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述职报告 > 正文

    张家辉证人哪里可以看【证人】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05 04:35:11 点击:

      杨梅一直觉得自己很倒霉,尤其是在感情方面,总是被人误会。并且有很多误会都是可以说清却又无法说清的。可以说清是因为杨梅本身就是清白的,无法说清是因为杨梅所说的每一句话,交代的每一件事都缺少证人,而且根本不可能有证人,因此就无法让人相信。
       六年前,杨梅读高中,和班上一个叫李海林的男生有些交往。那个男生成绩优异,是杨梅学习的榜样,因此两个人讨论问题比较频繁,也比较深入。那时候,杨梅喜欢写日记,写着写着,就不自觉地把李海林也写了进去。后来,那个日记本不知怎么被父亲发现了。父亲发现以后,认认真真地进行了阅读,而且用红笔把每一个李海林的名字都当做危险品标了出来。周末,杨梅回家休息,父亲把那个日记本拿出来,要她坦白交代与李海林的事情。杨梅说,她与李海林之间的交往很正常,从没说过与学习无关的话,两个人连手也没有牵过。见杨梅不承认,父亲大发雷霆,说,你要不和这个李海林交往,你的学习成绩怎么总是提不高呢?你都把他写到日记里了,还说与他之间没有什么?你以为我是傻子啊?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呢!
       后来,父亲进一步盘问杨梅帮李海林洗了几次衣服,李海林是不是替杨梅去食堂打过饭,两个人一起出去散过几次步,上过几次餐厅等等。杨梅不敢相信地望着只有初中水平的父亲,想到了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可那一刻,杨梅恨透了父亲的想象力。为了让杨梅与李海林彻底地断绝关系,父亲还特意跑到学校给杨梅请假,让她在家闭门思过两天。那两天,不停地下雨,杨梅坐在家里三楼的窗户旁,有好几次都恨不能从窗口跳下去,然后想象着自己摔死或摔伤后父亲后悔伤心痛哭的模样。
       杨梅参加工作以后,与李海平谈恋爱,两个人第一次去杨梅家。父亲问李海平叫什么,李海平照实说了,父亲听了目瞪口呆。紧接着,父亲就把李海平叫到了一个单独的房间里。父亲问李海平:“你是不是叫李海林?”李海平说:“李海林是谁啊?”父亲瞪着李海平,说:“别装了,你和杨梅高中时就开始来往了,以为我不知道?现在你们两个合伙来骗我,你以为把你的名字改一个字我就不认识了?”这下轮到李海平目瞪口呆了。为这事,杨梅对李海平足足解释了两个星期,可李海平还是有些不相信。因为李海平认为李海林这个人在父亲心目中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远非杨梅一句“两个人之间关系很平常”所能搪塞的。
      有一段时间,杨梅对她与海平之间的感情有些绝望了。她想,她为什么会这么倒霉呢?遇到的两个男生名字竟然只有一字之差。当她对李海平提出分手时,李海平坚决不同意。李海平说:“这正说明我们俩有缘分啊!也许你离开我以后又会遇到一个叫什么李海角、李海天的,告诉你,不管是谁,都是我的化身在找你!你休想离开我!”说着,李海平就俯下身子轻轻地吻杨梅,他小心翼翼地吻着杨梅小巧的鼻子,长长的睫毛。吻着吻着,杨梅全身就没劲了,瘫倒在李海平的怀里,再也不去想什么海啊湖的。
       再后来,两人关系一亲密,到了真正说不清楚的地步了,海平就提出了结婚。杨梅的父亲还是不同意,他始终认为李海平就是李海林。可那个时候杨梅已经别无选择了,想想海平除了名字,也没什么不好的,于是力排众议,顽强地与李海平走到了一起。他们的婚礼是在学校的会议室里举行的,没有办酒宴,也没有小轿车,杨梅简简单单做了李海平的新娘。婚后好多次,海平都在杨梅的耳边说:“杨梅,我要用我的一生来偿还你,报答你,不让你再受委屈。”
      如果不是又发生了一件事,杨梅相信,海平说的绝对不是假话,他一定会履行自己的承诺的。
       那天,班上一个学生十岁生日,家长一定要请老师吃酒,而且非常正规地下了帖子。放学后,杨梅和几个科任老师凑份子给学生买了一份礼物,然后去餐厅吃酒。酒桌上,家长对老师很热情,不停地敬酒劝酒,六七个人喝了五瓶白云边陈酿。最后,好几个人都喝高了。回来时家长开着小车一个一个地送。杨梅和朱思住在同一个小区,因为进小区的巷子很窄,家长把他们送到巷子口就开车回去了。
       已经是晚上九点了,巷子里没有人,只有淡淡的月光照在两旁的院墙上。杨梅在前面走,朱思摇摇晃晃地跟在后面。走着走着,朱思忽然从后面一把抱住了杨梅。杨梅一惊,赶紧叫道:“你要干什么?”朱思嘴里的酒气一直喷到了杨梅的脸上,他气喘吁吁地说:“杨梅,我喜欢你,我真的很喜欢你……”杨梅不停地挣扎,嘴里说:“朱思,你喝醉了,你清醒一点,你放手,放手啊!”两个人扭来扭去,闹了好半天,杨梅才挣脱了朱思的手臂,跑出了巷子。
       杨梅跑到巷子口,刚刚站定,喘了口气,一抬头,就见海平站在自己面前,脸上的表情很复杂。从海平的眼睛里,杨梅看到了刚才发生的一切。
       到家后,海平就叫杨梅交代她与朱思的关系。
       杨梅解释说,朱思与自己是同一个班的老师,一个教数学,一个教语文,两人平时相处很一般,今天朱思喝醉了,不知怎么就做出了反常的举动。海平不信,说:“酒醉心明,朱思肯定喜欢你,并且对你有过表白,你也肯定接受了表白,不然他不会那么大胆地抱你。”杨梅说:“你没见我当时拼命地想摆脱他吗?我和他之间要有什么,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海平冷笑着说:“久做必有一犯,这次你是被我看见了才会这样,没被我看见的时候谁知道是怎样的呢?你和他的关系肯定不一般!”杨梅急得眼泪都出来了:“海平,你怎么能这样说话呢?我在外面受了欺负,你还冤枉我!”海平说:“有什么办法让我相信你呢?除非你找个证人来。”杨梅说:“这种事情哪里会有证人呢?凭良心说话,我真的是清白的。”海平说:“可有谁能够证明你的清白呢?”杨梅大声叫道:“没人证明我的清白,可也没人证明我不清白啊!你找人来证明我不清白,你去找啊!”说着,杨梅就失声痛哭起来。
       从那以后,每天下班回来,两个人吃完饭,海平都要追问杨梅,要她交代朱思抱她的每一个细节。诸如朱思抱住她时,她当时是否有一丝喜悦,是否有一种新奇感,朱思的手臂是否很有力,与自己相比,谁更有力,朱思当时对杨梅说了什么话,他说话时手放在杨梅身体的哪一个部位等等。有时,两个人做爱,海平也会冷不丁地问杨梅与朱思有没有发生过性关系,搞得杨梅怒火攻心,好几次差点把海平掀到了地板上。
