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述职报告 > 正文

    岳飞《满江红.写怀》词的真伪辨综述及写作时间\地点之我见:满江红秋瑾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0 04:31:11 点击:

      (一)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数百年来,一直作为名篇为人们传诵。有许多赏析文字,评价极高;但对此词的真伪一直存有争议。是词,在宋代未见籍载,明代始有流传,因此,有人说是伪作、拟作,有人说是真作无疑。
      首先提出伪作、拟作的是余嘉锡。他在《四库提要辨正》中说了两个理由:一是,岳飞孙岳珂编的《金陀粹编》中只收岳飞《小重山》词,没有《满江红》词。二是,“踏破贺兰山缺”句中的贺兰山在河套以西,当时属西夏国,与宋朝无战争,与史实不符。因此,许多宋词选本均不收此作,如俞陛云的《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其子俞平伯的《唐宋词选释》、梁启超女儿梁令娴编的《艺蘅馆词选》等。夏承焘也认为是伪作,并写了《(满江红>考辨》一文。吴小如也说:“著作权出了问题”(见《古典诗词名篇鉴赏集》)。
      有些宋词选本,收了此词,但留存疑,如刘永济在《唐五代两宋词赏析》中说:“此词有人疑非岳飞作。”上疆村民编的《宋词三百首》收有是词,夏承焘弟子蔡义江作《全解》时说:“作为伪作……还是相当成功的。”有的选本收录此词,不言真伪,如龙榆生编的《唐宋词名家词选》、张璋编的《历代词萃》、黎洪等编的《华夏正气篇》等。
      对伪作论提出反驳意见或正面论证的有周汝昌、唐圭璋等名家。周汝昌在《诗词赏会》中说:“今之考证家,动辄敢断此词不见宋人称行,至明始出于世,则伪作何疑云云。不思作伪者大抵浅薄妄人,笔下能有如许高怀远致乎?”又说:“论者又说,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千里万里,有何交涉?即此亦足证明词乃伪作云。我不禁再拜请教……南宋初期的词人。他们说到敌人金兵时,能用“西北”、“楼兰”……怎么一到岳飞就用不得“贺兰山”,用不得“匈奴”了……用那样的逻辑断言此词必伪,怎敢欣然而同意呢?”
      唐圭璋主编《全宋词》,岳飞存见的三首词全收入,并在《词学论丛》一书中为《满江红》词的真伪问题写了两则辨文。其一是《宋邵公序赠岳飞词》:“……偶读明陈霆《渚山堂词话》卷一,其中载有宋邵公赠岳飞《满庭芳》……词云:‘落日旌旗,清霜剑戟,塞角声唤严更。论兵慷慨,齿颊带风生。坐拥貔貅十万,衔杖勇,云槊交横。笑谈顷,匈奴授首,千里静�枪……’案此词中,‘笑谈顷’、‘匈奴授首’句,显然隐括岳飞‘笑谈渴饮匈奴血’之句。”其二是《岳飞“怒发冲冠”词不能断定是伪作》:“近人谓岳飞‘怒发冲冠’为伪作,其理由有二:一、宋元人载籍不录此词。二、岳飞孙岳珂所编《金陀粹编》及宋陈郁《话谀》不录此词。余以为此二说,皆不足以证明此词是伪作。宋词不见于宋元载籍而见于明清载籍者甚多,如明陈霆《渚山堂词话》即载有宋邵公序赠岳飞之《满庭芳》词。又如宋赵闻礼所编《阳春白雪》词集八卷、外一卷,久已失传,朱彝尊编辑《词综》……当时《阳春白雪》词集尚未发现,集中之词即无从录入。直到清道光时,《阳春白雪》始重现人间,陶梁因据以编《词综补遗》。……《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八,载《岳武穆集》十卷,久佚不传,因此,岳珂陈郁书不载岳飞此词,不等于岳飞即不可能作此词。岳飞作此词,最初究为何人、何时、何地传出,由于文献不足,不能确定,但谓为伪作,却诚有如学初所云‘难免有流于武断之言,似以审慎为宜’……且岳飞另有一首《满江红》(遥望中原)词,亦不见于岳珂、陈郁二书,但其墨迹,经过宋魏了翁,元谢升孙、宋克,明文征明等人收藏,流传至今。可见岳飞词翰犹有遗翰,亦不能谓之为伪作。至于‘怒发冲冠’词中所谓‘胡虏、匈奴、贺兰山’皆借古喻今,并非实指,尤不足证其为伪作”唐圭璋在1982年河南汤阴发现明王熙于天顺二年(1458)所书岳飞“怒发冲冠”词碑(碑下注:《满江红》词乃宋少保岳鄂武穆王作,天顺二年春,庠生王熙书)后说:“此词碑比杭州岳庙赵宽所书词碑早44年。事实胜于雄辨,这就解决了这首岳飞词不是明人伪造的问题了。”
