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文明礼仪 > 正文

    早期吠陀时代 早期吠陀时代的两性关系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4 04:32:52 点击:

      摘 要:早期吠陀时代的时间跨度大致为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1000年,期间产生并得以流传的最重要文献是《梨俱吠陀》。《梨俱吠陀》共收录1028首诗歌,其内容十分广泛,“可以说是一部远古的百科全书”,并被马克思・缪勒誉为“雅利安人所说的第一句话”。本节将试图通过《梨俱吠陀》的颂词,一窥早期吠陀时代古印度两性关系的大致情况。
      关键词:早期吠陀时代 两性关系
      作者简介:高征宇,男,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08级世界史研究生。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河流域时,印度河文明的大型城市已经消失,但其农业文明并非无影无踪,培伦老师指出,晚期哈拉帕文化的发现,证明两个文明之间并不存在文化发展中断的所谓“黑暗时代”。游牧民族的作战优势很快就为雅利安人获得了足以生存的土地,经过与印度河流域土著居民,及雅利安各部落之间的斗争、交流与融合,雅利安人已经熟悉农业经济,并开始种植小麦。《梨俱吠陀》有这样的颂词:
      系紧犁头架上轭,
      播撒种子在犁沟,
      倘若颂歌获应验,
      挥动镰刀迎丰收。
      但是放牧和战争掠夺仍是雅利安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所以女性在繁衍后代、手工劳作、家务劳动及财富增殖方面的价值,举足轻重,仍是男性强有力的后盾。再者从生理学的角度讲,古人对女性的月经、受孕、分娩等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变化不甚了解,因此认为女性是神秘莫测的。在生产力相当低下的情况下,女性的繁殖作用得到突出,进而神圣化。神秘与神圣相结合,就使对母性的崇拜必要且必须。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的早期,是一个乐观、奔放的民族,处在父系社会的形成期,母性崇拜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没有马上消失。所以早期吠陀时代的男女两性是比较平等的。生女孩不会收到特别的欢迎,但是绝对不会出现后世的“杀女婴”等现象。因为女儿也会带来好运,如结婚时新郎都会对新娘说:“我握你手交好运” 。《梨俱吠陀》也常将女子与神圣、优美事物联系在一起。如:
      赋人以快乐的女神,天的女儿,
      随着她的姊妹之后来到,
      光华四射,展现着自身。
      今日你满载财富驱车驾临,
      富丽的黎明女神,你们曾恩赐颂吟者。
      远照的女人啊!你布满空间,
      你用光明揭破黑暗。
      朝霞啊!照你的习惯赐福吧!”
      教育方面。女孩通常由父亲对她进行教育,也可送其去与男子一同学习。女孩们除唱歌跳舞外,还可以学习宗教、算数、逻辑、占星术、语法、天文、医学等。丈夫则是妻子婚后的导师,教授妻子关于吠陀的知识。不仅上流社会的女性能动辄引经据典,吟诗作句,探讨哲学、宗教等问题,乃至一般的家庭主妇,也能识文断字,知书晓理。《梨俱吠陀》的赞美诗作者,有许多就是家庭主妇。如一首著名的献给火神阿首尼的颂歌,就是由家庭主妇维斯伐瓦拉创作的。妇女同男子一样受教育并参加各种学问的讨论,有些妇女能跻身预言家的地位,如戈莎和阿帕拉。
      婚姻方面。《梨俱吠陀》中还没有出现童婚现象,等到女孩儿17岁左右发育成熟后,才可以结婚。男女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配偶,青年女子在选择配偶方面有相当大的自由,虽然要征得父母的同意,但并非绝对必要。一个不受欢迎的女婿可以用彩礼买得岳家的欢心,同样,一个生理上有缺陷的女子在结婚时也要赔上大笔嫁妆。一夫一妻制是最流行的婚姻形态,但一夫多妻并非不存在。A.S.爱尔提卡也指出:“婚姻对男、女来说都具有宗教上的必须性,无论谁没有按时地、恰当地结婚,并与配偶结合,都将无缘到达天堂。女孩的婚龄也比较合理,通常是17-18岁。受过良好教育的新娘在选择自己另一半时有非常大的自主性。男女之间经常因相爱而结婚。而婚姻通常会受到双方父母的祝福。” 同时,妻子在家庭中也有受人尊敬的地位,《梨俱吠陀》中有颂诗表达新郎对普善神(Pushan,太阳神)和新娘的承诺:
      噢普善,送她来吧,这是最大的吉祥,
      她将是我快乐的分享者。
      她将用可爱的双臂缠抱着我,
      迎接着我所有的爱和热烈相拥。
      你不会被离弃,
      你一生一世都安居在这里。
      与儿子、孙子们运动、嬉戏,
      在你的寓所享受欣喜。
      《梨俱吠陀》也不提倡丈夫死后的寡妇殉葬,并允许寡妇再嫁。在一首葬礼诗中,诗人对死者的妻子唱到:
      女人啊起来,你要活下去,
      丈夫已死去,莫躺在他身边;
      如今这男子,成为你丈夫,
      握住你的手,与你结因缘。
      宗教方面。在印度河文明遗址中出土了许多丰乳肥臀、装饰精美的“母神”小雕像,表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对母性的生殖特性的崇拜非常兴盛。早期吠陀时代的雅利安人通过对生活,以及对人、神、自然关系的思考,创立了以自然神崇拜为特点的早期宗教――吠陀教。其男神和女神的关系,与印度河文明相比有了一些变化。R.C.马宗达指出:“吠陀神话的重要特征是男神占优势,像普利提维、阿地底、乌莎斯和萨拉斯瓦蒂这些女神都处于次要的地位” 。这表明女性地位开始下降,“男尊女卑”的观念已经初露苗头。不过,在早期吠陀时代女性在祭祀仪式中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妻子与丈夫一道参加祭典,没有妻子,就不可以举行祭典。甚至女性可以主持宗教祭典,已婚和未婚的女儿都可以主持父亲的葬礼。王树英先生指出“旁遮普地区的科夏、威希沃瓦拉和罗巴穆德拉等都是精通《梨俱吠陀》的女仙人,任何祭祀都必须要有妇女参加。”
      虽然一家之主通常是男人,最年长的男子拥有几乎所有父辈的财产,但未婚女子也可获得一份遗产,当女儿时唯一后嗣时,还可继承父亲的全部财产。另外,此时女性的行动也比较自由,没有发现女性幽居的规定。相反,她们经常可以成群结队参加节日或仪式。《梨俱吠陀》有这样的诗句:
      她们随风一同前进,
      如同妇女们走向欢乐聚会。
      综上所述,早期吠陀时代的男女两性关系是比较和谐的。男女拥有同等的接受教育、继承遗产、自主择偶、自由行动、举行或参加祭祀仪式等权利。但“男尊女卑”的观念已经开始有所显现,随着笨重铁制农具和耕牛开始广泛使用,使力量平均比男性弱女性,在生产中的优势地位逐渐衰落。伴随生活条件改善而来的是家务劳动越来越多,甚至令人欢喜的儿孙满堂,也因为照料方面的问题,把习惯于草原上飞驰的雄鹰忙到头晕。这种情况下,从狩猎时代便埋藏在男人心头的憎恨,便通过压低女性地位、把女性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家庭领域为自己服务,发泄了出来。这一点在后期吠陀时代表现的十分明显。

    推荐访问:两性关系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