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述职报告 > 正文

    论点头人:头疼医头的中心论点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14 04:35:26 点击:

      大陆喜欢用“点头”来形容领导者同意某一计划或同意下级及老百姓的某一要求。“首长点头了”,“领导点头了”,这一定是好消息,它说明首长已作出决定采纳你的意见和要求。因此,点头人往往就是领头人。但我所说的点头人,虽然也包括一部分领头人和带头人,不过,不是专指领头人,还包括一些事事都表态、都点头,也就是事事都称“是”,都歌功颂德一番的人。
      钱锺书先生把“点头人”界定为无是非观、事事都点头的唯唯诺诺汉,是很准确的。对于这种人,古今中外的作家笔下已有不少描述。钱先生引用的朱敦儒的《忆帝京》就把这种人的特征概括得很好,朱日:“你但且,不分不晓,第一,随风便倒拖,第二‘君言亦大好’;管取没人嫌,便总道先生俏。”
      我很欣赏朱敦儒所概括的“点头人”的两个特点。第一特征“随风便倒”,说得相当中肯。点头人,其实也就是所谓“风派”,看各种大气候、小气候行事。先不说朱敦儒的时代,就说我们生活的时代,这种随风便倒、随风点头的现象真是“不胜枚举”。“我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这句民谣,已成了许多人的生活写照,于是,点头人与墙头草成了同义语。什么风来表什么态,什么风来点什么头,这已是我们共同的政治经验,也是共同的悲剧。就人文科学领域来说,我的一些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朋友,就因为连连点头而十分狼狈。在五六十年代的“人民公社”运动中,“中央”先是说人民公社的特点一大二公,应以公社为基础(即以公社为经济核算单位),我的同行们马上说“对!,,并作文章加以论证,说明“以公社为基础”的十大好处;不久,“中央”又觉得以公社为基础不妥,强调以“大队”为基础,我的同行又说“对”,并又写文章加以论证,说明“以大队为基础”的十大好处。原以为到此为止,但是不久,中央又认为以大队为基础不妥,应以“小队”为基础,我的同行们又称“是”,并又写了文章加以论证,说明“以小队为基础”的十大好处。不管吹来的是什么风,都一律称是,一律点头,一律确证其“英明”。这也属先“大胆假设”,然后“小心求证”。人文科学其他领域的其他朋友,对此也都有“深刻的体会”。本是科学工作者,当了这种随风倒的点头人,自然就没有学者的尊严和“威信”,所以“文化大革命”后,社会上讽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说:“搞哲学社会科学的人,那个哲学,是口字加折字,就是说,从他们口里出来的话要打折扣。”听了这话,我的同行们都觉得脸红,但又觉得老百姓真是一语中的。不过,想到“其他部门”,想到宣传部、政治部、报纸、刊物、电视、广播,更是如此,更需要打折扣,也就心安理得了。
      朱敦儒说的点头人的另一特征:“君言也大好”,也很有意思。他指的“君言”自然是指“你说的”,但如果我们把“君言”联想到“最高指示”,则更有意思。“文化大革命”中的“君言”,一句顶一万句,“句句是真理”,句句好极了。可是,后来发生一个问题:“文化大革命”已变成大内战,全国乱成一团,千千万万革命干部、知识分子都被打成“牛鬼蛇神”,到处都是“黑帮”,到处都在“打砸抢”,到处停工、停课,而最高指示却说“形势不是小好,也不是中好,而是大好”。面对社会现实。要不要对这一最高指示点头称是,实在是一个问题。