      对于岳词“贺兰山”的质疑,1985年第三期《文学遗产》刊载王克等三人合写的《从“贺兰山”看《满江红》真伪》一文,又有了新的解说。该文认为:岳词中的“贺兰山”,是指的河北省滋县城西北三十华里的贺兰山。因曾有一位复姓贺兰的真人隐居于该山而得名。此地是南北官道要冲,一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此贺兰山是岳飞抗金的一个军事活动中心地带,他与当地的抗金义军有联系,并曾设想以贺兰山为战场与金兵决战。说明岳词中的贺兰山是实指此山,并非泛指,进一步证明岳词不是伪作。
      
      (二)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的写作年代,《唐宋词鉴赏辞典》中,作者喻朝刚说:“大约作于宋高宗绍兴初年(1131)。”《宋词精赏》作者王双君说:“大约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932)前后”。写作地点,一直无人有说。我据有关资料推断,写作年代应以绍兴元年(1131)春季为是,写作地点应在阴沙(阴沙是靖江建县前的称谓之一),现名靖江市。
      理由有三:第一,从此词的题名、意境、意象分析,写作时间是在岳飞已称名将之时。诗词作品是作者的意识形态、思想感情、艺术才华的结晶,是作者的灵魂、气质、脉搏的外露形象。岳飞把这首《满江红》题为《写怀》,写的正是一个名将的怀抱,一个爱国英雄的胸怀。词中,以“怒发冲冠”四字发句,对“靖康之耻”,丧失山河,表现出极为愤怒的心境;以“仰天长啸”,表达豪情澎湃的激烈壮怀;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响亮口号,以表“收拾旧山河”的雄心壮志;以“莫等闲”“待从头”表示复仇报国的迫切愿望: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期待,表示抗金的胜利信心;以“朝天阙”,显示忠君爱国的赤诚。岳飞的这些情怀,是自身素质在特定的时势下久经磨励而形成的。岳飞生于崇宁二年(1003)年,“少负节气,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岳飞传语)。19岁应募人伍,“随宗泽战开德、曹州。皆有功”,得宗泽授“陈图”,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康王即位时,“上书数千言”,可见其文才。南渡之后。已“历二百余战”,已成为政治成熟、统军有方、战功显赫、声名大震、文武双器的宋军名将,并与张俊、韩世忠、刘�齐名。1129年,金兵叫他的军队为“岳爷爷军”,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1130年,老百姓始把他的军队呼为“岳家军”。《满江红》词中的意象与形象,是岳飞此时自身形象的写照,也是“岳家军”的形象显示。岳飞此时写出这样的词句,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与他的身份、群众愿望、时代要求是完全相符合的。过早,他写不出这种感情来;再晚。写不到这样好。此时岳飞已从军8年。年27岁。
      第二,从南宋抗金的军事形势来看,此词作于南宋与金兵交战的相持阶段已经过去,出现了有利于南宋战略转机的时期。北宋灭亡后,金兵继续南犯。岳飞在广德六战 六捷,在常州四战四捷,清水亭一战,敌“横尸15里”,并于1130年收复建康。逼使在江苏南部的金军退到江北。岳军追至江淮,再战再胜,使战局大有转机,收复失地的可能性正在出现。岳飞十分兴奋。因此作此词。表述自己的壮怀,提出“收拾旧河山”的战斗目标,并喊出“踏破贺兰山缺”的口号(这与解放军渡江前“打过长江去”的口号。何其相似)。有人说这是岳飞的战斗誓言,是一个进军号角,是很正确的。事实上,岳飞也是从写此词起,作为新的战斗历程的起点的。
