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文明礼仪 > 正文

    朝圣者【没有地图的朝圣者】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5 04:51:29 点击:

      为什么而艺术是个争论了很久的伪问题,事实上,不论是为人生而艺术、为人民而艺术,抑或是为艺术而艺术,我认为真正优秀的艺术家首先都必须为心灵而艺术。记得当年德拉克罗瓦看过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后,像發了疯一样径直跑回自己的画室,开始寻求同样激动人心的创作方法。随后,德拉克罗瓦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当席里柯在画他的《梅杜萨之筏》的时候,允许我去看他作画,他给我这样强烈的印象,当我走出画室后,我像疯人一样跑回家去一步不停,直到我到家为止。”德拉克罗瓦之所以激动得如此难以自持、近乎失态,我认为很可能是因为《梅杜萨之筏》这幅作品以万钧巨力画出了人类最真切的希望与绝望的交织,而且这种情感直抵德拉克罗瓦的心灵深处。同理,当时巴黎的贵族以及艺术家安格尔等之所以表现出对这幅作品极大的厌恶、憎恨等观感,也是因为这幅作品冲击了其心灵,深刻颠覆了他们灵魂深处所固守的某种信念。这样的体验我也曾经有过,年轻时在中国美术馆看塞尚的静物、在琉璃厂一家画廊看吴冠中的小型展览,我当时都有流泪的冲动。我面对的只是静止的画面,而不是有情节的文本或者感染力浓郁的视听读物,为什么居然在瞬间就沉湎其中了呢?多年以后我才渐渐明白,是这些作品的精神张力打动了我的心灵,使我不知不觉间开始了与杰作的心灵互动。
      看袁伟东先生这批油画新作,是在一个阴冷的冬日下午。在他那间有些简陋的画室里,我一个人翻看着他的那堆画作。在我看到这几件作品时,当时的感觉是周围的一切似乎都窒息了,只有画面和我的心脏还在跳动。那种感觉刻骨铭心,这是我撰文推介袁伟东先生作品的主要原因。
      流沙河在阐释诗歌之美时,提出了“三柱论”,曰,“三柱者何?情柱智柱象柱是也。三柱不具,平台擎不起来。三点定一平面,三柱定一平台。情柱智柱象柱之外,君欲添一柱二柱,固无不可。但是以上三柱,无论如何,不可缺一。情,心情也,构成诗之魂。智,心智也,构成诗之骨。象,心象也,构成诗之貌。诗之有情有智有象,亦犹人之有魂有骨有貌,岂可或缺?”他说的是诗歌,其实也大致不差地说出了绘画的基本原理。看袁伟东的这批图式,无不是“情”“智”“象”的完美统一,除此之外,我还想说的是其作品中所体现的“折衷中西,融会古今”的气派,是当代中国画家所普遍缺失的一种艺术精神。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积淀和血脉传承,“中西合璧”的主张断断续续地招摇了一个多世纪,可又有多少中国艺术家用作品真正编织出了东西文化交融的纽带?袁伟东的探索与实践固然不够成熟和完整,但从其作品中却可以發现他对这种开拓的坚守,以及智慧:他致力于用西方的材料法则和技巧,表达中国文化观念和思维方式,这种撞击和交融使其作品的艺术内涵更饱满、精神张力更充沛。
      作品《05-05》表现的是心灵与自然的一种观照关系,深刻阐释了心灵与自然的冲突与谐和。在创作中,画家化用东方造型艺术的空间观念,用书法和写意手法加上西方现代构成理念,整个画面洋溢着撞击与激荡,中国书法式的符号和泼彩效果凝固于奔腾运动的瞬间。画面上大块的红色、黄色和白色,有侵袭亦有交融,有矛盾冲突亦有和谐统一。画面视觉形态融渗着各种源自自然启迪的肌理符号,挫、擦、揉、喷、洒等技法使画面的空间与速度达成了完整、玄妙的美感。可以说,袁伟东的《05-05》,既是一幅具有强烈寓意的具象绘画作品,又是一幅气势磅礴具有抽象意味的作品,是艺术家本心与激情的撞击,堪称是架构于对东西文化、艺术、哲学的深度思辨基础之上的力作。
      作品《02-03-07》,整个画面构成以倾斜的、若隐若现的龟裂为骨架,缓缓流动的两种色彩的分离,呈现给我的第一观感是等待某种神灵突现的神秘感,画面的辉煌与磅礴犹如为生命的初醒、宇宙的诞生敲响的晨钟,并生动地刻画了这种初醒、这种诞生的瞬息万变,以形体虚实的对比、色彩软硬的节奏增强了画面的韵律与神秘,从中不仅可以察觉艺术家梦幻般的想象和创造,而且也可以聆听到艺术家的心灵足音。
      袁伟东经过长期探索和思考,化用东方文化“禅”与“道”的意念,借鉴中国绘画的意象美,在创作时擅长将西方色彩理论、中国水墨表现与东方神韵深度交融于一体,既大胆使用接近原色的艳丽调子,又有丰富、微妙的灰色调,并将水墨酣畅淋漓的表现力结合其中,使画面响亮但又很谐和,使多种造型符号幻化成了色彩的交响乐。他在处理色彩时,多用大笔触,多用归纳画法,这更进一步凸显了色彩的视觉张力,因为秩序感强烈使得画面有了寂静、安详的意蕴,同时也突出了装饰美——袁伟东的许多作品在构图时总是有意无意地借鉴中外优秀的装饰传统,使自己的图式具有了抒情性、开放性、秩序感、理想化、形式感强等美学特征,他的造型、用线、色彩、空间架构等方面都具有形式意义上的、独立的美学意蕴。
      艺术家都是朝圣者,但袁伟东这样的探索型艺术家是没有地图的朝圣者。如果套用中国的“道”来解析袁伟东的作品,我认为那就是“大象无形”,那就是“意小无内,意大无外”,他表现的是自己对宇宙的观感,追求的是心灵与宇宙的共生、共存、共呼吸,探索的是艺术的艺术、自然和宇宙的心灵本质。这样的图式,带给观众最大的感受很可能是心灵的呼吸和解放,我觉得这是一种大境界,也是艺术家舍我其谁的一种担当,诚如舒曼所说,“给人类的黑暗心理带来光明,是艺术家的职责”,这也是我最想对袁伟东先生说的话,写在这里彼此共勉。

    推荐访问:地图 朝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