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外贸信函 > 正文

    河曲藏獒论坛 [谈《藏獒》的叙事艺术]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15 04:52:42 点击:

      关键词:《藏獒》 叙事艺术 尚奇 比照   摘 要:长篇小说《藏獒》,以其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和丰厚的思想内涵,强烈吸引和震撼着读者。本文就评论者相对淡然的叙事艺术作些探讨,以期从艺术化的角度重新认识这部小说。主要有三点:明显的尚奇倾向;贯穿全篇的多维比照;人与物互渗的心理描写。
      小说是一种叙事的艺术。一部优秀小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受众对其所叙事件的认可。这种认可是一个满足阅读的心理体验过程,既包含故事内容引发的共鸣和思考,也有叙事技巧带来的审美享受,二者共同体现小说的阅读价值。如何让平凡的生活表现不凡的情趣,如何让曲折的经历点染传奇的色彩,真正使读者一饱眼福,叙事技巧在小说文本中的功用是相当重要的。不具备驾驭小说题材的成熟技巧,再好的故事亦不能加工为成功的艺术作品。
      眼下的小说评论仍多着眼于文本内容的阐释与批评,而对艺术特征的关注则较少。这种失衡现象,也使小说创作出现了重内容、轻形式的倾向,艺术加工颇显粗糙,缺少耳目一新的精品。夏天敏的《好大一对羊》获得广泛赞誉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作者叙事艺术的大胆创新,突破了旧有的叙事模式,构思精巧别致,使很一般的故事焕发出难以磨灭的艺术魅力。同样,轰动二��五年文坛的杨志军的长篇小说《藏獒》,以其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和丰厚的思想内涵,强烈吸引和震撼着读者。关于其文本内容展开的多重评论,同样证明了这部小说获得的空前影响。这里,笔者无意对此再作挖掘,而想就评论者相对淡然的叙事艺术,作些探讨,以期从艺术化的角度重新认识这部小说。
      
