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外贸信函 > 正文

    雌雄同体的生物_丁尼生的“雌雄同体”文学思想探究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4 04:31:59 点击:

      课题编号:EC200905267此文章为南昌航空大学2009.7-2010.12月校级科研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阿尔弗雷德•丁尼生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重要的诗人之一。许多批评家认为他的诗歌语言华丽,感情细腻,但不关注社会现实,只注重细微事情。本文拟从《国王之歌》中的亚瑟王与《伊诺克•阿登》中的菲利普。雷的性格特点来分析诗人的“雌雄同体”文学价值观思想,从而纠正有些学者的片面观点。
      关键词:《国王之歌》 《伊诺克•阿登》 双性同体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
      Abstract: Alfred Tennys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oets of Victorian Period in England. Many critics considered that his works were full of gorgeous language and rich emotion, focused more on trivial things or legendary stories, but less on the social reality.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analyze the androgyny in the long narrative poem, Idylls of the King, and Enoch Ard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ing Arthur and Philip Ray’s personality features, to attest Tennyson was also a poet who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ocial issue.
      Key Words: Idylls of the King; Enoch Arden; androgyny; Alfred Tennyson
      作者简介:
      朱经苹(1976-),男,江西泰和,南昌航空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刘爱玲(1984-),女,江西九江,南昌航空大学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20-0019-02
      
