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述职报告 > 正文

    太吾绘卷到达建筑上限【通过建筑到达】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09 04:29:48 点击:

      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   居住在此大地上。   荷尔多林的诗歌,因为大名鼎鼎的哲人海德格尔的反复吟诵,成为圣诗般美妙而充满喻意的诗句;成为也能被吾等俗人常常怀着神圣般的情感,庄严地唱和的诗句。但唱和之后,我们还必须听听海老的布道:“诗意创造真正使我们居住。但我们通过什么达到居住之地呢?通过建筑。诗意的创造,它让我们居住,它是一种建筑。”这是不是也可以说,如果我们能够居住在建筑里,我们也就获得了诗意?由此看起来,建筑是非诗意不可的。诗意是建筑的质地。要不,海老怎么还说:“建筑是真正的居住”?当然,海老是哲人,他说的建筑的涵义有可能是完全形而上的,不过,倘若没有形而下存在的建筑,海老又如何妙思生花般找到通向形而上的表达呢。况且,形而下的建筑难道表现的不就是形而上的“建筑”语言吗?
      由此可见,建筑首先是与人的居住之需有关的。人类的祖先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建筑居住之所的呢?至少在山顶洞人时代,我们还住在山洞里。山洞提供给人类最初的庇护所,这是上帝在创造天地万物时顺便给予人类的。圣经里记着,上帝把人类的始祖亚当与夏娃放在伊甸园里,那里风和日丽,四季长春,没有提到任何建筑物。在他们还没被蛇引诱吃下那树上的果子前,他们赤身露体,不懂羞耻,所以,也许有洞,但他们并不需要,所以文中也没有提到。等到他们吃了聪明果,懂得好坏时,他们马上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做了第一套时装。所以可以说服装是人类身体的第一重庇护所,是让人类身体居住的第一重建筑物。接着下去,他们也许会在园里各处寻找洞穴。如果找不到的话,那么他们就会更加快速地走向建筑。倘若不是上帝马上发现了亚当夫妇身体上多了人工制造的身体遮蔽物―――人类居然在为自己创造事物了!―――把他们赶出伊甸园的话,从制作无花果时装的最初动机与设计理念中,我们完全可能看到它成为亚当伉俪接下去就要建筑居所的灵感。(图1)
      这个建筑的灵感后来似乎被亚当的儿子该隐传承了。该隐因为杀了自家兄弟亚伯而被上帝惩罚在大地上流浪。可以想见这样流离颠沛的生活有多么苦难与不安,于是他在生了儿子以诺后,决意要为儿子建造以诺城。至于这座城被建成什么样子,圣经里没有说。
      也许差不多也是在这个时候吧,在东方的中国,天帝的子孙中有一个叫廪君的,眼看众人把穴居生活过得愈发不耐烦,资源匮乏,肝火上升,脾性暴躁,为丁点大的事,动辄纷争,械斗四起,遂决意带着族人离开黑暗的洞穴,去寻找新生地。当命运把流浪的他们千辛万苦地带到一个类似大洞穴的地方时,廪君简直绝望了:我们就是从洞里出来的,现在难道又要我们住进洞里去?天帝感应廪君的叹息,忽然给他崩裂出一块旷野来,于是,他们就在那里建筑了出洞以后第一座可供人类栖身居住的房子。人类这样的迁移史,在诗经中也有类似记载。《大雅•绵》唱曰:“古公�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意思是说先祖爷�父,老是在挖洞,忙得不亦乐乎,因为没有住房。住房就是家室啊,可见住房对人生的重大意义。“古公�父,宋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爱及姜女,聿来胥宇。”后来先祖爷牧马,沿着水边一直朝西走,一走走到歧山下,一爱爱上姜姓女,就这样成了家。有了家,就得有室了吧,怎么说也不好再像单身汉那般挖洞凑合,于是,“周原��,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看岐周平原这个地方,土地是如此肥沃,百草是如此甘甜,求神占卦的结果也是说这是最适宜人居的地方,可以在此安家定室。于是,我们先祖爷就“曰止曰时,筑室于�”,在这里建筑房屋定居了。曰止曰时,筑室于兹,这是一个要多么伟大就有多么伟大的时刻,人类历经千辛万苦,流转千年万里,从此才脱离穴居人的境遇,从游牧进入农耕,以建筑的形式标志着自己进入自己所创造的社会文明史中。至于那家室被建筑成什么样子,诗经中亦语焉不详。
      人类居所的建筑样式,大概是到挪亚要建造他那举世闻名的方舟时才具体起来吧。那是上帝亲自口授给挪亚的:要用歌斐木分一间一间地造,里外抹上松香;要分上、中、下三层,长三百肘,宽五十肘,高三十肘,上边要留透光处,门要开在旁边。挪亚方舟在那场上帝发起的意在灭绝人类丑恶的大洪水中,不仅是人类,也是地球所有生灵的逃生与再生之所。是人类漂流在水中的建筑与居所。因为有了它,人类的漂流就不像了漂流。因为有了建筑,漂流在历史长河中的人类也不像了漂流。能跟着建筑的家室走,到处是天堂。(图2)