      第三,从岳飞“养兵休卒”的情况来看,此词当作于岳飞“渡百姓于沙上”时期。1130年,金兀术欲攻常州,宜兴县令邀岳飞移师宜兴。在此,岳飞作《五岳祠盟记》,说:“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说明岳飞在宜兴有一次整军行动,把部队中的老弱病残的随军非战斗人员精减下来,但因江南人口稠密未能安置。不久,金兵犯常州,岳飞大破金军。金兀术大败,奔至淮西。岳飞又北进承州(今高邮)楚州(今淮安)与敌激战,在承州三战三捷后退至泰州。皇上指示:“可守即守,如不可,但于沙上保护百姓,伺机掩击。”岳飞“以泰无险可恃,退保柴墟(今高港区),战于南坝桥,金大败。渡百姓于沙上,以精骑二百殿,金不敢近。”(见宋史365卷)岳飞于建炎四年冬月初五到达阴沙。《宋史・高宗纪》也载:冬月丁末“飞退保江阴军沙上”(此时,沙上,属江阴军)。宋史中说的“沙洲”、“沙上”,当时叫阴沙。清康熙刻本《靖江县志》载:“邑名,旧称马驮沙,亦称阴沙。宋建炎四年(1130)岳武穆渡百姓于沙上,即此。”这里所说的百姓,就是岳飞军队的精减人员以及中原南下的难民。据《元诗别裁》载:靖江最先设馆教书人孔子47代孙孔若罕,就是这一年由曲阜移居靖江的。
      皇上为什么指示岳飞渡百姓于阴沙呢?第一。阴沙四面环江,居住的人口不多,又靠近江南。比较安全。第二。此地有大面积沙滩。土地肥沃,可以围垦造田,安置人员,使其有地可耕,生活有来源。
      岳飞渡百姓于沙上的详细情况,史无记载。但从靖江现在保留下来与岳飞驻兵有关的地名,如“大营亭”、“小营亭”、“白衣堂”、“生祠堂”、“思岳桥”等分布情况看,可知当时的驻军范围,东西有近十公里、南北三公里左右,驻兵人数可能有万人以上,安置人数估计有千人之多。这是靖江历史上接收移民最多的一次。安置这么多的移民,有三件事少不得的:一是简单住房,二是有田可耕。三是一年的基本生活资料。其中垦田是最大工程,现在靖江的北部,称为“老岸”,就是当年岳飞动员战士修筑的江边堤岸而留下来的名称。留下的移民,对岳飞的安排,十分满意,在岳飞离靖后。专门为岳飞造了生祠(这是全国最早为岳飞造的祠堂,延续八百多年不断,现在修建的叫岳庙),把建的桥叫“望岳桥”(岳飞死后,改称“思岳桥”),现在仍然有此桥名。
      绍兴元年三月十四日,岳飞写于安徽祁门的《题东松寺》中说:“余自江阴军提兵起发,前赴饶郡(今江西鄱阳)”(见岳忠武王集)。说明岳飞是从沙上直接去江西的。从建炎四年冬月初五日(1130年12月7日)到绍兴元年三月十四日(1131年4月13日),共127天。除去从沙上到祁门的行程时间,岳飞在靖江的时间不少于三个半月,离靖时间不早于阴历二月底。在这数月内又无战事,因此,岳飞酝酿写作这首词的时间是充裕的。
      绍兴元年(1131)春,岳飞离开靖江渡江南去时,以“红罗为帜,上刺‘岳’字,选骑二百随帜而前”(《岳飞传》)。第一次打出了“岳家军”的旗号。所到之处,金兵十分畏惧,不降即退。
      岳飞此词,是不是写于绍兴元年(1131),是不是在靖江所作,岳飞自己有言为证。绍兴十年,秦桧乞令岳飞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见《岳飞传》)。岳飞所说的十年之功,从何时算起呢?词中的“待从头”,就是起点,就是作这首词的年代。绍兴元年到绍兴十年,正好十年。绍兴元年,岳飞在哪里呢?在靖江,安置百姓。所以,我说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写于绍兴元年(1131)春,写在靖江“渡百姓于沙上”的时候,是有根据的。

    推荐访问:满江红 我见 真伪 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