      一 引言
      英国19世纪的著名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在世时就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他生于英国林肯郡,出身牧师家庭,兄弟均有诗才,肄业于剑桥大学,诗作题材广泛,想象丰富,形式完美,词藻绮丽,音调铿锵。15岁时他与哥哥查尔斯合作出版诗集《两兄弟诗集》(1807年)。他创作的组诗《悼念》被视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哀歌之一。其他重要诗作有《尤利西斯》、《伊诺克•阿登》和《过沙洲》等。他深受维多利亚女王的赏识,于1850年获得桂冠诗人的称号,而后又在1884年被封为男爵。
      但是文学评论家们一看到他作品中浪漫而又传奇的爱情故事时就经常错误地把他归类为逃避现实的诗人。“他不属于对世界有深远影响的大家,他也不属于此种诗人――他们甘愿为诗歌而受罪从而让自己的语言深入文明人类的心中。”[1]“诗歌不再是一种像拜伦和雪莱的作品那样用来改变世界的艺术。它从不触及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只是关注诗人或个人精神上的问题――诸如宗教,信仰与科学的矛盾,或者从一种纯美学的观点来研究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这一类的‘奢侈问题’。”[2]
      本文拟从“双性同体”的角度来分析《国王之歌》中的亚瑟王与《伊诺克•阿登》中的菲利普。雷的性格特点,从而纠正某些评论家的片面之词。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的第六章中写道:“在我们之中每个人都有两个力量支配一切,一个男性的力量,一个女性的力量。在男人的脑子里男性胜过女性,在女人的脑子里女性胜过男性。最正常,最适意的境况就是这两个力量在一起和谐地生活,精神合作的时候。……只有在这种融洽的时候,脑子才变得肥沃而充分运用所有的官能。也许一个纯男性的脑子和一个纯女性的脑子都一样地不能创作。”[3]弗吉尼亚伍尔夫当初提出的概念是与创作的状态相关的。后来女性主义评论家却借用它来分析文学作品。“雌雄同体”(双性同体)是女性主义者经常用来反对绝对的性别单极化以及不变性的一个概念。它的目的就是试图突破居于统治地位的与两性地位相关的制度,以便恢复原始的那种无性别的混乱状态。“雌雄同体”指的是人类性格的一种全面发展,是对分割的,被压抑的男女两性特征的一种整合,是人类原始的无性状态的回归。它标志着一种人们所向往的理想的双性关系。
      二“完美”的男人
      《国王之歌》是诗人丁尼生依据欧洲中世纪亚瑟王传奇故事而改写的一组诗歌。它主要讲述的是亚瑟王与他的圆桌骑士的冒险经历。诗歌中兰斯洛特骑士与圭尼薇尔王后之间的暧昧关系以及王后在事情败露后在修道院中度过余生以示忏悔的情节描写可谓是精彩而又刺激。诗歌情节的发展大致依照如下顺序:加美勒德王国的建立,追寻圣杯以及加美勒德王国的消失。
      依据父权制社会的规范,男性通常被描述为身体健壮,处事果断,意志坚定的一性;而女性则通常被理解为身材弱小,性格犹豫,温柔细致的另一性。在《国王之歌》的第二小节“亚瑟的来临”中,诗人写到加美勒德王国的平民百姓受尽猛兽与外族侵略的磨难,举国上下一片荒凉,因而国王决定求助邻国的亚瑟王。我们可以说他是授命于危难之际来拯救已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芸芸众生。“于是他驱逐蛮族;而后屠杀野兽,/砍伐高林,放进阳光,/替猎人与骑士修建宽敞大道,/事毕回来了。”[1](199)但是在加美勒德,许多贵族头领却质疑他的身份。 “他出身卑微,并且由于他行事温和,/而他们却粗鲁如野兽,因而不把他当作纯男人:/也有人把他看作不只是男人,而是来自天堂的仙。”[1](201)我们再来看看诗歌中其他人对他的评价。美丽而邪恶的薇薇安有一次去王宫求助王后圭尼微尔时发现骑士兰斯洛特与王后一同出去打猎,关系非同一般。后来当法术师默林与她谈论亚瑟王时,他询问她为什么没有一句话来赞美他们完美的国王,她低声地笑着回答道:“男人!他是男人吗?谁知道呢?/看看他的美丽新娘是谁并且都做了些什么?/善良的国王打算对这一切装作不知,/对于他们的肮脏行为,/他蒙蔽了自己也蒙蔽了其他勇士。我自己/可以称呼他为漂亮的受欢迎的国王(如果不是因为女人的缘故),他理该拥有这名气,/我也可以说他是他们苟且行为的主要原因;/是的,假设他没有被封王,那他就是一胆小鬼和傻瓜。”[1](283)亚瑟身为王后的丈夫,面对自己妻子的不轨行为,他却无动于衷。兰斯洛特与王后的名字甚至都一起出现在民谣中,“许多游吟歌手都已经不带恶意地,/把我们的名字一起编入民谣中,/兰斯洛特,勇敢之花,/圭尼微尔,美人中的美人;/宴会上骑士们都许诺促成他们一对,/而国王却只是边听边笑。”[1](289)当兰斯洛特反问王后为何不对国王更真心时,她面带蔑视的笑着回答:“亚瑟,我的主,亚瑟,完美的国王,/激情的完美化身,我的善良的主,/但是谁愿意仰视天上的太阳呢?/他从来不责备我,/从来不关注我的诺言,他根本不关心我。”[1](289)因为对于王后来说,“完美之人全身都是错,/因为爱我的人必须真实点,/低空的阳光才造出彩虹。”[1](289)在诗歌中,其他人也曾多次评价亚瑟王是一个“完美的国王”。从这么多旁人的评价中我们是否已经看到亚瑟王并不像一个父权社会的典型男人,相反他的行为经常体现出女性的一面,诸如处事温和,对妻子的出轨行为一笑置之。但是这些却体现了亚瑟王的理想的性格,或者说他是“完美”的男人。
