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文明礼仪 > 正文

    [从读者反映论来看中文歌词英译] 读者反应论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4 04:33:07 点击:

      摘 要:歌词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其翻译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然而,国内外翻译界至今仍未重视歌词的翻译,因为歌词翻译同时具有音乐性和文学性,甚至还涉及听觉艺术,再加上其中蕴含的文化因素使得歌词翻译难上加难。本文针对歌词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谈论读者反映论如何指导歌词翻译策略,分析歌词中的文化因素如何左右读者反映。
      关键词:歌词翻译 文化因素 读者反映论
      作者简介:刘琳 ,女,(1986―),西安外国语大学学生
      
      1.引言
      歌曲可以通过声音有效地传递情感,它汲取音乐之精髓,包含诗歌之灵性,源自日常生活和工作,彰显不同民族文化和区域风情。朗费罗所说,音乐是全人类的共同语言。对于歌曲来说,旋律和歌词只有在情感上产生相互影响,其美感才能体现。如果听众无法理解歌词,其美感就会大打折扣。而精通多种语言的听众却是屈指可数。因此,歌词翻译就显得格外必要。
      众所周知,作为翻译研究的特殊领域,有关诗歌可译性的争论由来已久。作为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歌词的可译性也成为一个颇富争议的话题。19世纪初,许多外语歌曲汉译本就在我国流行,证明了歌词是可译的。但歌词翻译研究的佳作少之又少,尤其在这个英语歌曲大量涌入中国、冲击着中国人听觉感受的时代,人们期待更为优秀的歌词译作。
      2.歌词翻译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最早的歌词翻译始于清末。五四运动之后大量外国歌曲和音乐被译为中文,包括学堂歌曲、革命歌曲、古典歌曲、宗教歌曲等。翻译法多种多样,或采用外国旋律用中国古诗填词,或采用外国旋律自动填词,或译出原词。
      新中国成立以来,不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歌词翻译均创造前所未有的辉煌,远远超越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钱仁康, 2002)。但“文化大革命”导致歌词翻译暂时停滞。直至八十年代的拨乱反正,歌词翻译才得以延续并进入新时期(薛范, 2002:215)。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存储技术、音频和视频技术的发展,更多外国歌曲在世界各地传播。如今,光盘、MP3、MP4之类的音响杂志涌入人们视野。但令人失望的是,尽管原创外文歌很多,翻译歌曲的数量却日渐减少。2000年后的歌词翻译家只有张宁和薛范。歌词翻译的新作少之又少,止步不前。
      3.读者反映论指导下的歌词翻译
      3.1 为何读者反映论?
      如何翻译英文歌曲?历史上对翻译标准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从 “信、达、雅”、“忠实、通顺、优美”、“化境”到动态对等以及目的论等,翻译家不断开拓该领域,争论也日趋白热化,似乎很难找到一个通用的翻译标准。而歌曲翻译的特点就是让听众领会到歌词的可读性、可唱性,以及高度的视听享受。总之,歌词翻译的最终目标就是服务于听众。在这点上,我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读者反映论”。
      3.2 何为读者反映论?
      读者反映论是一个文学理论流派,着重于读者及他或她对文学作品的体验,这与其他的流派和理论不同,后者侧重于作品的形式或内容及作者。
      读者反映论将读者看作活动主体,该主体透露作品的“真实存在”,加以诠释来完成其含义。读者反映论认为文学应被视为表演艺术,其中每个读者创造自己独一无二的、与文本相关的表演(Nida, 1993)。这是奈达第一次将读者反映论应用于翻译理论与实践。
      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是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动态对等强调读者反映。奈达认为翻译即交际,其中最重要的是看人们在阅读或听译文时得到了什么。他认为评价一个翻译,评论者应首先决定“接受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Ma Huijuan, 2003)。
      这样,我们不得不考虑另一个问题,即读者的类型。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同一时期内不同读者对异族语言文化的接受程度不尽相同,同时,随着时代进步,不同时期读者的接受能力也处于变化之中(贾慧, 2009)。
      3.3 在歌词翻译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因素对读者反映的影响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其文化传统和文化意识相互影响。奈达将翻译中涉及到的文化因素分为五种,包括生态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Nida, 1964)。这些文化因素控制着读者对歌词的理解。因此,译者必须关注读者反映才能创造出佳作,而读者反映又受到这些文化因素的制约。
      生态文化因素包括动植物、山水等。英文歌曲中含有许多类似文化讯息。例如加拿大歌曲“Snowbird”,学名是“雪�”,这样翻译,很少人知道,如果译为“雪鸟”就很容易理解了。因此,翻译时要充分重视这种生态文化因素,因为这个读者反映密切相关。
      众所周知,讲英语的国家大都信奉宗教,因此很多英文歌曲涉及宗教。在翻译这种歌词时,译者必须留意其宗教内涵。有首歌叫做“Let It Be”(歌词是:When I find myself in times of trouble/ Mother Mary comes to me/Speaking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有人译为“当我烦恼时,母亲告诉我,随它去•••”。但事实上,根据这首歌创作的背景和作曲家当时的心境,我们需要领会其中的宗教含义,Mary指的是Virgin Mary,而非一般的母亲。因此正确译法为:当我生活中有了麻烦,圣母玛利亚来到我面前,说者睿智之言“随它去•••”。读者大都倾向于第二种译法,因为这不会产生歧义。
      歌词中不同的语言表达也会影响目的语读者对歌曲的理解。有首法国歌曲叫做“Love Is Blue”(歌词为:“Blue, blue, my world is blue. Blue is my world, no I am without you…”)如果我们将其翻译为:“我的世界是蓝色的,失去了你,世界变成蓝色。”那我们该如何理解“life is grey”呢?对于不懂英语、不熟悉英语文化的读者来说,要理解歌词很难。考虑到读者的反应,我们应将其译为“忧郁”或“沮丧”。
      还有就是物质文化,同样也可以约束读者对歌词的反应以及歌曲含义的理解。有一首歌曲叫做Tequila Sunrise,曾有人将其译为“特其拉的日出”,但我们了解这是一种酒,所以直接译为“特其拉日出酒”,不然读者就无法了解歌词含义。
      最后一种是社会文化因素。我们所熟知的电影《音乐之声》中的那首耳熟能详的歌:
      “Doe, a deer, a female deer,
      ray, a drop of golden run.
      Me, a name I call myself,
      …”
      有人译为:“哆”是一只小母鹿,“来”一金色阳光。虽然很准确,但是作为“目的语读者”的中国孩子很难理解,因此,译者对此要灵活处理,将其译为:“哆”好朋友多来多,“来”快来呀来唱歌……。这样翻译和原歌词真可谓是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又能为中国孩子所理解。
      4.结语
      尽管歌词翻译中存在大量问题,这些问题确实让歌词翻译难上加难,但译者不应该退缩,而应更加努力。只要译者考虑到读者的反映,了解评估翻译作品的标准,歌词翻译的佳作就会层出不穷!
      
      参考文献:
      1、Eugene A. Nida(1993),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Eugene A. Nida(1964),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4.
      3、Ma Huijuan (2003), A Study on Nida"s Translation Theory,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贾慧(2009):读者反应论对翻译策略的影响,,甘肃高师学报,第14卷第1期。
      5、钱仁康 (2002):《歌曲翻译探索与实践》序, 《人民音乐》第12期。
      6、薛范 (2002):歌曲翻译探索与实践, 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7、薛范(2001): 翻译歌曲的历程, 《音乐研究》季刊第3期。

    推荐访问:反映论 读者 英译 中文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