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外贸信函 > 正文

    苍穹的星辉和屋内的灯光:星辉娱乐游戏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4 04:46:54 点击:

      18世纪以前,传统的哲学只承认理性认识的知识性。然而1735年在《诗的哲学默想录》里,德国哲学家鲍姆伽通表述了一种新的见解:认识过程实际有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两个方面,且两者都具有知识性。关于理性认识的知识叫作逻辑学,关于感性认识的知识也就是关于诗的知识是前人从未有发现的,是“完善的感性谈论”。鲍姆伽通的这个见解给德国古典哲学构造其庞大美学理论带来的直接楔机,而随后1750年《美学》一书的问世确立了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诞生。鲍姆伽通相信,感性认识中最为完善的形态是包括艺术在内的审美。 他更把美学定位为感性学,这个天才的想法不啻于美学史上的第一缕阳光。
      然而鲍姆伽通的后继者――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康德和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美学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理解有很大差异,存在着争论,而且他们的美学之争蕴含着深刻的理论价值。他们的美学之争为近现代美学注入了强烈而深厚的生命力并对当代哲学文化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他们迥别的美学观就像苍穹的星辉和屋内的灯光,和鲍姆伽通一并照亮了后来的美学世界。
      康德美学观和黑格尔美学观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美学的研究对象的看法和研究重点不同。
      
      康德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包罗了鉴赏判断力能够实施判断的对象和实施鉴赏判断主体。在他看来美学研究对象很广泛,涉及了自然环境,人文社会和人的内在心灵等方面。这是因为康德是从先验唯心主义的立场来考察一般意义上审美趣味判断所涉及的先天的条件和要素。“美感的根源被康德归结为主体的所谓先天共同感”。他研究的重点是感性认识能力方面和主体心理机能方面。康德重视审美判断力,给予美学的是心理和伦理。
      黑格尔认为美学是哲学的有机方面,只研究作为绝对理念的艺术。 他相信世界的客观存在不是先验公理,他认为正是在人的意识中,世界的客观存在才能逐渐被证实、确认。没有人的意识,世界的客观存在就无法证实,世界是否存在就不能为人确认。因此,黑格尔将人类的共同意识称之为绝对理念,并视为哲学的研究对象。作为人类共同意识的绝对理念不以个人感知和意志为转移,是客观的、普遍的、必然的。在黑格尔看来,艺术是全人类的,与个人的审美爱好、感知不同,艺术的产生、发展是客观的,它必然地传达着人类普遍精神,所以艺术是绝对理念的一部分,属于人类心灵的展开。黑格尔的研究重点是感性认识能力的产物,对应物(即艺术方面)。黑格尔重视艺术美的理念,给予美学的是历史和逻辑。
      
      2、对美的本质的看法不同。美的本质是最具哲学性质的美学基本问题。对美的本质的不同回答表示了出不同的美学观,并且显现出不同的美学方法论。
      
      康德用鉴赏判断力为美立法。他认为,美不是纯客观物质存在,也不是纯主观意识,美不能简单地用主客观统一来描述。他倾向于说美是无内容的纯形式,无概念的情感,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他就此给美和审美所下的(第一个)定义是:“审美趣味是一种不凭任何利害计较而单凭快感或不快感来对一个对象或一种形象显现方式进行判断的能力,这样一种快感的对象就是美的。”也就是说美源自人的鉴赏判断力。鉴赏判断力既是人的物质生理能力,又是人的意识功能,它是主体的能力。鉴赏判断力对存在之物实施判断时,对象的形式便成为美,而实施判断的主体所获得的主观感受即为美感。康德推崇“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要求无目的地观看对象之合目的性的外形。即在审美中,把事物的有其目的性的结构外形,看成与其结构目的相脱离的纯粹外形(“空壳”)。他坚持一个审美判断,只要是掺杂了丝毫的利害计较,就会是很偏私的,而不是单纯的审美判断。人们必须对于对象的存在持冷淡的态度,才能在审美趣味中做裁判人。.他提出了"主观的合目的性",力图调和经验派和理性派美学,把感性和理性统一起来:康德从审美判断出发,阐述了美感与崇高感,趣味与天才的问题,弥补了鲍姆伽通把感性游离于理性之外的缺陷,构成了一个以审美判断为中心的美学体系。
      黑格尔则视美为绝对理念的某种存在方式和发展过程,他热中于神秘主义,认为绝对理念的存在有感性、理性、感性与理性统一三种基本方式,其发展经历着正、反、合三个阶段。当绝对理念用感性来表现自身并处于发展的第一阶段时,美就出现了。他首次将辩证法引入美学中,同时在康德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力图在一个新的基点上,解决在康德那里处于极端矛盾状态的感性和理性的统一问题。他指出整个世界都是理念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一个过程,都是理念创造出来的。美作为这一过程的一个方面,也是理念创造出来的,因此,美的本质就是理念。
      
      3、对艺术的生命力看法不同。对艺术的态度和对美的理解息息相关。
      
      康德认为艺术不是道德活动,直觉与主体实践活动无关。康德将艺术当作为以理性为基础的意志创造活动。说明艺术是不同于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一般审美活动的特殊文化活动,艺术关乎认识、实践、审美又完全独立。艺术以理性为本,以审美为属性,以想象为形态,以意志自由为目的,成为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主体活动,并伴随着人类发展而发展。黑格尔把美与艺术看作一体的,美的完善形态就是艺术。如此,艺术是绝对理念的感性阶段。这个阶段特点是绝对理念尚不能以概念方式表达自己而只能借助感性的形式来显现。这样,形式在本质方面决定着理念的何种内容在何种程度以何种方式被显现。可见,被艺术显现的绝对理念不是完善、全部的绝对理念。艺术只是绝对理念发展的低级阶段。所以,黑格尔断言:艺术最终要消亡,被宗教、哲学取代。康德和黑格尔对艺术生命力的不同看法,直接表明了他们对艺术功能和价值的不同文化态度。显然,康德对艺术的态度更符合艺术的历史与现实。 艺术仍然是有着强大生命力的。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推荐访问:苍穹 屋内 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