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述职报告 > 正文

    【关于爱情关于张爱玲】 张爱玲最深情的一句话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09 04:34:42 点击:

      幼年时候读张爱玲,现在看来阅读的源动力显然是一种功利的目的和嫉妒的心理。因为妈妈说,你要做才女,张爱玲就是才女。假使我花掉一个下午在书桌前装模作样阅读,就一定会得到一个冰激凌之类的奖赏。或者至少,能听到亲爱的妈妈终于愿意在别人面前对我对于文学的热爱赞扬一两句。此外,我小小的脑袋里被种下了当才女的渴望。这是一个悲剧,它让我简单的生命规划背上莫名其妙的压力。因为张爱玲说过“出名就要趁年轻”。或许这不是她的原话,但这句大意显然在我第一次听到后,被反复刻在脑袋里。
      我不知道这两种情感究竟是怎么平衡起来的。作为一个内心执拗的蠢姑娘,我认真阅读这个已经死去几年的假想敌的全部作品,也成功地把自己读成了一个张迷。追溯回我七八岁时的记忆,成为一个张迷是我当时做的最不为刻意讨好大人的事情。(那个年纪的心态我以为我忘记很久,直到又在萨基的《文字生涯》中找到诸多关于小时候的共鸣。这是后话。)
      对于张爱玲的作品似乎每一篇我都喜欢。它们热闹,它们倾颓。当然,倾颓是后来在我读了多遍《红楼梦》后才渐渐明晰的感觉。
      七八岁的阳光下面,是我家小小的阳台。我就缩在阳台的书箱里,脑袋顶上撑个破伞遮阳,手捧一本张爱玲津津有味。就是在那些年月,我认识了祝鸿才,认识了葛薇龙和乔琪,认识了川嫦。这些人都是热闹的人,说话热闹,生活热闹,命运热闹。可最终,他们要么没有过爱的概念,要么就是在对爱的遗憾与怨恨中死去。当然,在我七八岁的时光里,爱与不爱都是小事。我更在意的是文章里犀利的言语,人物对话拉出来的是非家常,三两笔勾勒出的人物形象。“笑起来像猫,不笑像老鼠”这样的句子让我真心为张爱玲折服。继而,小小的七八岁的疯丫头在和别人的聊天中,忽然就会严肃起来,说一句“张爱玲真的很棒,你一定要去看”!
      当时光匆匆过去,我站在年龄的这一端看对岸的我的时候,我是多么想阻止自己捧起那本张爱玲啊。因为直到现在,我才看明白张爱玲的书是多么沾满晦气,有着深深的不祥。
      我知道这样的一句话足矣让许多人说我造作,骂我虚伪,认为我是太多嫉妒搞得自己疯病犯了。但是我确信,在那样的没经历过爱情的年纪去读张爱玲,一定不是一件好事。在看过《红楼梦》多遍之后,我发现其实张爱玲一辈子都没能走出曹雪芹设下的大观园,一辈子都死在了《红楼梦》里。或许就是这样的痴迷,让她换得独自死在公寓里,直至发臭才被找到的人生结局。
      《红楼梦》十分热闹,随便翻开某一页都能被故事缠住,深深被吸引进去。《红楼梦》热闹喧嚣,但终究是一个悲剧。书里边说的、唱的、闹的、哭的一个个人,最终都是荒冢一堆土没了。张爱玲的书也是这样。里边的人吵吵闹闹,最终都落得个荒凉。最最重要的是,不管是曹雪芹还是张爱玲,他们都写到爱,最终都没有爱。张爱玲的笔有一种怨恨的力量,她写出种种爱情的美好,最终一一击碎,将绮梦杀个片甲不留。
      人们喜欢传播丑恶的东西。不是有意去传播,而是对丑恶的东西怀着先天的新奇与对邪恶的狂热。我想张爱玲的书之所以那么火,就是因为她犀利地去写每个人心中最阴暗的渴望与最露骨的自私。更重要的是,她的用词极尽毒辣,读她的小说,仿佛每个读者都是正义的判官,用沾了毒汁的鞭子狠狠拷打文中每一个人物的灵魂。
      《小团圆》的宣传造势十分成功,但这不代表《小团圆》本身的成功。在读尽张爱玲多年后(我敢确定她的每个故事我都读过五遍以上,有些句子到现在还能完整地背出来),忽然出现这么一本“绝笔”,的确让我兴奋良久。可是看过之后,对她的印象大打折扣,或者说终于从心中把她拉下神坛。最好的文学作品和最烂的文学作品就是自传,这句话我忘记是从哪里看来的了,但是我能确定,萨基的《文字生涯》是非常经典的自传(因为这个体裁的作品看得不多,所以不敢妄加评论说《文字生涯》是最好的自传),而《小团圆》就相形见绌。在这本书里,多了太多张爱玲的顾影自怜。当然,我想很难有人客观地书写自己,尤其是女人天生自恋,要求她们客观地自我描述,并抛开楚楚可怜的一切情绪,这几乎是个笑话。继而我自省到,是否本身我对《小团圆》的期待就并不正当?因为很明显我所希望看到的,是张爱玲继续用犀利的笔戳破人性,尽叙自私,将人生的荒凉说个一干二净。可写她自己,她舍不得。
