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文明礼仪 > 正文

    北宋无将南宋无相_北宋名相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5 04:30:02 点击:

      王安石的政治成就是实行变法。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的文学成主要是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诗作《元日》、《梅花》,散文《游褒禅山记》等最为著名。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男,汉族,公元1021年1月18日生,属相猴,江西抚州人,进士学历,1042年开始,先后担任北宋朝代县处级的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1067年,任地市级的江宁府,又改任研究员职称的翰林学士。1069年,提任为省部级的参知政事,从1070年起,两度出任宰相职位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1076年辞去官职,到江苏南京的江宁隐居,享受副国家级的舒国公待遇,后又改称荆公。 性格及社会关系 据《宋史・王安石传》记载,王安石小时候非常聪明,读书过目不忘,作文一气呵成,刚开始很不经意,等写完后,见者都佩服文章的精妙。 王安石在未当官时,就因其文采名震京师。他不好奢侈,自奉俭朴,甚至衣脏不换,面垢不洗,世人大多认为这是贤人的个性。唯独大学者苏洵说他:“不近人情的人,很少不是大奸佞之人的。”并且还专门作了一篇《辩奸论》讽刺王安石。 王安石性格强硬,遇事态度鲜明,对自己的意见非常自信,从不去改变它。被别人形容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的父亲王益是1015年的北宋朝代进士,任地市级的福建建安主簿二十多年,为人正直,执法严明,为百姓做了不少有益的事。王益迁任地市级的江西临江军判官时,王安石出生于此,王益升任副省级的江苏南京的江宁通判,全家迁往南京。王安石的母亲吴氏从小好学强记,为人通情达理。
      王安石的大弟弟王安国,字平甫,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王安石的二弟弟王安礼,曾经在大文豪苏轼因罪下狱,无人敢救时,上书宋神宗皇帝为苏轼求情,使苏轼得到从轻处罚。王安礼在任开封知府时,善于断案,执法严明。到职不过3个月,将几万件积案全部审清,神宗听说后称赞他“安礼能勤吏,于古无愧矣!”所著文集二十卷,已列入《四库全书》传于世。 王安石的儿子王�,自幼聪明伶俐,才高志远,20岁前已著书数万言。他积极支持父亲王安石变法,为确立变法的理论依据,参与修撰《诗》、《书》、《周官》三经新义。诗词写得清新自然,颇有父风。但可惜的是,王�只有33岁就病逝了。
      王安石与苏轼之间是有矛盾的。据史书记载,苏轼及他的父亲,还有他的老师朋友,都是旧党一派,对王安石的变法新党意见颇大。王安石由此厌恶苏轼,曾上书皇帝说对待苏轼必须像调教“恶马”那样,减少食物,多加鞭笞,使其服贴乃可用。王安石身为年长十五岁的前辈和位极人臣的宰相,这样对待持不同政见的苏轼,确实有失公正,更谈不上厚道。无怪在十多年后,当苏轼在南京与王安石相见时,苏轼说了一句“轼亦自知相公门下用轼不着”,能言善辩的王安石也只好无言以对。 但是,他们虽然政见不合,彼此却很欣赏对方的文学才华。尤其是在王安石晚年隐居南京时,苏轼曾经去探访他,两个人多次唱诗做和。王安石甚至劝苏轼在钟山定居,与他做邻居。“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王安石最终改正了对苏轼的看法,而苏轼更以宽广的胸怀对待王安石。 政治成就:王安石变法 1070年,49岁的王安石被宋神宗任命为宰相,开始推行新法。
      而此时的宋神宗赵顼刚当皇帝3年。只有23岁。他对北宋朝当时国穷民弱,外有强敌的现状非常不满,励精图治,一心想重振大宋王朝。王安石理财治国的改革思想恰好迎合了年轻有为的宋神宗,于是君臣一心,实行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构改革、税务改革、兴修水利、军队改革、科举改革等五个方面。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入手,新成立了国家最高的财政机关――制置三司条例司,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 到1076年的6年间,王安石的变法大大增加了北宋国家的财政收入,贫苦人民生活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尤其是在对外作战方面,1073年,在王安石的亲自指挥下,宋军与西夏国交战,收复了甘肃岷县等五州,拓地2000余里,受抚羌族30万帐,取得了宋朝自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对外战争的胜利。 但是,王安石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还有,有些法律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用人不当,操作偏差等情况,另外就是由于王安石非常固执,听不进去别人意见,一意孤行,致使新法举步维艰,越来越难。1076年,王安石爱子王雾病逝,王安石辞相位,隐居南京,新法陷入低潮。 在此后一直到1086年的10年时间里,宋神宗依然坚持实行王安石变法的一些制度,直至他去世。紧接着,年仅10岁的宋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掌握了政权,王安石的新法便全部被废除。 变法失败后,王安石在忧愤和遗恨中于1086年5月21日去世,终年65岁。葬于江苏南京的半山园。王安石晚年受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王文公、临川先生。死后被追封为“太傅”称号。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41年后,北宋朝代灭亡。 文学成就: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 他一生中写了不少深刻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问题的作品。他的诗歌“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有的风格道劲有力,精辟精绝,有的风格雄健峭拔,修辞凝练,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对后来宋诗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他的散文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政论性的文章,体现出他鲜明的政治观点,语言犀利,逻辑缜密。如《答司马谏议书》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另一类是游记,如《游褒禅山记》。这是王安石在1054年33岁时,担任地市级的安徽舒州通判时写的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其中“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更成为世人常用的名言。

    推荐访问: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