复兴与地理大发现,然后是启蒙思想家塑造的中国开明君主制度与孔夫子哲学的典范影响到西方政教改革与革命。

    中国在比较文明史视野内的相对落后,也不像流行观点想像得那么久。明末中国仍是世界上经济技术最发达、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郑和远航就是当时综合国力的一种标志。康乾盛世的国力不亚于汉唐盛世,也不亚于当时正如日中天的英国。马戛尔尼访华时,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政治实体,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世界第一,人均收入也不落后于欧洲。康乾盛世之后,中国开始衰落。

    可以说,华夏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公元第一个千年形成了覆盖整个东西,远播南洋与塞北的华夏文化圈;二是在第二个一千年启发了西方的现代文明,并完成自身从衰落到复兴的艰难历程。在第三个一千年到来的时候,华夏文明开始了它的现代化复兴,从边缘逐渐走向中心,并以更大的力量和规模崛起,以华夏文明的模式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以现代化的方式影响世界,也将最有力地证明华夏文明的活力与魅力。

    全球化与华夏文明的弘扬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全球化背景下弘扬华夏文明,必须重视以下问题:

    第一是,全球化对华夏文明的负面效应。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在《全球化压力下欧洲民族国家》一文中,揭示了全球化的负面性;在全球化的推进中,一个民族在一个发生变化的世界经济和社会情境中遇到自己创造能力的界限时,可能要承受社会不公正性、社会的破裂,可能将承受道德标准的败落和文化基础结构的败落。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是独特的优势,具有无限的有待开掘的文明资源;但华夏文明的长寿也会有“老年病”,难以抗拒伴随着全球化浪潮而登陆中国的西方“快餐文化”、“休闲文化”、“消费文化”中消极因素的挑战。因此,我们要研究华夏文明如何顺应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发展的特点?如何将丰富的华夏文明资源(如儒家的“仁学”、道家的“道论”)通过“现代转换”,使其适应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人们的需求?

    第二是,全球化与华夏文明的交流。历史上世界各国的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是指组成文明的诸因素,如语言、宗教、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组织、风俗习惯等,在不断地进行传播和接受,它们在形成文明纵向发展的同时,横向上也在相互运动,这是使文明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现,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因此,当代华夏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必须置于全球化的语境之下来思考:(1)面对全球化时代新的传媒文化的崛起、新的电子阅读方式、电脑写作、网上杂志以及相应的电子群体的出现,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旧式意义越来越小;华夏文明要更快、更广泛地成为世界文明的主角,就必须借助新的传媒以实现其价值;(2)全球化使人类能时时感受到全球性的文明,地球似乎被一种单一的文明所覆盖,这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还是第一次。但这种全球性文明的力量是工具性的———即信息网络技术对全球文明的支撑。当全球性的信息网络文明被“普遍化”、“无限化”时,人类自己创造的信息网络文明反而成了主宰人的“上帝”,于是,人类便理性的反思“信息网络文明”的缺撼,在把握“信息网络文明”工具理性本质的同时,纷纷发掘人类自身的文化精神根源。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最有希望通过对“信息网络文明”的整合进而成为人类创造世界新秩序的文化精神根源。(3)华夏文明也要善于在全球化进程中,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丰富华夏文明。在历史上,华夏民族就注意学习西方的古典文明。近代中国翻译的欧几里德《几何原本》、希腊哲学译著《名理探》、文学译作《伊索寓言》、《希腊神话》等等,都表明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科技乃至建筑、雕塑、音乐等对华夏文明的影响。今天,华夏民族更应站在文化全球化的潮头,吸收世界文明,为世界贡献华夏文明。

    第三是,全球化与华夏文明的研究。华夏文明经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后裔的创造、积淀,形成了深不见底、宽不着边的庞大的体系。任何一个时代的人们都无法穷尽对华夏文明资源的发掘,都无法完成或穷尽对华夏文明的研究。笔者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华夏文明研究中值得重视的3个问题:(1)华夏文明与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共存、共荣问题。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的本意是要复兴西方文明,要按西方的文明重建世界秩序,结果在多元的世界、多元的文化面前不断受挫。以多元文化为特征的华夏文明,可以成为与世界上其它文明共存、共荣的模式,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则需研究不同文明模式的同异、不同文明模式共存的条件与现实可能性。(2)华夏文明可以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大文明系统来研究。如果说西方的“文明”概念较强调政治文明———因为英语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的意思是“城市公民的”、或“国家的”等概念,那么中国的“文明”概念则侧重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侧重于天人关系、人伦关系的伦理精神。因此,对华夏文明的研究不仅应充分发掘其中的政治文明资源,而且要在科学借鉴西方政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当代中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格局。(3)当代华夏文明的社会载体是城市。城市在传承华夏文明、发展与弘扬华夏文明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随着我国创建文明城市的深入,城市的形态文明、功能文明、素质文明不断提升;我国一个个文明城市的崛起,是对华夏文明的有力支撑,是富有生存和活力的华夏文明的标志,是向世界传播华夏文明、与世人交流华夏文明的舞台。因此,研究华夏文明必须关注我国20多年来的文明城市创建特点、规律,从中提炼当代华夏文明的新形态,新精神。

    推荐访问:华夏 全球化 视野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