      当人类拥有了建筑生活居所后,便开始要为信念建造居所了。挪亚的子孙们在示拿这个地方,把砖烧透了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要建造一座城与一座塔,城当然是为民生而建筑的,所以城里民居的建筑样式想过去大概会是方舟的模样吧,分一间一间的,有上中下层的,有窗户有门的。而塔该建成什么样子,虽然没有具体的描述,但用来做什么的目的却非常清晰:“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地上。”因此,一个非常清晰的设计理念也就出来了,那就是要“塔顶通天”。也许也是到了这个时候,真正意义上的建筑物出现了:形而下的砖头与石漆,构造了一个表达形而上意念的建筑。它要表达一种信仰的精神,要起着凝聚的功能与作用。其实当我们今天走在欧洲大陆上,从遍布城乡触目皆是的那不管规模大小,却一律要挺拔着身躯,极力要在头顶上伸出无比尖耸的触角直插去天空的建筑形态中,已能感受到在那里面,凡人想通过什么途径到达天空,与宇宙做某种联系与沟通的欲望与努力。
      欧风所致,在新大陆的美国也能找到它们无处不在的影子,如位于曼哈顿华尔街街口的哥特复兴式三一教堂(图3)。这种代表着向上通天理念的建筑,在后来发展的现代化曼哈顿商业建筑中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有发扬光大的样子。如三十年代初落成的克莱斯勒大厦,几乎就是一座哥特式商业教堂(图4)。看了这样的建筑,好象宗教精神与商业精神真的很有一致的地方,不知到底是宗教商业化了,还是商业宗教化了。总之看上去不仅很神圣,且也很令人激奋不已;不仅财气冲天,且也雅美无比。
      这种寄理念予建筑的建筑,在古老的东方中国,应该更是流行的吧。诗经里的《大雅•巧言》就唱曰:“奕奕寝�,君子作之;秩秩大猷,圣人莫之。”意思是宗庙宽大堂皇,这是君子所建的;党规国策很正确,这是圣人所定的。这就是中国人老祖宗的建筑理念了,求的是如何安邦治国,做圣人君子,建筑国格化,也人格化。回过头来就近看我们最熟悉的故宫,就明白了为什么故宫会被盖成这么一个平板方正,中规中矩,四平八稳的样子。(图5)
      皇宫当然是达官贵人乃至布衣百姓―――但凡有些实力的,在盖房时都想效仿的对象,哪怕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呢,也要千方百计打个擦边球以过把皇宫第二的瘾。这可值老大的炫耀呢。大的如万世经师孔圣人的曲阜府第,那是奉了圣旨,过了明路的,可以公然抄袭皇宫建筑样式的。小的如名不见经传的泉州民居,据说是当年不知托了明代泉州藉的哪一位皇后的福,把皇上赐给她故里“府上”的房子可改建皇宫式的口谕,篡改为“皇上赐我府建皇宫式的房屋”。于是,皇恩不得不浩荡,让泉州府所以有钱盖房子的人都可以乘机把自己的家室盖成皇宫的模样(图6)。这种民间传说,大同小异,常常会在全国南北各地的街市阙里听到。流风于今,虽说民居是再也没有土地资源可以这样建筑了,但看看各级政府的办公楼,大至北京上海,小至乡镇村里,不还都是清一水如此模式的建筑?
      可见写《欧洲建筑概论》的尼古拉斯•佩夫斯纳明察秋毫,他说:“一个自行车棚是一座房屋,而林肯纪念堂是一座建筑物。”这意思显然是说能被叫做建筑物的东西,必须是除了它天生的遮蔽功能外,还应该有别的什么后天元素。这里面,美学元素是一定的啦,文化元素当然不能少,哲学的呢更是必然。它们以某种方式联系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寓意深远、妙不可言的东西。建筑到了这份上,那可真就是人类文化的积淀物与人类文化的代言人。
      想象一下,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建筑就应该存在了。它甚至会先于文字而成为人类另一种固体语言,一种显在的文字。建筑总是在述说着建筑者的哲学思想,美学追求,文化底韵。人类发展到那里,建筑就生长在哪里,建筑语言就表现到哪里,建筑文字就刻画在哪里。可悲的是,建筑总是毁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总是在人类消失的地方蚀成废墟。好在建筑总是比人类的第一重遮蔽物―――服饰更长久。当服饰灰飞烟灭时,建筑的语言文字还顽强地显示在它的残骸与骨殖中,无论它是被深埋在厚土之下,还是沉沦于深水之中。古希腊、古玛雅文化,不就是凭藉着它们的建筑,从遥远的地方浮出历史的地平线。这是人类无法磨灭的另一种语言。只要他们的建筑还在,他们的文化就会重现当今。
      最后,我们还是回到人应该诗意地居住这样一个美妙的诗歌中吧。作为中国的一个平头百姓,被这样的话语所浸染也只是这几年的事,敢这样想着去身体力行的,也只有这几年的事。房地产商把遮蔽性的房屋当建筑来设计建造的理念,也就是这几年的事。于是,人们要住到“建筑”中去的欲望愈来愈势不可挡,房地产商投其所好,那卖房子的广告简直不是在卖房子,而是在卖美学,哲学,卖文化,那种竭尽所能要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广告词,要体贴人性的措词,令人们恨不得一头扎到那里面去,尽情享受诗意的阳光。只可惜囊中羞涩,那诗意的建筑如海市蜃楼,只能远观,不能亲近。这未免对大众来说有点残酷,诗意的情怀便在人欲中作鸟兽散也。
      但我近日得遇一个朋友,方觉得诗意地居住原来也可以这样来实现。他租住高楼之上也敢嘲笑身价千万的别墅:为什么我不住别墅?住别墅是住时尚,住虚荣,住给别人看的,把自己整日封闭在四壁高楼之内,何美之有。住高层才是真的住给自己的。在喧嚣拥挤的城市里,不能亲近土地,总可以亲近天空,天高云淡,一览众楼小,视野开阔,胸襟坦荡荡,美啊!想想,吾们大伙俗人一个,却也能在世俗生活中觅到这样一份来自天堂余晖的诗意,也可算是差强能住到自己“建筑”中去的人。而能住进自己“建筑”中去的人,不仅人生诗意盎然,且也有幸得很哪!
      【责任编辑 黄哲真】

    推荐访问:到达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