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述职报告 > 正文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发生流行原因及防治对策 叶斑病怎么治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24 04:48:13 点击:

      [摘 要]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在本地发生面积大,为害程度重,是影响本地玉米产量的重要病害,其发生流行的原因是玉米主栽品种的抗病性差,病原菌积累量大,气候条件适宜,农民防病意识弱,栽培管理措施失当,盲目引种等,笔者据此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 发生流行原因 防治对策
      本地位于黄淮海平原地带,耕地面积124万667m2,常年播种夏玉米95万667m2。玉米是本地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是影响本地玉米产量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发生期在玉米生育中后期,病斑也多在玉米9~13叶期开始出现,发生高峰期在玉米抽雄至灌浆期,发病初期病斑多发生在中、下部叶片,后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叶片布满病斑,叶片自下往上相继干枯,提早枯死,果穗变小,结实率降低,籽粒不饱满,导致产量损失,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近年来,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在本地发生流行逐渐加重,并造成较大的损失。特别是在其生产过程中,主要栽培品种的抗病性差,加之气候条件适宜,病原菌大量积累,农民防病意识弱,大量从外地调种等原因加剧了玉米弯孢霉叶斑病传播、蔓延,导致了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发生流行。
      一、加重流行原因
      1.玉米主栽品种的抗病性差
      本地目前生产上的当家品种大部分为老品种,由于种植年限较长,抗病性逐渐减弱,虽然也种植一部分新品种,但不占比例。品种抗病性的减弱甚至丧失,是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2.病原菌积累量大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病原菌能在土壤和植物叶面安全存活,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组织越冬。由于本地种玉米多年来一直是免耕铁茬播种,大多数农民耕作粗放,加之本地种植夏玉米面积大,种植面积占整个夏种作物面积的80%左右,很少实施轮作或间作、套种,农民收获后习惯将玉米秸秆堆放在地里,再加上近年来推广大面积秸秆还田,遗留在田间未经高温腐熟的病残体成为来年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病原菌大量积累,在适合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迅速繁殖、扩散蔓延和传播为害,导致大面积流行发病。
      3.气候条件适宜
      本地属北亚热带与暖湿带过渡气候地带,干、雨季分明。在夏玉米生产的关键时期6~8月高温、多雨,空气湿度大,日照不足,高温、高湿使病害迅速发展,并严重流行。而近年冬季气温在逐年增高,形成暖冬天气,也有利于病菌的越冬和繁殖。
      4.农民防病意识弱
      由于夏玉米是夏播秋收,生长期处于高温、高湿季节,且目前农户科技种田水平不高,往往疏忽管理,夏玉米田耕作管理粗放,加上种植作物单一,轮作、间作、套种面积少。同时,农民的防病意识弱,特别是夏玉米生长中后期农民根本没有防治的习惯,防治技术不够普及,农户未很好地掌握正确的防治方法。防治缺乏有效性,使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发生程度不断加重。
      5.栽培管理措施失当
      近几年,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玉米,均属于高秆、高产、中大穗型品种,植株叶片数多在14片以上,需大水、大肥,栽培管理措施必须跟上。但是,本地相当多地方还沿袭“一炮轰”的施肥老方法,盲目施肥,栽培管理不当,玉米苗中、后期缺肥,导致玉米开花授粉期脱肥,长势弱,抗病力较低。
      6.盲目引种
      本地目前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绝大多数是从外地引种调进,未经试验、示范即盲目推广种植,有悖于“试验、示范、推广”的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原则,这也是导致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防治对策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应着重以选用和推广种植抗(耐)病品种,科学栽培,加强管理为基础,本着“病害早治”的原则,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达到控制为害的目的。
      1.选用和推广抗病良种
      选用和推广抗病良种是防治该病的根本措施,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应组织、指导推广良种及其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引进种植的玉米良种一定要通过县级以上“农作物种子质量管理站”检验后,才能推广种植。种子经营单位或种子经营户,不能盲目引种,私自乱调乱运。特别是从外地引种,一定要遵循“先试验、示范,再推广”的原则。种子部门要针对本地条件,进行品种种植布局区划,做好品种定向工作。试验、示范、鉴定出2~3个搭配品种进行推广,扭转各乡(镇)当前推广玉米新品种“各自为阵”、“各取所好”的格局,改变当前本地玉米品种“多、乱、杂”的局面。笔者在对本地经过近2~3年种植面积比较大的10多个玉米品种的田间调查表明,杂交玉米品种如蠡玉35、郑单958、先玉335、蠡玉16等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较强,且高产、优质、可因地制宜,大力推广。
      2.消灭病源
      在秋收后,凡发生过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地块要做到:
      2.1清洁田园,玉米收获后,及时清理带病的玉米秸秆、叶片、苞叶等,实行集中焚烧或深埋,减少初浸染来源。
      2.2若要用带病玉米秸秆作沤肥或用于牛、猪圈填栏沤粪,一定要使其充分腐熟后再施用。
      2.3若要以玉米秸秆作燃料,最好要安排在玉米播种前的春上用完。
      2.4对发病田块进行冬季深翻冻土,减少病菌基数。
      3.合理密植
      合理间作、套种或宽窄行种植,选用和推广精量和半精量的单粒播耧播种,种植密度以3800~4200株/667m2为宜,同时,针对本地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发生流行的气候特点,玉米田周围要有开沟,以便雨后及时排除积水,做到雨过田干,防止渍水,保持田间较干燥的小气候。玉米生育后期打掉玉米下部3~4片叶片,增强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以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发病率,减少病害发生。
      4科学管理。增施有机肥,施足底肥,分期施肥,及时施肥,防止后期脱肥。夏玉米各生育阶段要保证水分供应。遇旱要及时浇水,除苗期外,各生育阶段田间持水量降到60%以下时均应及时浇水,注意满足玉米在拔节、抽雄和灌浆时期对水分的需求,提高植株的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
      5.药剂防治
      在选用有种衣剂包衣的种子播种的基础上,在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发病初期,田间病株率达到10%时,及时采取必要的药剂防治。可用25%敌力脱EC1500倍液、50%多菌灵WP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WP500倍液、65%代森锰锌WP500倍液、70%百菌清WP500倍液进行喷雾。以上几种药剂可加入磷酸二氢钾或喷施宝或芸苔素内酯混用,以调节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增加植株的抗性。同时,可添加少量洗衣粉,增加抵抗雨水冲刷的能力。每次间隔10d左右,连喷2~3次,对弯孢霉叶斑病有良好的防效。
      作者简介:邵晓睿,(1965.04-),男,河南省鹿邑县人,鹿邑县植保植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市、县优秀科技人才,曾被评为省级优秀专家,县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多年来一直从事农作物病虫监测、预测预报和防治,植保技术宣传和推广,植物检疫等工作。曾获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6项,参与编写专业书籍5本,在省部级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7篇。

    推荐访问:叶斑病 对策 玉米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