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食品广告 > 正文

    比较研究华特华兹与艾略特诗歌的情感表达方法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2-09-03 16:50:07 点击:

      摘要:威廉·华特华兹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曾当上桂冠诗人。其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托马斯·艾略特是英国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诗歌现代派运动领袖。Eliot曾在自己提出的诗歌理论对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方式进行严厉的批评,他认为诗歌应该通过以物言情,而非直接生硬地表达情感。本文通过对两位诗人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通过两位作者观察总结浪漫主义诗歌的情感表现手法和客观对应物理论情感表现手法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这两种手法并非完全对立,实际上可以结合运用。
      关键词:情感表达;客观对应物;浪漫主义
      诗歌通常用具体的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情感,传达诗人的思想。诗歌中的情感是读者共鸣的基础。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为诗人表达情感提供了服务。根据情感产生的不同方式,笔者认为情感表达技巧有两种倾向:主观的和客观的。主观情感表达倾向于直接用悲伤、快乐、恐惧、愤怒、悲伤等情绪词汇直接表达情感。在浪漫主義文学中经常出现这种倾向,诗歌中经常充满直白的情感词。另一方面,客观的情感表达尽量避免使用情感词汇,而是在物质世界中寻找能唤起读者情感的对象,如用“秋”这个词来唤起情感的悲哀。这一趋势在爱略特的许多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他在诗歌理论中提倡客观表达。
      许多文献讨论过华特华兹式的浪漫主义和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理论的情感表达方法,然而,很少有文章对这两种方式进行比较。艾略特曾严厉的批评华特华兹的浪漫主义诗歌。通过两位诗人诗歌情感表达方式的比较,有利于我们对诗歌情感表达做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华特华兹与艾略特诗歌情感表达方式的对比分析
      浪漫主义是一种艺术、文学、音乐和智力运动,起源于十八世纪末的欧洲。运动强调强烈的情感作为审美经验的一个真实的来源,强调为理解这样的情绪,恐惧和恐怖,和敬畏尤其是面对大自然的崇高与美的新的美学范畴的经验。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柯勒律治,推出了浪漫主义在英国文学联合出版抒情诗集(1798)。华兹华斯主张乐观的观点,而不是悲观的观点。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可以解释为他试图把记忆融进一个理想化的存在状态,时间变得无限。浪漫主义诗人的理想是希望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充满希望和浪漫。例如在他的作品“Tintern Abbey”中:
      “While here I stand,not only with the sense
      Of present pleasure,but with pleasing thoughts
      That in this moment there is life and food
      For future years”(29-32).
      华兹华斯不仅感受到了现在的喜悦,也感受到了在未来的岁月里会有生命和食物的思想带来的欢乐。他是一个乐观主义者,用希望、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眼光看待世界。
      相较之下,托马斯·爱略特爱略特出版的《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提到了“去人性化”,与浪漫主义的主张背道而驰。1919,在《哈姆雷特及其问题》一文中引入了“客观对应物”,这个术语指正确的情境、正确的情节或一组象征性的对象或图像,激发了艺术家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从“唯一的方式”的中,我们可以看到艾略特的语气十分强硬。艾略特所要强调的是“物化””。诗人应该尽可能少地用自己的话表达情感,而应当将主观情感要转化为客观对应物。艾略特很清楚个人感情的局限性和主观性。例如在他的《东库克》中,他巧妙地运用了“玫瑰”的意象来表达情感:
      “Red into grey and tumble down
      Late roses filled with early snow?
      Thunder rolled by the rolling stars
      Simulates triumphal cars
      Deployed in constellated wars”
      玫瑰象征着爱慕,相比浪漫主义诗人用华丽的辞藻无加约束地表达内心迸发出的热烈的爱,艾略特更愿意用自然的事物让读者自己联想。他认为这样才是平和地、有效地传达。
      结语:总的来说,华兹华斯的诗歌注重诗人自身的情感表达,而艾略特的客观关联系统建立在读者接受的基础上。这两者各有其长,但也有其短板。浪漫主义的“滥情”可能使得诗歌的情感过于夸张,客观对应有可能使得诗歌晦涩难懂。作者认为这两者不一定是对立的,相反这两者可以结合使用,在诗歌的创作中灵活运用这两种情感的表达方式能使得诗歌不但富于情感,又不失平和,让读者读起来更加地舒适。
      参考文献:
      [1]Eliot,T.S.1967.“Hamlet and His Problems”,in the Sacred wood:Essays on Poetry and Criticism.Methuen.
      [2]李慧.“客观对应物”理论在艾略特早期诗歌中的应用[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3]秦旭.论华兹华斯浪漫主义情感美学[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推荐访问:艾略特 诗歌 华特 表达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