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述职报告 > 正文

    [在“原点”重温“记者”]原点西单女孩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09 04:50:48 点击:

      2012年11月8日,是我国第13个记者节。每逢此时,新闻界都会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对广大记者而言,在这个不放假的节日,不妨趁暇静思一些有关记者的“原点问题”,并以此观照自身从而明晰“何所来、何所去”。在当下,这种“原点思考”,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很有必要!
      岁岁年年,世界在变,而有关“何为记者”的思考没变,变化的只是这种思考不断地被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让我们重温有关记者的种种期许和梦想!
      记者是一种职业。作为职业,记者的出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结果。当“亲身传播”不能满足社会信息流动和需求时,记者就诞生了。一旦分化成一种职业,就意味着记者具备了一整套职业理念和操作模式,以及在履行职业行为时所应遵循的职业伦理和操守。如果这些被漠视或无视,记者这一职业将因此而蒙羞,并会受到“合法性”的质疑和挑战!
      记者是世界的观察者。但凡耳聪目明者,都可以对这个世界进行观察品评,但记者的观察是对个体私利的超越,有着“旁观者清”的“公共性”。同时,记者的职业观察也会超越公众亲身感触的世界,述说着“外面世界的精彩”。在此意义上,记者是一种“中介”,连接着“公众”与其所处的“世界”。公众不喜欢看到蒙着面纱的朦胧世界,这就要求记者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履行观察之责。
      记者是历史的记录者。“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人民群众创造着历史,记者则是历史的记录者。历史的意义不仅仅是“鉴往资治”,更是人类演变轨迹的彰显,具有人类存在意义的超越性。因此,历史绝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就要求记者具有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也要求记者的记录是秉笔直书,是对历史的客观描摹,同时作为一种历史留存时刻准备接受历史的检验。
      记者是信息的传播者。信息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据,是人类行为或决策的前提和基础。信息流汇聚成人类生存的世界和“背景”,只有媒介营造的“拟态环境”与客观世界尽最大可能地吻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才会更加“自在和自由”。因为是职业信息传播者,无形中记者就拥有了常人所没有的传播优势,进而这种优势又演化为一种传播权力。但出于社会分工导致的职业分化而形成的记者的传播权实际上是一种权利,这种权利来自公众个体权利的集中让渡,因此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于是,作为职业观察者、记录者和传播者的记者就意味着一种精神、一种责任和担当。这种精神就是记者的职业精神。除了真实、客观、公正、平衡等一系列业务规范外,对事业的热爱、对国家的情怀、以及对人民的热忱等主观心态同样是记者必备的职业精神。
      记者的职业精神也包括平等和尊重。记者职业的外在特征就是与人打交道,这就不能不要求记者有一种平等和尊重的理念。一般而言,采访对象接受采访是对记者工作的配合和支持,记者对此要感念于心。因采访对象而异,记者采访时或是咄咄逼人、或是居高临下、或是卑躬屈膝等姿态,都为记者职业理念所摒弃和不容。不卑不亢,平等交流,是记者最基本的态度。
      记者意味着责任和担当。党的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作为喉舌功能发挥的具体落实者,记者的职业行为意味着“铁肩道义、笔下千钧”。作为沟通党和人民群众的“媒介”和“桥梁”,将新闻写在大地上、写在人民的心坎上是记者履职不变的原则。近些年来,新闻界不断在开展记者“接地气”活动,走向基层,到人民群众中去,与人民同呼吸、共甘苦,倾听百姓的心声等,升华了记者的灵魂,陶冶了记者的情操。新闻界深入践行“走转改”,也体现了党和人民深切互动的喜人情景!
      生活中有阳光雨露,也有乌云阴霾。对生活中的丑恶进行“孜孜不倦的揭露”是记者责任和担当的应有之义。从事了几十年舆论监督的河南日报记者刘新平,向记者笑着赞赏他因批评监督而收到的一把匕首:“真是精美极了!”谈及舆论监督的苦衷,一切都成了笑谈。这种无畏来自于对记者职业的热爱,以及背后亿万人民力量的支撑!
      同时,记者的舆论监督同样要遵循原则,那就是“着眼建设、与人为善”。舆论监督权来自于人民的赋予,记者作为执行者要“慎用、善用”。我国的舆论监督不同于西方媒体的纯粹揭露和破坏,而是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着眼于建设性,开展“与人为善”的批评。那种借舆论监督之名,行“坑蒙拐骗、敲诈勒索、挟私报复”之实的行为应予以严厉打击,以清除“害群之马”、维护新闻队伍的纯洁性。
      记者职业高尚而神圣,但记者个体却是普通平凡的劳动者。他们有家、有爱,也有生活的劳烦和酸甜苦辣。在“最美女记者曹爱文”先救人、后采访的一刹那,记者作为普通人的人性光辉一下子展现无余、熠熠生辉!
      正因为记者首先是“人”,才有了对记者人文情怀的期许。记者要“集中焦点在人的身上”,关注人性、重视人的理性、崇尚人的尊严,追求人的终极价值、思考人类的命运和痛苦,具有超越意义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唯其如此,当记者面对灾难、面对“被撕毁的人生”时,才会心存敬畏,而不是无视人的尊严去“展览别人的痛苦”。也唯其如此,记者才会在当下的图像时代,摒弃暴力和单纯的视觉刺激和快感,去创造视觉美学!
      总之,在记者节回到“原点”、重温“记者”,绝不是老调重弹,而是要在变化了的时代寻找新的意义和方向。世界瞬息万变,但记者的角色、职责和功能不变:那就是永远在路上的行者!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推荐访问:原点 重温 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