       最令杨梅难堪的是,每次见到朱思,她就会想起海平问她的那些细节,脑海里不由自主地出现与朱思在一起的种种画面,心里怪怪的。可是,朱思好像把那件事给忘了,对杨梅连一句道歉也没有。这让杨梅很生气,背地里不止一次骂朱思是害人精,害得自己受了冤枉却又无处发泄。
       转眼,暑假到了,杨梅学校组织老师去上海旅游。旅游期间,有天晚上,杨梅给海平打电话,电话中说:“对方正在通话中,请稍后再拨……”杨梅稍后再拨,仍旧打不通,看看时间,海平的电话至少打了二十分钟。最后,杨梅没有耐心,索性关了手机。可是到了第二天这个时候,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回想到海平这段时间的表现,杨梅的心里忽然咯噔了一下。
       从上海回来,杨梅仔细地把家里清理了一遍。她在房间里找到了一根女人的长发,闻到了一种香水的味道,翻看海平的电话,那两次通话记录也删掉了。
       晚上,海平跟杨梅好好地亲热了一阵,杨梅一直不动声色。到了第二天海平又旧病复发,追问杨梅与朱思的事,问他们两个人旅游时是不是经常在一起,是否偷偷地去过别的地方。杨梅实在是忍无可忍了,反过来追问自己不在家的这几天,海平是怎么过的。海平于是就对杨梅解释自己每天什么时候上班,什么时候下班,都做了些什么,每天和哪些人在一起。
    [ 2 ]    杨梅说:“那你晚上和谁在一起呢?”
       海平说:“我一个人在家啊。”
       杨梅冷哼了一声,说:“怎么会呢?你一个在家能忍受住寂寞吗?”
       海平生气地说:“那你说我和谁在一起呢?”
       杨梅说:“我怎么知道?天知地知你知,就我不知。俗话说,做某人防某人,我看你是自己做了亏心事,才怀疑别人和你一样。”
       海平说:“杨梅,你说话可要有根据,不能凭空诬蔑人!”
       杨梅说:“要说根据,我有。我在床上发现了一根长头发,肯定不是我的。你说是谁的?”
       海平哭笑不得:“一根头发?鬼知道怎么到房间里来的,是风吹进来的也说不定!”
       杨梅继续追问:“我在上海给你打了两次电话,可你都在和别人通话,是谁呢?”
       海平说:“是我的一个老朋友,在广州,多年不见,这次打听到我的电话,所以多聊了一会儿……”
       杨梅说:“是男朋友还是女朋友?”
       海平说:“是男朋友。”
       杨梅说:“既然是男朋友,为什么要把通话记录给删掉呢?”
       海平说:“是我那天不小心给删掉的,不信,我把电话拨过去,你亲自问,怎么样?”
       杨梅冷冷地说:“编这种谎话,谁相信呢?”
       海平急了,说:“你要不相信,我赌咒,如果我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情,我就不得好死……”
       杨梅继续冷笑:“谁不会赌咒啊?我赌咒你不也不相信吗?除非你能找个证人来证明你的清白!”
       海平的脸顿时涨得像猪肝一样,一声不吭。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海平和杨梅做了功课以后,又不自觉地追问杨梅与朱思的事,杨梅反过来追问海平是否与别人有不正常的关系。
       最后,海平恼羞成怒,大声叫道:“算了,这日子没法过了!”说着,他爬起来,拉开抽屉,翻箱倒柜,把两个人谈恋爱时写的信、拍的照片以及结婚证都找了出来。
       海平把它们抱到客厅里,拿来一个打火机,把那些信和相片一张一张地点燃。杨梅没有阻止海平,坐在一旁,冷冷地看着他。海平一边烧,一边发出粗重的喘息。当海平要把两本结婚证扔进火堆时,杨梅忍不住扑上去抢。海平用手挡住杨梅,差点把杨梅推倒在地。火舌飞快地翻卷,一眨眼,结婚证就不见了。
       半夜里,杨梅醒来。她看见那火好像还在燃烧,烧得她浑身发热,大汗淋漓。她睡不着,于是起身出了家门。
       月光皎洁如水,合欢树散发出一阵阵清香。院子里静悄悄的,只听见家家户户电扇发出的呼呼的响声。杨梅记起海平曾说过一句话。他说他和杨梅之间有一种感应,他梦里都会记着她的。她想,如果海平真的有感应,现在肯定会知道自己不在家里,肯定会马上醒来然后找自己的。
       可杨梅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又一圈,看到自己家的灯光一直都没有亮。海平也一直没有醒来。杨梅想,怪不得海平不能理解自己,原来自己和海平之间根本就没有什么感应。她想,也许自己一开始就错了,也许自己与海平的缘分只能到此为止了。
       几阵寒潮过后,海平病了,发烧,呕吐。杨梅把他送进了医院。每天,海平打点滴,杨梅就拿一本书坐在旁边陪着他,并且总是提醒海平按时按量地吃药。看到杨梅悉心地照料自己,海平忽然悟到了些什么。几天后,海平病好了,从医院搬回了家里。
       那天傍晚,吃过饭后,海平把杨梅叫到桌子边,拿出了两份事先写好的离婚申请,叫杨梅签字。杨梅拿过申请看了看,看到海平在两张申请上都工工整整地写上了姓名,一咬牙,提起笔,也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海平把它们折叠好,然后望着杨梅,说:“你可要想好,现在后悔还来得及,等明天我交到民政局去了,想反悔也不行了。”
       杨梅望着海平,心跳突然加快了。
       海平从口袋里掏出打火机,“啪”的一声点燃了那两张纸。杨梅不解地望着海平。等那两张纸完全变成灰烬,散落一地,海平冲杨梅一笑,小声说:“对不起,是我错了。”
       杨梅的眼泪顿时夺眶而出。
       海平说:“现在,我给你一次机会,只要你能在家里找到一样东西证明我们是夫妻,我们从今以后言归于好,永远不分开,怎么样?”
       杨梅跑进房里,可她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一个可以证明的材料。当初结婚时一切从简,连结婚照也没有。那些平时照的合影,也全被海平烧光了!杨梅一边找,一边沮丧地想海平是不是在骗自己,眼泪也不停地往下淌。
       看着杨梅垂头丧气的样子,海平从客厅里走过来挨着她坐下,轻轻地说:“不用找了,杨梅,我想通了,婚姻需要的是双方的信任,没有谁能够证明我们,只有我们自己才能证明自己,就让我们彼此用心,用下半辈子来证明自己吧。”
       杨梅抬起头,她看到了海平那双明净如海的眼睛,一股暖流涌遍了她的全身。
      (选自芳草网http://www.省略)

