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食品广告 > 正文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油菜菌核病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22 04:46:13 点击:

      摘要 油菜菌核病侵染油菜的地上部分,在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生,以开花结果期发病最重,造成千粒重及含油量下降,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通过介绍油菜菌核病的症状识别、发病规律,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提高油菜生产质量。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特点;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6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159-01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生,以开花结果期发病最重。病菌能侵染油菜的地上部分,尤以茎杆发病受害后造成的损失明显。近几年受栽培管理条件、品种抗性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油菜菌核病发生普遍,造成千粒重及含油量下降,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为科学指导防治,确保油菜生长安全,现将其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症状识别
      1.1 苗期
      受害茎与叶柄初生红褐色斑点,后扩大并变为白色,组织湿腐,上面长出白色菌丝。病斑绕茎后幼苗死亡,病部可见黑色菌核。
      1.2 成株期
      1.2.1 叶片发病。植株基部老叶的叶缘常先发病。病斑初呈暗青色水渍状,后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病斑中央黄褐色,外围暗青色,周缘浅黄色,有时病斑上的轮纹较明显。天气干燥时病斑破裂穿孔,多雨潮湿时则迅速扩展,全叶腐烂,上面长出白色绵毛状菌丝。
      1.2.2 茎部发病。多在主茎的中、下部开始发生,病斑初呈水渍状,浅褐色,椭圆形,后发展成长椭圆形、棱形至长条状绕茎大斑,略凹陷,中部白色,有同心轮纹,边缘褐色,病健交界明显。在潮湿条件下,病斑扩展迅速,上面长出白色絮状菌丝。病害发展后期,茎髓被蚀空,皮层纵裂,维管束外露如麻,极易折断,茎内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病株常从病茎部以上提早枯死[1]。
      1.2.3 花瓣染病。极易感染,初生水渍状斑,后变苍白色,易脱落。潮湿时,病花瓣迅速腐烂。掉落在植株其他部位的病花瓣可引发新病斑。
      1.2.4 角果染病。角果感病后产生不规则白色病斑,内、外部均可形成菌核,但较茎内菌核小。病角果内的种子多成瘪粒,无光泽,少数种子表面也裹有菌丝。
      2 发病规律
      2.1 病原特征
      病原物为核盘菌,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菌核圆形或不规则形,鼠粪状,初为白色,后变黑色,内部灰白色。菌核萌发后长出1个至多个具长柄的肉质黄褐色子囊盘,盘上着生一层子囊和侧丝,子囊呈棍棒状或椭圆形,内含单孢无色子囊孢子8个。病菌的寄主范围很广,重要寄主除十字花科植物外,还有莴苣、向日葵、胡萝卜、大豆、蚕豆和豌豆等多种作物。
      2.2 病害循环
      2.2.1 初侵染。遗落于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夏的菌核是菌核病初侵染的来源。温、湿度适宜时菌核即可萌发形成子囊盘。在自然条件下,一般每年在秋季(油菜苗期)和春季(油菜花期)可产生2次子囊盘,子囊孢子成熟后,从子囊内喷出,随气流传播,在寄主上萌发产生侵入丝,通过表皮细胞间隙、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发育成为菌丝。秋季产生子囊盘的数量少,早春产生的数量多,是侵染油菜的主要菌源[2]。
      2.2.2 再侵染。油菜因在苗期发病而形成的菌核,翌春萌发产生子囊盘或菌丝,对油菜花期造成再侵染。另外,在油菜植株生长茂密,枝、叶相互毗连的田块,特别是在油菜倒伏时,菌丝可通过毗连枝、叶的接触进行再侵染。
      2.3 发病因素
      2.3.1 越夏菌核数量。越夏菌核是病害的初侵染源,数量越多,引起初侵染的子囊孢子数量越大,发病越重。菌核在土壤中的存活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锐减,在高温及长期积水的田中死亡率高;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年限越长,病害越轻。此外,施用未腐熟的油菜病残体肥料和播种带菌种子,都会因增加田间菌源数量而加重发病。
      2.3.2 气候条件。影响最大的是降雨和湿度。由于油菜易感病阶段为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期,往往与子囊盘盛发期相遇,有利于病菌侵入危害。如果春季降雨量多于常年,气候条件对病菌的侵染有利而对寄主的生长不利,易造成病害的发生流行。
      2.3.3 栽培条件。氮肥用量大,油菜植株高大,枝、叶毗连,田间郁闭,小气候湿度高,病害重;尤其当薹肥施用迟和用量大时,常造成油菜贪青倒伏,加重危害。未及时清沟,开花结果期田间积水,病害发生较重[3]。
      2.3.4 品种抗性。油菜类型间和品种间感病性差异很大,分枝部位高、株型紧凑、茎杆紫色、坚硬、蜡粉多的品种较抗病。甘蓝型、芥菜型油菜较白菜型抗病,甘蓝型油菜品种间抗病性差异也很大。
      3 综合防治
      3.1 农业防治
      3.1.1 栽培抗病品种。各地可因地制宜栽培高产、抗病良种,如中油杂12号、华油杂13号等。
      3.1.2 防止种子带菌。通过筛选、风选、药剂浸种等方法,消除菌核和杀灭种子表皮病菌,播无病种子。在播种前可使用10%~15%硫酸铵溶液选种,除去上浮的秕粒和菌核,用清水洗干净后再晾干播种。
      3.1.3 实行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可显著减少田间菌核的积累,尤以水稻与油菜轮作防病效果最佳,注意不要与十字花科、豆科及茄科作物轮作。
      3.1.4 合理施肥。重施基肥,早施蕾薹肥,避免薹花期过量施用氮肥。配合使用氮、磷、钾肥,增施硼、锰、锌、钼等微量元素肥料,促使油菜苗期健壮、薹期稳长,花期茎杆坚硬,不易倒伏,提高抗病性[4]。
      3.1.5 改善田间小气候。油菜田整地时应开好“三沟”和田外渠道,保证沟沟畅通,做到雨住沟干,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小气候湿度。在油菜盛花期,及时摘除植株中、下部的病叶、黄叶、残败叶,减少病菌通过病叶搭附而引起再侵染,并可改善株间的通风透光条件,对减少发病均具有良好的作用。
      3.1.6 清除病残体。油菜收获后,将在田间、路旁和脱粒场等处的病残体彻底清除,集中烧毁,以减少越夏菌源。
      3.2 药剂防治
      当油菜进入盛花期后,叶病株率达10%以上、茎病株率在1%左右时开始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等,防治1~3次。
      4 参考文献
      [1] 徐潇龙,王现芝.几种油菜病虫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河南农业,2011(3):34.
      [2] 廖华刚,陈连恒,张国升.不同药剂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效果[J].农技服务,2011,28(1):39,70.
      [3] 魏金星.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现状及防治[J].河南农业,2011(1):18.
      [4] 黄保全,余利军.汉中地区油菜菌核病测报方法及防治技[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92,195.

    推荐访问:菌核 综合防治 油菜 发生