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外贸信函 > 正文

    正确理解和运用启发式教学 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16 04:47:51 点击:

      摘 要:本文就正确理解启发式教学方法提出了几点看法,强调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指导思想上的作用和地位。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学指导思想;创新能力培养
      
      启发式教学的思想虽然早被提出,但在实践中,人们对启发式的理解仍有不少误区,影响其执行效果。例如:有人认为课堂提问即是启发式;讲授法是一种注入式;开展启发式会影响课程进度,影响教学效果;高等院校培养人才不需用启发式教学,等等。本文仅就如何正确理解启发式,以及启发式教学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系,谈几点看法。
      一、启发式是一种教学类型,是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教育学辞典解释:“启发式是遵循教学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的一种教学类型”。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并发展智能。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如讲授法、提问法、练习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等等。这些方法是启发式还是注入式,主要不在于形式,而在于运用这些方法时,是否使之具备启发式的特点。“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这里的“得法”就是能否以启发式作为指导思想。以常用的讲授法为例,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有的是口头注入,生硬灌输;有的是口头启发,活跃思维。要做到口头启发,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科学的口头语言和适当的态势语言,实现启发式的特点。如以生动的举例,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因;运用类比的叙述,揭示教学内容的本质,分清内涵,促进学生思维;借助推理中的逻辑语言,去打开学生的心灵,孕育创造才能;结尾时,讲解伸展开拓,言尽而意未尽,促进学生课后思索。这样,即使一节课全是教师讲,未必不是启发式;相反,讲授不得法,很容易成为“注入式”,即使教师只讲了一定时间,剩下时间让学生自习,教师对自习又缺乏指导,则未必不是注入式。所以,一堂课是启发式还是注入式,不是以教师讲解时间的长短等方面来评估,而是要看在教学方法上遵循什么指导思想。
      二、启发式的核心是强调学生的主体观,教学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的主动为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双方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的双边活动是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以“主导”为前提、为指导;“主导”又以“主动”为目的。强调学生的主体观,不把学生当成教师塑造的塑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则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
      教学的双边活动实质上是师生之间以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为内容的“同质”却“不同等”的转换过程。所谓“同质”是指在时空特定的相同条件下,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内容是一致的;所谓“不同等”则是指其效果并非“全收”、“全录”的对等转换。可能“增值”,即学生在听课时,思维处于开放状态,不仅接受教师所传授的讯息,并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己思索,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再度创新的效果;但也可能“流失”,即教师的讲解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思维处于静止或“走神”状态,教师所传授的讯息,只不过是“耳边风”,他们脑子里并没有接受多少,大都“流失”掉了。很显然,“增值”是双边活动追求的目标,要做到“增值”,教师的学生主体观和学生自我主体观是前提条件。教师在双边活动中应以启发式为指导,将讲授、设疑、提问、促思、讨论、争辩、求解、自学、探索等各种方法溶于一体,交替使用,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以课堂提问为例,它虽属双边活动,但如认为“有问必答”就是启发式,这样理解就不确切了。因为,若教师所提问题太浅,学生不用思考即可回答,会形成“大合唱”;或问题太深,学生回答不出来,会形成“冷场”;亦或问题虽设置恰当,但教师缺乏必要的启发,促其思考,未能在问题的求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向纵深探索,这些作法均因没有按启发式的特点来指导课堂提问的全过程,都达不到“全收”或“增值”的目的。
      由于双边活动是“同质”却“不同等”的转换过程,教学效果是衡量教师授课优劣的主要准则。很显然,“全收”则效果较好;“增值”则效果高;“流失”则效果差。“增值”的前提是教师运用启发式,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故一节课,讲授内容很多,教师不引不启,学生不思不行,效果不能算好;反之,教师讲得不多,但较好地运用了启发式,学生思维活跃,能闻一知二,应为效果较好或高。
      三、课堂教学中培养高素质人才,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上应是启发式
      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环境而形成的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装备的飞速发展,不仅日新月异地改变着整个世界的面貌,对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的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要培养出具有较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智能、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各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中,应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
      然而,有人认为教学方法特别是启发式教学的研究和应用是针对中、小学生的,大学教师只要精通教学内容,方法不必过多讲究,甚至说,大学讲课应“玄”,板书随意,演示可少。这样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吗?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前北大校长蔡元培曾提出“兼容并包、通融文理、崇尚自然、发展个性”的教育方针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此,他反对“注入水瓶”式的教学方法,创导启发式。事实上,由于高校所授内容深广、逻辑严密、理论性强、抽象度高,教师在教学中只有通过“归一启发”,力透纷纭、理线抓点,捉住“万变不离宗”的“宗”字,才能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为了适应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高校学生需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对比、联想、推理、潜隐、事例等多种方法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进取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诱发学生“自觉思维”。
      总之,为适应社会的巨大变革,高校学生必须具有更广、更深的知识,更丰、更活的思维品质,更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培养出这样高素质的人才,就要有好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只有正确理解启发式教学的意义及其特点,并融会和贯通于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中,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223-228
      [2]陶沼灵.启发式教学方法研究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2007(4):139-140.
      [3]孟亮.启发式教学在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6)
      [4] 裴娣娜.现代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5-18.
      
      作者简介:
      杨继恩(1963-)男,河南光山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航空装备教学研究。
      孟飞(1979-)男,山西太原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航空设备状态监控。

    推荐访问:启发 正确理解 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