      一、明显的尚奇倾向
      
      尚奇,是我国古代小说的普遍艺术追求。从六朝的志人志怪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代的“四大奇书”(《三国》《水浒》《西游记》《金瓶梅》)到清代的《聊斋》等,以“奇”为美的叙事倾向是很突出的。尽管后来的小说创作中,以展现日常生活和平常人故事的作品占了多数,但叙写“尚奇”,“凡中见奇”的审美理念,仍然体现在作家的创作中。只不过,故事本身离我们的生活太近,不免淡化了小说的这种色彩,读者已很难感受到“尚奇”效应的存在。目前,对于大多蜗居在城市的作者而言,要使自己的作品突破平庸,以“奇”制胜,抓住读者的“猎奇”心理――一种渴望阅读新鲜作品的冲动,的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经常鼓励作家出去走走,深入基层,不都是在保证创作源泉的鲜活和新奇吗?《藏獒》获得认可的优势在于,为读者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口,也复苏了小说创作中久违的奇幻叙事艺术,是一部奇特的小说。小说中的环境、人与物的形象、故事情节等都有一种非凡的传奇色彩,体现了小说明显的尚奇倾向。这种“奇”来自真实的生活,又涌动超越现实的双翅,翱翔于亦真亦幻的灵动空间,从而构筑了小说精彩理想的艺术世界。
      小说故事发生在令人神往而又敬畏的三江源藏区。那里有绿到天际的草原,与天比高的雪山;有与草原生死相依的牧民、骏马和草原的守护神――藏獒;有飘香的奶茶、糌粑和祛病消灾的神奇的藏药、佛经;有遍布四野的秃鹫、野狼、雪豹、藏马熊等等。这些弥漫角角落落的藏族风情,均使小说环境呈现高大、神秘的地域特征。当浓郁得化不开的地域文化以神奇的面孔,向读者迎面扑来时,阅读的快感便渗透到每一个细胞,心胸似被雪水浇筑,刹那间清纯、宽广。尤其难忘的是,在万年积雪耸成了海的昂拉雪山里,有巨大山巅中突然跌落的诡秘、幽深的密灵谷,有兀然冒出的一座终年不落雪的雕巢崖。密灵谷曾是身患瘟病的藏獒集体殉难的僻所。密灵谷里有天赐的密灵洞,是藏族高僧修行的绝妙圣地。雕巢崖栖息着数千只以灭鼢鼠和鼠兔为生的雪雕,保护着草原的生态。还有比昂拉雪山大得多的万年沉寂的党项大雪山,数不清的冰窖成了复仇者肆意释放邪恶之火,并最终埋葬自己、埋葬仇恨的祭地。
      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神奇的藏獒。藏獒是藏族文化的骄傲,“是一种高素质的存在,是游牧民族借以张扬游牧精神的一种形式,藏獒不仅集中了草原的野兽和家兽应该具备的最好品质,而且集中了草原牧民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藏獒》序)。小说中,藏獒已成为牧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融入他们的血肉之躯。牧民给予藏獒少有的尊重、厚爱和信任,并以藏獒的标准评价人格。这种超越人与物界限的亲密关系,是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下培植而成的,是在相互依赖的生存过程中逐步融合的结果。藏獒的神奇不仅体现在伟岸、剽悍的体格和少有的力量、勇气,更表现在人所不及的完美品格上。作者用近乎理想的夸张笔调塑造了一个个形神兼备、充满个性的藏獒,展示了一个奇特动人、精彩纷呈的藏獒世界。
      这些藏獒都有响亮而不凡的名字。冈日森格是雪山狮子的意思,多吉来吧是善金刚的意思,大黑獒那日是狮面黑金护法的称呼,大黑獒果日是勇健神母的称呼。其他如獒王虎头雪獒、白狮子嘎宝森格等都是富有王者之气的英雄美名。它们各个英武强壮,身手敏捷,通晓人性,忠于职守,为主人和所属獒群出生入死,很少违背行事的准则,是犬类中少见的精品。特别是当它们的尊严受到伤害,当神圣主人的权威和个人欲望冲突时,它们都选择了同一条道路――自杀。这种舍生取义的壮举,令人肃然起敬。为捍卫如山峰高耸的王者威仪,虎头雪獒的生死较量虽以失败结束,但一个伟大的生命走向死亡的悲烈一幕,却史诗般铭刻在游牧民族的记忆中。冈日森格历经磨难、数次死里逃生的传奇遭遇,诠释了无私无畏、慷慨赴难的大丈夫气魄和民族气节。你能说,作者仅仅是在写一群藏獒吗?现今藏獒物种的衰落和稀少仅仅是量和质的减少与退化吗?当藏獒的“神奇”逐渐成为过去,重新认识藏獒在游牧文化中的突出地位和影响,正是作品给我们带来的荡人心魄的冲击波。
      小说中的“父亲”等汉族干部、活佛、藏扎西、藏医都是消除游牧部落间的仇恨,使草原走向团结的支点,也是汉藏文化相知相融的纽带。当踏上草原的时候,真正热爱它的人同样会博得它的爱戴和拥护。父亲的传奇经历集中体现在他对藏獒超乎寻常的爱心和信任上。他不恨咬自己的大黑獒那日,不怕嗜杀成性的饮血王党项罗刹,拿过铺盖露宿原野,日夜陪伴在受伤的藏獒身边,只一味用身心去化解它们心中的仇恨和敌意,温暖和唤起它们的善行。父亲博大的爱心每每换来起死回生的神奇效应,被当地人称为“汉扎西”,是给草原带来吉祥的好人。是父亲对藏獒的诚挚感情成就了父亲在藏民中的威望。神奇的藏獒是草原的守护神,一生喜欢藏獒的父亲似乎注定是上天派来保护它们的神圣使者,因而父亲赢得了整个草原的尊敬。“仙女”梅朵拉姆穿梭在并不熟悉的数百只藏獒(狗)中却一脸安然,所有的牧民、藏獒都喜欢她;在父亲的感染下,连平素怕狗的麦政委都奋不顾身去保护一只藏獒,白主任更是牺牲了生命。是什么让这些平凡的人们拥有了如此神奇的举动?那是人和藏獒相互间的关爱、牵挂,是生命临危时双方无言的承诺。人类和藏獒在同一片天地,和谐共处,坎坷同担,这正是小说展示的理想社会。当人类成为世界的主宰而像狼一样疯狂去剥夺和杀害我们身边的物类时,我们是满足了自己的私欲,但却失去了一个原本充满个性和生机的世界。当“神奇”的物种越来越多地走出我们的视野,我们坚守的世界还有多少瑰丽的色彩?
      
