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外贸信函 > 正文

    中西并进话读书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1-06-27 07:06:35 点击:

     中西并进话读书

     《 中华读书报 》( 2014 年 12 月 24 日

      10 版)

      何怀宏(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我的读书一直是喜欢中西并进的,虽然可能有一段时间会集中精力读有关中国的书——写中国的和中国人写的书;有一段时间又会集中精力读西方的书——西方人写的、写西方和世界的书。但过去一年的读书好像差不多是两者并重。不像现在有的学者说的,“非西方的书不读”,或者像有些年轻人说的,“非三十岁以下的作者的书不读”,我是喜欢兼收并蓄的。甚至由于兴趣和年龄的缘故,可能还更加偏重读中国历史和具有“黄昏才起飞”的哲学眼界和生存智慧的书。

     有关中国的书,今年读到了许宏的《何以中国——公元前 2000 年的中原图景》(三联书店 2014 年 3 月版),作者是位考古学家,此书可说是他探讨二里头那个“点”的《最早的中国》的姊妹篇,采取了一个更宏观和更回溯的视野来探究最早中国的由来,其中引证了一些国内外学者的观点,难得的是其叙述生动,娓娓道来地讲述“故事”,显

      示出中国考古学不再只是“证经补史”,而是直接参加了古史的建构。而谈到这一点,不能不追溯另一位富有人文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的考古学前辈苏秉琦的《中国文明起源新探》,《新探》一书 1997 年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初版,最近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联合出了新版,作者在“动手动脚找东西”、“如醉如痴摸陶片”的考古实践工作逾六十年的基础之上,超越“大一统”和“五阶段论”两个怪圈,认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处发端,“满天星斗”,其发展大致走过了“古国——方国——帝国”的路径。他概括中国历史的基本国情是“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起步,五千年的古国,两千年的中华一统实体”,认为中国文化传统的精华,一是精于工艺,善于(技术的)创造,二是极富兼容性和凝聚力。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对“天、地、君、亲、师”的崇拜与敬重,这是“中国人传统信仰的最高、最集中的体现”。

      今年还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十卷的日本讲谈社的“中国的历史”。日本学者写的

      历史书,由于其规范和严谨,一般来说在学术上是可以比较放心的。这套书,从神话时代一直写到了中华民国。可喜的是,它的叙述风格还不那么学究气,而是比较好读。它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观察中国文化的东亚视角。而如果说这是多位作者的一部多卷本的厚重之作的话,短小精悍的刘仲敬的《从华夏到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年 9 月版),形式上则有点类似于古人的笔记,甚至文字也重归文言,但思想视野显然又不是古人所能及的,其中多有活泼、锋利的见解,他并且不仅写到了中国,也写到了西方与世界文明——有

     独立思想而非纯介绍和影从地讨论西方和世界,这一直还是中国学者的相对弱项。作者去年还出了一本《民国纪事本末》,也是形式古典而思想新颖的。

      有关西方人写的书,我们对戴蒙德的名字已不陌生,他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大崩溃》等著作已经在西方以致中国产生重要影响。一位本行是自然科学的学者,竟然写出了如此富有影响的人文历史著作,这要归之于他在多学科之间的

      融会贯通和一种大历史的提纲挈领。今年又有他的一本著作被翻译出版:即《昨日之前的世界——我们能从传统社会学到什么?》(中信出版社 2014 年 8 月版)。在 20 世纪,有一些传统社群直接从刀耕火种乃至采集狩猎的原始部落跨跃进入到了现代社会,但他们的一些生活习俗还清晰可见,作者就依据这些社群的生活经验,察觉到他们并非“全盘落后”,而是现代人还能在比如解决争端、教养儿童,对待老人、警觉危险和多种语言的使用方面向他们学到不少东西。

      尼采的重要著作已有多种中译本,但其中译全集还未问世。今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尼采全集》的第 4 卷《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 12-13 卷《1887-1889 年遗稿》(即《权力意志》的上下卷),均是由孙周兴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则在前几年出版了《尼采全集》的第 1 卷,收有《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思考》、《1870-1873 年遗稿》,第 2 卷收有《人性的,太人性的》,是由杨恒达等翻译。目前这两套全集都还不能窥全豹,不易比较。但前者明确交代是根据科利/

      蒙提那利考订研究版译出,不仅有原编者注,中译者还做了一些注释,看来是更为完备和可信。另外,商务印书馆今年还有一本《托克维尔传》,虽然更像是思想传记而非生活传记,对理解传主的思想演变线索也颇有助益。

      以上的书思想学术居多,或不是很好读。最后再推荐两本好读的书。一本是苇岸写的《大地上的事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年 5 月版),这本书过去就出过,但印得较少,

     早就不易在坊间找到了,所幸今年出了增订的新版。作者苇岸是昌平人,只活了 39 岁,止步于 21 世纪的门槛。他原来写诗,梭罗的《瓦尔登湖》使他爱上了散文,当然也热爱上了自然。他心仪的作家还有《沙乡年鉴》的作者利奥波德等。他读的多是西方作家的作品,但他挚爱的是中国、尤其华北的大地。他为此走遍了黄河以北的几乎全部省区,他更怀着欣喜的心情仔细地观察家乡的田野,观察其中的庄稼、蚁巢、熊蜂、鹞子、啄木鸟和猫头鹰,细心地拍摄和记录二十四个节气的见闻和思绪。当然,他还是对有些东西更为钟爱,比如鸟类中的“平

      民”——麻雀,比如普普通通的麦子和鲜明的白桦。他发现日落比日出快捷,说“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十来年前,我到一位朋友所住京郊小区的家里去过,下着雨,拉开窗帘就能看到雨雾中那一望无际的麦地。而现在这位朋友已经故去,麦地听说也早已被开发,原本靠近城市的大地正被越推越远。

      还有一本好读的书是薛忆沩的小说《空巢》,它写了一位“空巢”老人,一位退休的母亲被一通从所谓“公安局”来的电话“成功”诈骗的故事。这些退休的、儿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许多的确是很难适应这变化太快的世界了,她们依靠过去的经验去应对,却恰恰容易落入陷阱。我们也许不必像上世纪初那样夸张地说“救救孩子!”一样说“救救老人!”,但的确是要多“帮帮老人”了。

      以上中西并进是讲读书的两条线索,但这两条线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已经密不可分。从最后的两本书,也可以看到那已经深深进入到了我们生活之中的古代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激荡和渗透。

    推荐访问:并进 中西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