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文明礼仪 > 正文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与语篇连贯]连贯语言学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5 04:46:57 点击:

      (1.山东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2.山东菏泽一中 山东 菏泽 274000)  【摘要】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方式。语言隐喻可以用来形成表层的衔接关系,在篇内和篇外的不同语言或者其他非语言的项目之间建立某种联系,从而实现语篇的连贯。
      【关键词】认知 隐喻 语篇连贯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25-02
      G.Lakoff和M.Johnson在1980年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标志着隐喻研究转向到认知语言学方向,由此人们逐渐认识到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更是“人类认知、思维、经历、言语和行为的基础,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 [1]。因此语言能力不是独立于其他认知能力的一个自治的符号系统,而是人类整体认知能力的一部分。”[2]认知语言学认为包括隐喻在内的任何语言现象都是有理可依的,即可以从人类的心理和认知的角度加以分析和理解。本文将在认知的理论基础上分析隐喻的特性与语篇连贯的关系。
      一、语篇中的连贯
      Halliday和Hasan[3]认为如果篇章中的某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这两部分之间就存在衔接的关系,因此,在讨论语篇衔接时必须考虑到衔接所涉及的两个层次:在语义层次上,衔接是一个意义概念,在形式层次上,即在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层次上,语篇的衔接是由语言形式体现的。那么,任何表达话语中的语义关系的特征都应该视为衔接关系,而不能把衔接关系局限于概念意义的联系上,无论是概念隐喻还是人际隐喻,都是从同义关系出发对句子结构进行重组,这种句子的重组使篇章内部句子间形成语义上的连接,应被视为衔接特征。
      Green从合作原则的角度来解释语篇连贯的问题,他认为语篇中的语句是说话人根据合作原则生成的,因此,一个连贯的语篇应该是说话人在理解时能够推导出语句的各种关系,重新构建说话人的目的或意图,连贯取决于听话人语篇理解时重新构建说话人生成语篇目的或意图所付出的认知努力程度[4]。张德禄从连贯与情景,意义与形式上分析连贯,认为“连贯是意义领域的概念,它是情景语境与语言形式相互作用的结果” [5]。
      研究语篇当然是通过语篇的衔接机制,但这并不是说衔接就可以被仅仅看作是一个形式概念,代表代词、连词、句子等体现衔接关系的形式成分,相反我们更应该突破传统对于衔接的形式化的理解,从语义关系来理解衔接,从而理解连贯,这样可以避免将连贯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反映在文本形式上的衔接手段,例1:
      A.How was the game yesterday?
      B.I have never been so sad.
      从衔接的形式上来讲,这两句之间没有衔接关系,但这两句确实是连贯的。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两句是具有语义联系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衔接是一种语义上的联系而不仅仅局限于形式上的衔接手段。因此,连贯更多的也是一种语义关系,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衔接。
      二、认知视角下的语篇连贯
      语篇连贯是一个涉及多层次、多角度的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语篇,读者需要根据语篇内容,有意识地对语篇进行认知层面的加工和理解,在这个加工过程中,必然要用到读者自身的知识和语言能力运用的经验。读者要经过一定的检索、提炼等心理活动之后,才能建立起语篇的前后联系。因此,首先要理解语篇中的各个部分,并且运用已有的知识激活理解语篇内容所需要的知识,对语篇进行心理层面的认知,才能理解语篇的内涵和意义。从认知的角度来看,这一过程就涉及到了人类的认知模式。
      Lakoff提出认知模式是在人与外部世界互动基础上形成的认知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语篇连贯和语言的使用必须包括人类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语篇的作者为了让读者能够最大程度地理解语篇所表达的意图,会竭尽所能运用语言知识,将语言处理成符合大多数人理解习惯的模式。而在读者这方面,读者的认知经验形成了他的认知模式。所以,语篇的连贯和理解程度是由作者和读者的认知模式是否协调决定的。知识结构是系统理解语篇的关键之一。宏观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语义结构。从心理认知的角度看,连贯在人们的头脑中也有多种的表现形式,有的是部分与整体的联系,有的是语境与语义的联系。读者需要在宏观理解语篇结构的基础上理解各种相关联的概念,从而理解整篇文章。
      三、隐喻的特性与语篇连贯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用于修辞的语言现象,更是人类对世界进行认知的有力工具。“认知最基本的两个要素包括基本范畴、动觉图式,这两者都是通过人的大脑和身体与客观外界互相作用产生的,可被直接理解,其他概念和范畴是通过隐喻认知模式而间接被认知的。”隐喻可以看成是源域向目的域映射的结果。隐喻的认知基础在于“相似”,这种相似性在人与宇宙万物之间建立起关联。在日常经验中,人们往往会参照自己熟悉的、具体的事物来理解那些陌生的、无形的抽象概念。这种隐喻的思维是基于熟知事物和陌生事物之间的联系。例2:
      I would describe life in terms of a journey. But we are walking through it. Sometimes we see clearly, and other time it’s dark and hidden. And you can still walk and think through it.
      在上面的例子中作者将人生比喻成旅行,这一隐喻正是利用了人们对旅行的熟悉。人生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无形而抽象的,但是人生和旅行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性,例如二者都有出发点和目的地,在过程中都可能遇到各种困难等。作者正是利用了这种相似性,让读者形象地理解人生。人们理解语篇中的隐喻,从而进一步理解语篇内容,在这一基础上实现语篇的连贯。再例如“时间”这个概念。时间是无形的、难以描述的。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很难用语言来描述时间及时间的流逝,所以时间这一概念从本质上讲是隐喻性的。例3: Time is fortune.
      我们经常听到的,人们把时间比喻成金钱,体现了时间的宝贵。那么,时间也可以像金钱一样被人们使用、珍惜、浪费或投资等。于是就有了其他隐喻性的表达,如:I spent three days reading the novel. Thank you for your time. It’s a waste of time. 些都是利用了人们对时间和金钱的对等认知,用我们熟悉的事物来描述我们不那么熟悉的事物。人们只有了解这些内在的联系,才能更全面地理解语篇。人们利用已知的、具体的事物来隐喻陌生的、抽象的事物,从而使抽象的事物也变得容易认知,在人们的心理层面产生共同的认知,从而实现上下文的自然衔接,进而实现语篇的连贯。
      四、结语
      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方式,语言隐喻可以用来形成表层的衔接关系。我们能够发现和创造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从而把一个概念转化为另一个我们较熟悉的概念。在语篇的理解上,我们也是运用类似的方法,将不熟悉的事物想象成熟悉的事物,在篇内和篇外的不同语言或者其他非语言的项目之间建立某种联系,从而实现语篇的连贯。
      参考文献:
      [1]Lakoff,G & M.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5.
      [2]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Haliday M.A.K. Introduction of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5.
      [4]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刘建海,男,山东菏泽医学专科学校英语教师,助教,硕士研究生。
      王红燕,女,山东菏泽一中英语教师,中教二级,大学本科。

    推荐访问:连贯 隐喻 语言学 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