      在《国王之歌》中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亚瑟王的神剑是由“湖泊仙女”授予他的。“她给了他一把巨大的神剑,/用来驱逐蛮族。”[1](203)诗人把“湖泊仙女”描写得非常神秘:“身着白色锦绣,神秘而又让人惊叹”,“浓浓的雾气环绕着她,/她的脸恰被教堂的阴郁气氛笼罩;/潺潺的水声夹杂在回旋的圣歌中,因为她居住在一个平静而深深的湖里,/哪怕天翻地摇的暴风雨来临,湖面波涛翻滚,/她都能如上帝般地涉水而过。”[1](203)亚瑟王快要离开人世时,病榻之侧陪伴他的也是三位美丽而神秘的仙女。诗歌中的女性不再像是传统的懦弱之辈,反而具有超凡的神力。诗人在这里是不是暗示着一种与父权制社会权力与力量继承习俗相违背的现象呢?女性把神力与象征权力的神剑传递给亚瑟王。无独有偶,在整篇诗歌中,亚瑟王与他的十二骑士都是围绕着一个圆桌而坐,并且经常讨论重大事情。依据弗洛伊德的理解,圆桌是女性性器官的象征。也就是说,在这里,女性具有更强大的力量。她把王国里最勇敢的骑士都吸引在她的周围。我们不妨再想想诗歌中的圭尼微尔王后的所作所为,她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母仪天下的女人,而是妖艳多姿的并且具备极大破坏力的女人。因为她与骑士兰斯洛特的苟且关系已经把一个团结美好的王国弄得支离破碎了。诗歌中另外一个极具破坏力的女性微微安的行为也给了我们强有力的佐证。她利用自己的美色百般引诱法师默林以至于最终他还是把自己的法术传授于她,而法师的法力与名誉也随之尽失。微微安离开时大喊的“傻瓜”的声音久久回旋在森林的上空。而默林却死一般的躺在一节空空的橡木里。诗人的另一首长篇叙事诗《公主》里的艾达公主执意与家人分离,独自建立一个女儿国。她的那种对权力与知识的追求也让我们印象深刻。这些女主人公在诗人笔下已经不再类似“天使”,她们正在努力跳出沿袭多年的女性形象的旧俗番篱。
      《伊诺克•阿登》是诗人的又一篇感情丰富,语言优美的爱情诗歌。诗歌属于中长篇,情节也不复杂。主要讲述的是三个从小一起玩耍的小孩,安妮•李,菲利普•雷,伊诺克•阿登之间发生的爱情故事。他们三个在童年玩耍时,由于伊诺克•阿登身体更强壮,他经常扮演主人和安妮•李的丈夫。长大后伊诺克•阿登大胆地说出了他对安妮•李的爱,但菲利普•雷只是默默地爱着她。她表面上对身材弱小的菲利普更好,实际上爱着的是伊诺克。阿登决心购买自己的渔船,为以后的爱情储存所需的物质。他曾经三次从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逃生。后来他与安妮结婚后,由于生活的拮据,他决定出海远行去赚钱。他是诗人笔下为数不多的比较有传统男子气质的男主人公。与阿登敢做敢为的性格相对比,菲利普一直都是默默的爱着安妮。曾经有一次在秋天金黄的日暮中,当他们三个一起去采摘榛果时,阿登与安妮手牵手走在前面,菲利普却是一个人默默地走在后面。“在那里,当他们沉浸在大声的欢乐中时,/菲利普却将悲伤独自隐藏,起身离去,/内心铭刻着永恒的对爱情的渴望。”[1](464)后来阿登出海多年未归,安妮独自一人抚养多个小孩,生活非常困难。菲利普那时经济条件不错,又是独身。他决定去帮助安妮。“安妮,我来是请你帮我一把。”“我来是为了说出/你的丈夫伊诺克的想法。”[1](468)菲利普说的帮忙实际上是他想帮助她。最终安妮经过艰难的内心思想搏斗后同意让菲利普帮助她的小孩去上学。她的小孩后来都称呼他为“菲利普爸爸”。但是他仍然默默地爱着安妮。有一次他试着表达了他的爱意,但马上他又温柔的说: “安妮,当我同你说这事时,/你正处于最危弱的时刻,我错了。/我心已被你束缚,而你的是自由的。”[1](461)后来安妮让他再多等一个时,他的声音像是有点喝醉式的发抖:“别急,安妮,别急。”[1](471) 终于在她小孩的催促下,还有她的艰难内心挣扎后,她同意嫁给菲利普。故事的结局却显得有点凄惨:伊诺克大难不死,最后回到家乡。但回来后他发现一切都变了。他最后凄凉地在一间小屋中死去。当时在场的只有他以前认识的一个老头。菲利普与安妮在得知消息后,给他办了一个村中前所未有的昂贵的葬礼。在此诗中,伊诺克。阿登显得男子气十足,身体健壮,出海远行,而菲利普却身材弱小,沉默寡言。然而诗人最终还是选择让具有女性性格特征的菲利普获得幸福,而男性十足的伊诺克只得到了一场无比壮观的葬礼。它体现了诗人对菲利普那种“双性同体”式性格的肯定与祝福。
      三.结论
      “丁尼生笔下的男主人公多数都是摇摆不定的,身体虚弱,或女性化,尤其在获得桂冠诗人后的作品中比较常见。他们所显示出的脆弱性与诗人自己的高大形象格格不入。其中也有例外:如《国王之歌》中的盖尔斯和特里斯特兰姆,《伊诺克。阿登》中的伊诺克。阿登也算,还有一群年老的男人。”[4]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感知到诗人对当时男女社会问题的一种反思以及通过文学作品而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一种设想。“它的最初目的不只是为了用戏剧对白来复活马洛里的传奇故事,而是把亚瑟王的故事当作一个材料来讨论一个既是当代的又是永恒的社会问题。”[5]针对父权制社会典型的男女两性性格的绝对化现象,他所期望的理想状态正如他在《公主》中的一句话:“男人更女性化,/女人更男性化。”
      
      参考文献:
      [1] Parsons, Eugene. The Poetical Works of Alfred Lord Tennyson: With a Biographical and Critical Introduction [M] New York: Thomas Y. Crowell Company, 1897:XV, 199,201,203,283,289,366,464,468,471
      [2] 刘炳善 :英国文学简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406
      [3] [美] 弗吉尼亚伍尔夫著,王环译:一间自己的屋子[M],上海:三联书店,1989:120-121
      [4] Shaw, Marion The Contours of Manliness and the Nature of Woman [A], Tucker, Herbert F. Critical Essays on Alfred Lord Tennyson, [C] New York: G.K.Hall and CO.1993:220
      [5]Robert W. Hill, JR. Tennyson’s Poetry [M] New York: W.W.Norton and Company, Inc,1971:635

    推荐访问:雌雄同体 探究 思想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