      现场点评:

      证人――引领全篇的是“找寻”。找寻那个被杨梅和李海平所耿耿的对方可能的潜在的出轨对象,在找寻的过程中,爱情变得需要外人来证明,从而失去了相互间弥足珍贵的信任。
      杨梅和李海平因为相爱而结合,又因为种种不可思议的误会而给双方造成无法避免的心理阴影。阴影变成了某种暗示,在暗示的鬼魅作用下,爱变得不再牢靠,爱渐渐缺乏了稳固的基础,变得依存外力的虚无。这是爱情的可悲,还是相爱之人无事生非的可笑呢?结尾突转的笔锋,温馨的结局消解了之前所有的压抑。信任在一系列找寻和猜忌的痛苦历程后,重新找到了定位和价值。
      柏拉图所言,自从人被神一分为二之后,总在不断地找寻自己的另一半,在这个找寻的过程中升华了爱情。主人公杨梅和海平与其说在寻找足以支撑爱情圆满的证人,不如说在相互寻觅、磨合的过程中,终于找到了可以证明彼此存在意义的最终答案。
      尽管小说的结尾的承诺显得多少有点突兀,说理有点贴标签的感觉,但这不影响小说试图表达的充满爱意和温情的主旨,而这样平实淡定的主题恰恰是当代的生活中值得“找寻”的。
      点评人:李真(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
      责任编辑:陈婉清
    [ 1 ]

    推荐访问: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