      二、贯穿全篇的多维比照
      
      《藏獒》以西结古和上阿妈两个草原部落的仇恨为背景,围绕上阿妈的一只藏獒――冈日森格和七个孩子的命运,演绎了两个部落化解仇恨走向统一的传奇故事。在叙述故事时,小说采用贯穿全篇的比照手法,把各类事件连缀起来,组成一个多维的网状结构,勾画出一幅反映藏獒与藏民生活的民俗风情画。
      先看整体性的比照。有两个草原部落的仇恨斗争,包括各自的牧民和藏獒间的势不两立的较量;有两个部落对待藏獒的不同态度而引发的空前战争;有部落内部正义和邪恶的殊死搏斗;有獒类世界争夺王者尊严的血腥厮杀;有藏獒和猎狗不同标准的处事行为;有藏獒和野狼力量和智慧的较量;有狭隘自私的复仇者和宽容仁慈的爱惜生命者之间的持久斗争等等。这些尖锐的矛盾冲突和全景式的比照,注定了小说情节的波澜起伏和对其主题的多面思考。这种比照既表达了明确的是非观,也展示了生活的复杂性。
      局部性的比照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更为强烈。如大黑獒那日由先前对公狮子冈日森格的极端仇恨,到后来的一同养病、恋爱甚至为爱而撞墙自杀,并最终背叛了所属群类,和冈日森格并肩生活、战斗,这种前后转变的过程,既是藏獒世界丰富情感的写照,也是两个部落仇恨融解的预示。再如,饮血王党项罗刹在邪恶复仇者的调教下,注满仇恨的种子,疯狂屠戮,又在奄奄一息时经宽大仁慈父亲的精心疗伤,也由恶向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草原上还有什么化解不开的仇恨呢?还如,小说中仅有的两次性描写,一次是关于人的,一次是关于藏獒的。前者是李尼玛强迫梅朵拉姆的行为,是单方的性占有,没有爱情的愉悦,反成了李尼玛出丑的记忆――不去用心爱藏獒的人,只会成为它们仇视的对象。后者是经历了爱恨交织、生死考验的情感纠葛后,自然生发的两情相悦的冲撞,是爱的升华,是摄人心魄的激情场面。李尼玛最终离开了“仙女”,而两只藏獒的爱情却经得起时间的磨砺,感情笃深,专一执著,如钻石般恒久。人类的爱情在藏獒面前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诸如此类的比照,让我们从不同侧面去感悟小说,不仅增长了我们的见识,也丰富了我们的思想。不仅是父亲拿藏獒的标准来衡量如何做人,读者在阅读小说时,也会不自觉地把藏獒的品质和人进行比照,结果是,藏獒的精神让我们既崇敬又愧疚。它让我们为曾经拥有并日渐逝去的美好人性而唏嘘不已。当物欲的争夺已成为时代的主流,精神的家园到底该有谁来守护?正如出版者所言:“当人们总想把自己变成狼时,人性莫非只好让狗替我们珍惜。”藏獒是我们做人的一面镜子,这种比照带来的发现值得每个人去深思。
      
      三、人与物互渗的心理描写
      
      藏獒不能像人一样言语,但却比人类善解人意,既会揣摩人的心思,还能凭敏锐的嗅觉和直觉提前预知将发生的事。小说为了刻画一个个有血有肉、有丰富情感、有个性的藏獒形象,充分调动心里想象的空间,把人与物、物与物当成可以交流的对象,相互渗透,以心理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和人与物性格的发展。读者常会被小说中这种精彩的描写所深深吸引。而人与物的界限在心理交流的过程中早已淡化,他(它)们都是能恨、能爱,有种种思想的活生生的形象。
      如大黑獒那日受伤后,由仇视到容纳父亲的心理转变过程,就是在人与物的心理沟通中展开的。先是强忍着伤痛和愤怒听任父亲接近它,并认定父亲藏着阴谋,进而疑惑:“他怎么可以空着手呢?”父亲愣愣看着它,想除掉这只伤害自己的恶狗,“又突然没有了力气和勇气”,觉得“一点也不恨它”。父亲的手在它的毛浪里轻柔地抚摩,它享受着这种舒服,心里却在排斥:“容忍你但并不一定接受你,不咬你但并不一定喜欢你。”在父亲细心的照料下,大黑獒那日日渐康复。为救冈日森格,当父亲和四个僧人的血流进它的体内,它感激的泪水汩汩流淌,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还有那日。那日情不自禁地摇动感激的尾巴,连它自己也奇怪这种莫名的变化。后来,它不仅接纳了父亲,还爱上了冈日森格。饮血王党项罗刹受伤后,父亲同样用超人的勇气战胜了可怕的邪恶。这里,人与物情感的交流、渗透都在情节中占了重要的位置。父亲用自己的宽容和爱心一次次和解着两个部落人与人、狗与狗之间的敌意,并最终实现了草原的团结。
      值得一提的还有小说物与物的心理交流和物的直白,由于渗透了浓厚的人情味,越发显现出藏獒的神奇。如冈日森格和那日由恨到爱的情感纠葛;白狮子嘎宝森格和虎头雪獒间数次不动声色的心理较量;果日和那日姐妹俩感情立场的转换过程;嘎宝森格吞食幼子时的心理独白;那日撞墙自杀前的矛盾心情和嘎宝森格跳崖自杀前的受辱直白;灰色老公獒和果日失去獒王的迷惘、哀痛心理等等。这些细腻、传神的心理描写,与作者长期与藏獒为伍、深刻了解藏獒有直接的关系。藏獒在作者眼里如父亲、牧民一样的亲切,是生命中难舍的情结。写人重在写心,写藏獒也在写心,小说互渗性的心理描写撑起了藏獒神奇丰富的心灵世界。
      《藏獒》在艺术上值得探索和借鉴的地方还很多,这也是小说的魅力所在。它对于倡导小说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方向,无疑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当然,这部作品也还有叙事艺术中的瑕疵。比如,在《藏獒》当中,“父亲”不止一次地说道:自己前世也是一头藏獒,也想着来生再做藏獒――这样的强调或者表白在整个书中至少有六次以上,我觉得,这样的一种过度表白恰恰走向了他所要效果的反面,他的故事不是很自然,有多处让人觉得连续的生硬。还有对史料的引用,不是经由藏獒或者人之口……凡此种种,而使得整个长篇有了遗憾。
      (责任编辑:吕晓东)
      
      作者简介:王 锐(1971-),甘肃山丹人,甘肃河西学院中文系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文学阅读学研究。

    推荐访问:叙事 藏獒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