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外贸信函 > 正文

    [《屈原列传》教学札记] 屈原列传原文和翻译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6 04:52:16 点击: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苏教版选修本《史记》中选入了《屈原列传》,当读到屈原因不受重用遭遇放逐而固执地选择投江自杀时,有学生在私底下嘀咕“真傻”、“真蠢”、“有病”。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在课堂上听到类似的声音了。
      孔子为宣扬自己的政治观念而徒劳地周游列国,颠沛流离;谭嗣同自愿留下慷慨赴死,“去留肝胆两昆仑”;刘和珍等爱国学生选择游行示威而牺牲;马丁·路德为黑人谋取权利而被暗杀……这些抛弃私利的选择却常常不被学生理解。
      但是,学生有那样的反应,也不能不怪孩子的浅薄。这是一个应试教育发展到极致的时代的后果。原本充满人性之美,趣味横生的语文教育,变得繁琐凌乱,枯燥呆板,味同嚼蜡。教育的过程已被异化为如同大工业生产的一条流水线,个体生命则被流水线整合成统一性质,统一功能甚至统一造型的某种标准件,成为丧失个性活力和生命冲动,斫平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教育产品。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不差钱”,缺失的是崇高的信仰和理想。
      陈思和说:“语文课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感性的、感情的交流,把学生心灵中美好的因素,崇高的因素都调动起来,帮助他们建立一种对生活的美好信心。”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类的精神与动物的本能区别在于, 我们在繁衍后代的同时,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对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
      屈原以身殉道的行为即使不被中学生认可,至少也应该让他们理解。
      一、介绍《离骚》,感受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代坚持自己价值标准的代表人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以香草暗示自己对美好高尚情操的追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他对国家民生的担心关注;“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是他的坚持执着;“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更是他洋溢着热爱祖国、忠于理想的激情。在那样一个以成败论英雄的时代,屈原是一个火把,照亮着那个时代以及所有的时代。李白有诗为证:“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二、研读课文,领悟屈原
      司马迁首先叙述屈原才能卓越,为国操劳,因小人使奸而被怀王所疏。第3段着力评述屈原创作《离骚》的根由:“忧愁幽思。”屈原因“穷”生“怨”,因“怨”为文,而此“穷”此“怨”皆因奸佞蔽明。屈原的美政之梦光明磊落,然而被谄被谤,孤独无援,此时“不平则鸣”实乃自然之事。其文“以刺世事”,文如其人。屈原“志洁”,“行廉”,为保持自己良好的道德操守,“自疏濯淖污泥”,“蝉蜕于浊秽”,“浮游尘埃之外”,“泥而不滓”,其高尚的美德真可“与日月争光”。屈原一生,傲骨坚挺,皆因他的“方”与“正”。第8段写屈原见放却仍“眷顾楚国,心系怀王”。屈原处江湖之远,依然心忧祖国,虽然怀王“终不悟”,但屈原的“存君兴国”之志从未泯灭。儒家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屈原却无论是否在其位都要谋其政。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屈原则是不管穷达都要兼济天下。屈原的爱国之心既不会因个人的荣辱而动摇,也不会随楚国的治乱而改变,对祖国的一片忠心是屈原傲骨的内在精髓。第11段写屈原江畔答问。屈原被放,“行吟泽畔”,渔父建议屈原“与世推移”,没有必要“怀瑾握瑜”,屈原则用形象化的比喻(“弹冠”与“振衣”)表明自己誓不改变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人生信念。“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一句可见屈原的矢志不移,宁弃生求死,不坠青云之志。死亡已经成为屈原坚持爱国理想的惟一手段。惟有“自沉”才可以实现对人生价值的肯定,达到对生存意义的高扬,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达到生命的另一种辉煌。
      综上所述,屈原形象就是一个殉道者的形象,这个“道”就是理想和信仰,就是祖国和人民,就是人格的神圣与精神的绝对纯净。
      三、纵向延伸,感悟理想
      古今中外这样的“傻”人“傻”事很多。苏格拉底为民主自由的理想拒绝逃往国外从容服下毒药;布鲁诺为坚持科学真知的理想宁愿被烧死在鲜花广场;文天祥为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想,放弃元朝的高官厚禄慷慨赴死;瞿秋白为革命拒绝屈服饮弹洒血,从容就义,年仅36岁;诗人海子伏在铁轨上殉身诗歌……他们的舍身不是怕生,不是懦弱无能,而是理想旗帜的张扬,是对生命价值的终极肯定。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结尾有这么一段评论:“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从传文来看,对于屈原至死不离楚国,司马迁是同情和肯定的,但是他又说屈原完全可以“以彼其材游诸侯”,如此“何国不容”,屈原又何必“而自令若是”。司马迁也对屈原一定要选择“自沉”这种解脱方式感到质疑,但是他高洁耿介的品德,奋不顾身地为正义事业和进步理想顽强奋斗的精神,不仅为封建时代的士大夫树立了榜样,而且两千年来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景仰,已经被吸收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理想失去了,青春之花也便凋零了,因为理想是青春的光和热。
      讲完这些学生或在点头或在沉思,“文以载道”,语文老师要做的除了知识的传播,更要做的是心灵的修复。让我们一起来做“心灵的女娲”,补一块是一块!
      (杨艳梅 江苏省海安县李堡中学 226631)

    推荐访问:屈原 列传 札记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