我记得当时学习这一指示的时候,没有人表示异议,均属朱敦儒所说的,人人都点头赞道:“君言亦大好。”这时,“大好”便获得双重意义:一是最高指示大好,二是“形势大好”,两点一加便是“关于形势大好的最高指示是大好。”我当时也是如此点头表态,也属“君言大好”派。经过政治运动的锻炼,我们都成熟了,知道重要的不是分清是非,而是点头表态。一点头,就安全了,安心了,安稳了,即使内战战得洪水滔天,我们也可以“稳坐钓鱼船”了。不必多用头脑,只须点头,“点头”实在是处世法宝。不过,后来,大约十年之后,我又悟到当时一味做“点头人”实在是没有良心的。为了保全自己而点头,而说假话,不管什么指示都“应之如响”,实在是极自私的。例如对“形势大好”的指示连连称是,就是承认“打砸抢”是对的,把千百万民族的精华――知识分子打成“牛鬼蛇神”是对的,无数冤案假案所构筑的文字狱和其他牢狱是对的,这不是明明在拍卖最不该拍卖的良心吗?
      我虽然欣赏古代思想者对点头人的描述,但也知道他们的“时代局限性”。他们大约只知道当点头人容易,不知道当点头人的艰难与辛酸。他们恐怕不知道在中国当好点头人实在不易。二十世纪中国政治运动频繁,时代风云变化万千,而且政治格局常常是两极对立,社会生活常处于“你死我活”的紧张状态,而人们在两极中作选择就非常困难。今天对这一极点了头,明天对立的一极翻了案,就要清算昨天的点头,于是又得点相反方向的头,转过来转过去,点头也点得很辛苦,很痛苦。最高的点头人自然方便,一点即定乾坤,而中下层的点头人可就麻烦了。他们点头之后往往要被左右掌嘴。一会儿从左的方向被打嘴巴,一会儿从右的方向被打嘴巴,左右开弓,虽然把头打正了,但也把头打果了,点头人变成呆头呆脑了。知识界的点头也很艰难。有一位资深的老学者告诉我,说他在清算俞平伯、清算胡风、清算右派分子以及在“文化大革命”中清算“走资派”及“反动学术权威”时,都紧跟,都点头,每一次运动都在自己的脸上画了一笔,最后,因为政治运动太多,结果把自己画成一个丑角。
      此外,古代思想家恐怕没有想到中国当代点头人还有一层大苦衷是值得同情的。这是处于领导层中的人,也就是点头人兼领头人的人,时时要遇到“大是大非”的问题,每一次政治运动均有神圣的名义和不容争辩的理由,而且还直接涉及到自己的政治地位。点不点头关系极大,点了头便能保住乌纱帽,不点头就会丢掉乌纱帽。也就是说,点一点头,头上的桂冠就还在;不点这个头,头上的桂冠就没有了。而桂冠、乌纱帽又关系到房子、车子、妻子、儿子等各种现实问题,也就是关系到家族命运的大问题。因此,即使明知不对,良心过不去,但为了眼前的利益,也只得先点头才说。这样,慢慢地也就形成官场上的一套点头把戏。只要是上头的点头人点了头,我下头的点头人就一律跟着点头,点了再说。点头归点头,行动归行动,会上点了头,会下可摇头。这样一来,就使人难以判断点头是真是假,于是,点头人就慢慢地变成滑头人,点头政治变成滑头政治,滑头主义大为盛行,当部长变成演部长,当省长变成演省长,长官阶层变成“做戏的虚无党”(鲁迅语)。
      尽管点头人也有痛苦,但比起那些不随便点头,着意保持头颅之尊严的人,还是安宁幸福得多,所以点头人还是不断繁殖,到目前为止,点头人已遍布各地,而且都已掌握了一套点头术,也可以叫做政治心术。无论时代怎样转换,政治气候怎样变幻无穷,他们都会应付自如地发出一套态度鲜明的“坚决拥护”的致敬电、表忠信,讨论汇报,而且可以做到句句动听,字字动人。
      也许因为我自己把点头术看得太熟了,所以觉得有原则的领导人和无原则的点头人是很不相同的。如果一个社会中的领头人阶层,充满着只会点头的油子,充满着滑头人,这个社会早晚是要滑到黑暗的深渊中去的。

    推荐访问:头人 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