      说到这里似乎有点跑题,因为我想说的是,活在张爱玲的作品里可不行,人活着总得有点盼头,而爱,显然是不二选择。张爱玲的悲剧在于,这一生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她相信。
      或许爱是人类所有幻梦中最不切实际的一个,就像《圣经》里写爱是原罪(也是最终的救赎)。但是人若无爱,世界是否就太冰冷,活着的肉体与死了的灵魂的结合是多么扭曲与奇怪。
      我是渴望爱情的。从小学六年级,对隔壁班男生的暗恋开始。接着我十几年的生活似乎都围绕着形形色色的恋爱而展开。
      “放学我们去跳皮筋吧!”大家说。
      “啊,可是隔壁的小杰真的好帅。”我回答。
      “明天要考试了,复习的还好?”朋友问。
      “这都不是事儿,重点是,他没回电话给我。”我回答。
      “放学去买新的高考复习题吧。”手机上飘来兄弟这样一条短信。
      “不了,我还有个约会。”我让这些字飘了回去。
      就是这样专注地对爱情追逐,也并不代表我找到了爱。尤其是在那么小的年纪,连立命的本领都还没有,竟妄图谈爱。可正因现实的成分掺杂了太少,这样的爱或许才纯粹?话说回来,其实如果找到了爱,我的“他”也不至于换来换去。最近的一次追寻爱的旅程是在去年,那时我刚刚失恋,觉得身心俱疲,自认对“爱”失望透顶。在简直就要承认张爱玲写得都是真理、史铁生是偏执狂的时候,我又恋爱了。并且这一次爱得十分琼瑶,简直天崩地裂。为了这段爱情我决定反抗一切,哪怕众叛亲离,也要与他在一起。那种坚毅和决绝,那种爱的热烈与幸福,或许这辈子不会发生多一次。那样的爱的烈火可以毁灭世界,也可以反噬过来毁灭自己。反噬发生在爱情关系出现裂痕的时候,我的“欢乐”的剧情就出现在这里――几个月前,我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愚蠢与单纯,带着一身伤痕在父母面前哭个不停,然后在家人疗伤系统下捡回一条命。
      说这些并不表示我是一个隐私暴露狂,而是我要说,即使是这样,我也愿意相信爱,愿意相信人们可以获得爱并且留住爱。
      当年龄一天天增长,生活一天天变得现实与冰冷,房产证上的名字必然慢慢成为衡量感情的标准。可是我还是乐于固执地相信纯爱,相信用心付出可以得到回应,相信爱可以创造奇迹。对于在爱中受到的伤害我并不怨恨,相反会认为这些金子一样的往昔(这是郭文斌老师曾经拆“错”这个字时给我的解释)可以为我保驾护航。
      魔鬼夜访钱锺书先生的时候把灵魂分成了好几等,反正没爱的那个灵魂,在魔鬼看来都散发恶臭,魔鬼宁肯挨饿都不收。如果一个人只爱自己,像张爱玲小说里的很多人物那样,我不认为这是爱,这种感情最多是我们说的自私。张爱玲真心是一个自私透顶的人,她应该从没想过这样用一支笔反复践踏爱,会带坏多少读者像她一样活得荒凉。
      没有爱的世界必定充满功利,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惧,无所畏惧的人们必将爆发出极其恐怖的自私与贪婪,这些自私贪婪可以使人去争抢,去掠夺,去杀人。
      哪怕有一天上帝也抛弃我了,我想我依然会爱这个世界。爱是一种自我救赎,在天寒地冻中,我至少可以靠想象温暖自己。更重要的是,假如有一个人,哪怕只有一个人如同我一样的相信爱,那么我们两个靠在一起就温暖,就充满奇迹。
      不喜欢张爱玲很久了,决绝得像当初喜欢她一样。她是一个荒凉的女人,她的生命中几乎没有爱,包括对胡兰成,我猜最多也只是一时的迷恋。而因为张爱玲本身对爱情的不信赖与藐视,使得她终其一生再无所爱。
      比起独自死在到处都是方便面盒子的异乡寓所里,我更希望在我临终的时候,身边能有人握着我的手。然后往昔在我脑海里过电影似的播放一遍,那些镜头里有刻骨铭心的悲伤与真诚的欢乐。它们证明着,我是一个相信爱,且爱过的人。
      [责任编辑 计虹]

    推荐访问:爱情 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